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 第111章 潼关失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哥舒翰收到李隆基的出兵圣旨大急,立刻派八百里加急给郭子仪送信,让郭子仪帮他劝阻李隆基,同时也连忙给李隆基上奏章,希望李隆基能收回成命。

哥舒翰和郭子仪的八百里加急同时到达长安。驰报送到兴庆宫的时候杨国忠也在场,李隆基接过驰报没有打开,而是将驰报递给了杨国忠说道:“你来念!”

杨国忠明白李隆基的意思,让自己念就是想让自己知道内容。

杨国忠先打开一份驰报,杨国忠先看了署名是哥舒翰念道:“禄山习用兵,今始为逆,不能无备,是阴计诱我。贼远来,利在速战。王师坚守,毋轻出关,计之上也。且四方兵未集,宜观事势,不必速。臣哥舒翰叩拜。”

李隆基听完没有吭声而是神情变得很沉郁。

“接着念!”

杨国忠立刻又打开另外一份驰报。

“翰病且耄,贼素知之,诸军乌合不足战。今贼悉锐兵南破宛、洛,而以余众守幽州,吾直捣之,覆其巢窟,质叛族以招逆徒,禄山之首可致。若师出潼关,变生京师,天下怠矣。臣郭子仪、浑释之叩拜!”

李隆基听杨国忠念完眼神瞬间由沉郁变得严厉。

“杨国忠!”

“臣在!”

“发十二道八百里加急催促哥舒翰兵指东都洛阳!”

“陛下!哥舒翰恐怕……。”

“朕就要看哥舒翰到底是忠臣还是逆臣!”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四日,哥舒翰接到长安十二道八百里加急,大哭着率二十万关中唐军出潼关。

六月八日哥舒翰带二十万大军到达灵宝西原同崔乾佑大军相遇,双方摆开军阵。

崔乾佑提前已经得知哥舒翰倾巢而出,于是提前在灵宝西源西北一处长七十里的隘道两侧用数千人设下埋伏,自带老弱应战哥舒翰。

哥舒翰乘船于黄河之中观察崔乾佑军阵,发现崔乾佑兵少,并且军阵不整。哥舒翰于是以亲信王思礼带五万精兵为前锋,庞忠带十万杂牌军垫后,自己带三万大军于黄河北岸擂鼓助威进攻崔乾佑军阵。

双方刚一交战,河北唐军面对关中精锐唐军的进攻毫无抵抗之力,崔乾佑连忙指挥大军后撤。

王思礼面对后撤的河北唐军讥讽道:“禽贼乃会食。”

而哥舒翰看河北唐军败退于是指挥大军追击。

关中唐军追击到灵宝西北的七十里隘道时遭到河北唐军伏兵的拦截,一瞬间滚木、礌石、薪木倾巢而下堵住唐军前路,关中唐军死伤无数,崔乾佑又以重兵挡住隘道出口,阻止关中唐军出隘道。

哥舒翰看到埋伏的叛军只有数千人,于是用毡车驾马为前驱,想以战车冲破河北唐军军阵,崔乾佑立刻下令将事先准备好的柴车堆积在隘道出口,然后放火阻挡关中唐军战车冲阵,隘道内顿时大火暴起,烟雾遮天,唐军连眼也睁不开,自相残杀,又疑叛军必在烟雾中,聚集弓弩手射击。天黑时,矢已射尽,才知无人。

而崔乾佑趁双方在隘道内对峙之时,亲自带领河北唐军精锐骑兵绕灵宝西源南侧,经过灵宝,迂回二百多里进攻庞忠所带的十万杂牌军。

处于后方的杂牌军面对河北精锐骑兵的偷袭各自为战,主将王忠也控制不住二十多个系统的杂牌军,十万杂牌军瞬间崩溃,各自逃散,接着崔乾佑就驱赶十万杂牌军溃兵从后面冲击前面的五万精锐唐军。

王思礼这人善于谋略,弱于兵事,面对十万杂牌唐军的冲击根本就控制不住局面。

而作为主帅的哥舒翰不坐镇中军,而是跑到黄河对岸的山上指挥大军,中间隔着一条黄河如何指挥大军作战。

十五万唐军再七十里的隘道内乱作一团,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守在隘道口的河北唐军看隘道内唐军大乱,于是趁机杀入谷内,十五万关中唐军面对河北唐军的前后夹击瞬间崩溃。

哥舒翰看对岸唐军大败立刻丢下三万大军,只带数百亲信经首阳山(今山西永济)蒲津渡西渡过黄河逃回潼关。

战败后哥舒翰收拾清点残兵逃回潼关的关中唐军只剩八千。

随后崔乾佑带河北唐军来进攻潼关。哥舒翰手下火拔归仁等人把哥舒翰骗出关外,然后抓了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潼关失陷。

哥舒翰投降以后就给郭子仪写劝降信,众人大骂哥舒翰不守节而死,而投降安禄山。

根据历史记载整个潼关之战充满了问号,可以说到处都是说不通的地方,就算不懂兵事的人都对整个战争过程表示不理解。

首先哥舒翰作为陇右节度使竟然让二十万大军一股脑出潼关,不给潼关留一兵一卒,然后二十万大军一股脑堆积在狭窄的崤函古道上这是来搞笑的吗?就算李隆基让你出兵,你出两万精锐探探路行不行?

其次潼关五万精锐边军的主帅先锋竟然是王思礼,你这是搞笑的吗?王思礼这人能不能做主帅你哥舒翰难道不知道吗?陇右、河西、朔方名将云集那个不比王思礼强?

第三哥舒翰作为一军主帅你不待在军中,竟然跑到黄河对岸遥控指挥大军,你真是人才!并且对岸的关中唐军大败你竟然丢下自己身边的三万大军自己跑路。

第四哥舒翰作为一个汉化胡人喜欢读《春秋》和《左传》被抓的第一时间就是投降,甚至向安禄山献媚,满口的忠义去了哪里?十分怀疑火拔归仁抓你投敌都是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其中这个王思礼在整个潼关之战当中蹦哒的最厉害,几乎所有的哥舒翰的决策都是出自他。

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后来投奔灵武的李亨,李亨竟然只杀李承光,留下了王思礼和吕崇贲。这个吕崇贲在潼关之战时不战而逃李亨都没杀,而王思礼在整个安史之乱之中并没有出彩的地方,反而最后位列三公,不得不耐人寻味。

不过根据相关资料参考,李承光的死是因为李承光分别向李隆基和李亨分别上了一道奏章。

政治阴谋让二十万唐军埋在了潼关之下。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六月十三日黎明,李隆基逃离长安。

资治通鉴记载:“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上过左藏,杨国忠请焚之,曰:“无为贼守。”上愀然曰:“贼来不得,必更敛于百姓;不如与之,无重困吾赤子。”是日,百官犹有入朝者,至宫门,犹闻漏声,三卫立仗俨然。门既启,则宫人乱出,中外扰攘,不知上所之。于是王公、士民四出逃窜,山谷细民争入宫禁及王公第舍,盗取金宝,或乘驴上殿。又焚左藏大盈库。崔光远、边令诚帅人救火,又募人摄府、县官分守之,杀十余人,乃稍定。光远遣其子东见禄山,令诚亦以管钥献之。

六月十四日,李隆基行至马嵬坡,士兵因饥饿疲劳,发生兵变杀诸杨,杨贵妃被赐死。

整个马嵬坡兵变的主谋就是李亨,李隆基出逃一共三千人,负责殿后的李亨掌握着两千人马,出逃人员加上护卫中一千多人。

在杀死诸杨上面陈玄礼和李亨的意见是一致的,但是在对待李隆基的问题上,陈玄礼和手下士兵选择效忠李隆基。李亨一手策划马嵬兵变,诛杀杨氏,矛头已指向了玄宗。父子对抗摆到了桌面上,两人只能分道扬镳。李亨不可能再跟着李隆基入蜀,只有分兵,另谋发展。

李亨分兵后的境况也极其窘促,和历史上不一样,李亨少了三子李倓给他在路上披荆斩棘,李亨失去一目,李俶失去一手,李系失去一足,父子三人成了残疾人士,随军两千人马抵达朔方军治所灵武之时只剩三百残兵。

李隆基的荒唐致使父子成仇,天下大乱。

李亨的有眼无珠,让李俶和李系失去手足。

和李隆基同一时间离开长安的还有达奚盈盈,长期的抑郁和营养不良让达奚盈盈身体不堪路途的劳顿,最后病死在了阳关。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隆基到达了普安(今四川剑阁),然后得到一个消息,睢阳失守,叛军南下围临淮。驻守临淮的贺兰进明和驻守彭城的许叔冀、尚衡有仇,许叔冀见死不救,临淮失守。

李隆基听到临淮失守的消息,整个人一下子晕了过来。

自此历史的整个进程被完全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