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李隆基的纨绔皇孙 > 第110章 将相失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哥舒翰收到杨国忠催促他进军的公文,立刻将自己的心腹王思礼叫到了自己的帅帐。

王思礼看完杨国忠发来的公文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说道:“此乃杨国忠之奸计也,大帅万万不可从之,杨国忠此时督促你出关和叛军交战,必然是想借战败问罪于你!”

哥舒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但是他是丞相如果我不从之,他必然会向圣人进言诬陷我!”

王思礼想了想说道:“大帅!天下人都认为杨国忠骄纵召乱,无不恨之切齿。并且安禄山起兵是以诛杨国忠为名,属下觉得我们应该效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之法,留三万兵守潼关,率全部精兵回长安杀死杨国忠以谢天下。”

哥舒翰一听大惊说道:“万万不可!这样做我和安禄山有什么区别,如此我将晚节不保!”

王思礼于是又说道:“或者我们就以少量骑兵潜至长安,劫取杨国忠至潼关杀之。”

哥舒翰说道:“这于上面的行为有何不同?不妥!不妥!”

王思礼于是又想了想说道:“既然大帅讲大义,我们不如逼杨国忠先动手!”

哥舒翰一听连忙说道:“如何让杨国忠先动手?”

王思礼说道:“安思顺!”

哥舒翰一听眼睛眯了起来说道:“接着说!”

王思礼说道:“杨国忠同安思顺友好,二人一直狼狈为奸和大帅过不去,我们可以借圣人之刀杀安思顺打草惊蛇。”

哥舒翰说道:“如何借刀?”

王思礼阴阴一笑说道:“安禄山谋逆,陛下已经对安思顺生疑,我们可以让人伪装成安思顺和安禄山的信使,然后擒之……。”

哥舒翰沉思了一会说道:“需要谨慎行事!”

王思礼阴阴一笑说道:“属下明白!”

最近几天杨国忠有点坐立不安,首先是哥舒翰诬陷安思顺,李隆基本来就对安思顺生疑于是就顺水推舟将安思顺杀之。同时杨国忠又得到了一个消息就是哥舒翰和王思礼密谋要杀他以谢天下,虽然杨国忠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否属实,但是他和哥舒翰之间的恩怨确实真的。

杨国忠对此有点心惊,于是就将自己的亲信魏方进叫到了府上商量对策。

魏方进听杨国忠说道沉思了一下说道:“杨相!俗话说事出有因,我们此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哥舒翰既然对安思顺下手了,那么也极有可能对你下手,现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之手,如果哥舒翰回军西指,你的性命就难保了,即便他不回师,万一胁迫陛下杀你,你当如何?”

杨国忠厉声道:“他敢逼宫吗?”

魏方进说道:“安禄山都已经是前车之鉴!他有什么不敢的?”

杨国忠听完咬着牙说道:“这个狗杂胡欺人太甚!魏大夫你觉得我当如何处之?”

魏方进说道:“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杨相手里有兵岂能怕他!”

杨国忠一听点了点头说道:“好!我明白了!”

杨国忠于是就立刻进宫去见李隆基。

李隆基见了杨国忠问道:“你可给哥舒翰下了指令!”

“回陛下!臣已经给哥舒翰下了指令!不过哥舒翰说现在叛军势大,出兵不太合适!”

李隆基抿着嘴沉思了一会然后吐出一口气说道:“既然如此就再等等。”

杨国忠接着说道:“陛下!臣觉得潼关虽有重兵把守,但长安再无士兵,万一哥舒翰出关失利,京师就很危险了,臣认为应当招募士兵以备不测。”

李隆基沉思了一下说道:“嗯!朕准了!”

杨国忠得到李隆基的准许,立刻招募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让自己的亲信剑南道将领李富德担任将领,但是杨国忠觉得还是不放心于是又募万人屯于灞上,令心腹杜乾运率领,名为抵御叛军,实是防备哥舒翰,

公元756年六月初一,哥舒翰得到杨国忠募兵的事,意识到杨国忠会对付自己,于是就上奏李隆基将所募之兵归属潼关,李隆基怕哥舒翰多想于是就同意了哥舒翰的请求,接着哥舒翰就以商议军务为由召杜乾运到潼关,哥舒翰随即找了一个错将杜乾运给杀了。

哥舒翰这一杀不要紧,不但让杨国忠惧怕,更是引起了李隆基的疑心,并且此时一个坏消息传到了长安,张巡失了雍丘,叛军现在正在围困睢阳,并且睢阳岌岌可危,这让李隆基更加忧心忡忡,立刻下旨督促哥舒翰出关。

身在长安的李隆基忧心,待在洛阳的安禄山同样烦躁不安。一方面潼关久攻不下,另一方面当初劝自己反唐的河北士族如今却纷纷响应朝廷,更严重的是郭子仪和浑释之已经攻下常山,自己的后路随时会被切断。

安禄山于是就迁怒当初劝自己谋反的严庄和高尚说道:“你们劝我反唐,我认为必胜。现在大军被阻于潼关不能前;而北归范阳之路也将断绝,各地都是朝廷的军队,我们所占者只有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你们给我说接下来该怎么做?”

高尚看了一眼严庄,严庄却一声不吭,高尚正要说话,这时田乾真说道:“大帅!自古以来,成就大事的帝王,哪个不是有胜有败。四面官军虽多,但都是新召募的乌合之众,怎么比的过我们的精兵呢,您根本不必为此担忧。高尚、严庄都是跟随你多年的老臣,你一下就将他们废弃,让诸将知道,岂不人人自危。如果内部不和,上下离心,我们可就真的危险了。”

安禄山一听小眼睛珠子一转连忙对严庄和高尚说道:“我这人就是个暴脾气!你们两个千万不要和我一般见识,但是如今困境该如何解决还需要你们二位费心了,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干脆撤回范阳,我们手里有数十万大军自保绰绰有余。”

安禄山说完用小眼睛打量着严庄和高尚的动静。

高尚看了一眼一声不吭的严庄对安禄山说道:“大帅!臣觉得我们没必要非要取潼关!”

高尚说完严庄和田乾真立刻疑惑的看向高尚。

安禄山说道:“中书侍郎意思是同意朕回范阳吗?”

高尚接道:“非也!”

安禄山一听说道:“高中书有何计策快说,就不要吊我们的胃口了!”

高尚说道:“大帅!范阳有史思明镇守并且还有我们的大军,唐军偏师绝对没有能力拿下范阳,我们最大的隐患是粮道,既然唐军要断我们粮道,我们为何不南下江淮?”

安禄山没听明白但是严庄和田乾真却听明白了。

严庄立刻说道:“大帅!高中书所言极是,江淮乃是长安的赋税重地,只要我们夺取江淮,我们就可以从江淮获取粮草,关中没了江淮赋税支撑必然自乱,如此我们将立于不败之地。”

田乾真接道:“大帅!江淮之兵全是弱兵,只要我们派一上将必然势破如竹,并且一旦我们南下,潼关唐军必然会出关,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我们南下。”

“哈哈哈!”安禄山鼓掌而笑说道:“你们真是我的肱骨之臣啊!就按你们说的办!”

高尚回到住处立刻就收到了长安传过来消息。

高尚打开密报只见上面写着:“将相失和!圣人猜忌!”

高尚看到长安过来的消息大喜,立刻去见安禄山。

当天长安城中就流出了一个消息:崔乾佑在陕郡兵力不满四千,并且所有兵力都是些老弱。

长安兴庆宫。

李隆基双眼通红盯着大唐的舆图,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因为根据前线传回的消息,尹子奇将兵十万从洛阳出发支援令狐潮,如此一来江淮之地危矣。

李隆基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说道:“大将军派人给哥舒翰传朕的旨意,让哥舒翰兵出潼关!”

高力士一听大惊跪地哭道:“陛下!此乃敌人散布的谣言阿!千万不可中计阿!”

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无奈的说道:“我岂能不知是敌人的阴谋!但是如果没有敌人的阴谋,我岂能督促哥舒翰出潼关!”

高力士一脸吃惊的看着李隆基喃喃地说道:“陛下……。”

李隆基看了看高力士说道:“只有哥舒翰大兵出潼关,叛军才会从睢阳撤军回援,这样才能减轻睢阳的压力啊!”

“可是万一哥舒翰战败,长安危矣阿!”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说道:“江淮是我大唐的赋税重地,只要江淮不丢,损失二十万大军我们一样有翻身的机会,甚至潼关、长安都可以丢,将来都可以依靠江淮的钱粮重新夺回来,但是一旦江淮落入叛军手里,即便守住潼关和长安又有什么用,我们将再无翻身的机会,叛军会用江淮的钱粮慢慢磨死我们。”

高力士对于军事只是一知半解,对于战略布局更是一窍不通,但是他知道打仗就是打的钱粮,没有钱粮什么都是虚的。

高力士抹了抹眼泪起身说道:“老奴遵旨!”

李隆基等高力士离开以后,李隆基看了看兴庆宫的屋顶自言自语道:“哥舒翰!朕希望你能大局为重!不管你以前有什么过错!即便你和安禄山有一样的心思!只要你能放下成见好好用兵!你还是大唐的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