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阎苍可不是什么籍籍无名之人。多年以来,他始终压制着晋国,其威名远扬,令晋国闻风丧胆。
此次他能够战胜韦云并横扫凉州,虽说有些出人意料,但细细想来,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以阎苍过往的战功和卓越军事才能来看,取得这样的胜利并非不可能之事。”
尽管如今唐熙已投身于赵治麾下,但身为赵国皇室宗亲,从严格意义上讲,他内心深处依然殷切期望赵国能够在唐家的掌控之下日益强盛。
可惜的是,赵治并未向他透露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意图。
表面上看,两人目前暂时携手合作,紧密团结在一起,但实际上,他们各自怀揣着截然不同的目标。
若是唐熙知晓自己妄图颠覆赵国的心思,恐怕会毫不迟疑地背弃自己吧!
“如今秦国日益强大,而咱们却必须要破除当前这种局面,绝不能任由秦国持续坐大。
只可惜啊,陛下对我的建言不予信任呐~”
秦国愈发强盛对于赵治而言自然是满心欢喜之事,在此关键时刻,他又怎会甘愿撤兵呢?
只怕是巴不得赵国与秦国一直争斗不休才好。
唐熙心中隐隐约约感到有些异样,但听完赵治这番话语之后,仔细思量一番,倒也觉得其所言不无道理。
毕竟眼下秦国势力渐长,已然呈现出超越晋国之势态。
如此一来,这天底下的格局理应从原本的秦赵联合抗衡晋国,转变成为晋国与赵国携手抵御秦国之锋芒。
唯有如此操作,方能使得三国之间的形势得以维系稳定,从而给予赵国充足的时间去谋求自身的发展壮大。
“将军手握重兵,权倾一方,完全可以绕过朝廷直接调遣江州内部的兵马奔赴前线!
只要人马充足,小小的西关又算得了什么呢?”
唐瑞对赵治的处处提防令身为皇室宗族子弟的唐熙感到极度不满。
此时,乃是遏制秦国崛起的绝佳时机,唐熙认为赵治绝不应再一味地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应该果断采取行动有所作为才是。
然而面对唐熙的提议,赵治心中虽然暗自窃喜,但表面上却依旧装出一副左右为难的模样说道:“此事……只怕不妥吧。
若真如此行事,恐怕陛下怪罪下来,我可担待不起呀……”
其实赵治心里跟明镜儿似的,他清楚自己若想在私自调动江州军队之后安然无恙且不遭致朝廷的斥责问罪,就非得仰仗眼前这位出身皇室的参军从中周旋不可。
所以此刻他故意做出这般姿态,无非就是想让唐熙主动出面替自己摆平后续可能出现的麻烦罢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军请尽可放心,某现在就写信给大宗正他们,全力支持大将军您伐秦!”
唐熙一脸郑重地说道。
他身为能与赵治结盟之人,在皇室中的影响力自然不容小觑。
新任的大宗正唐煜,尽管近些时日以来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对唐瑞的所作所为心怀不满。
唐煜可不是唐瑞扶持起来的傀儡,皇室宗族的力量还是能够让唐瑞心生忌惮的。
听到唐熙这番话,赵治面露喜色,大手一挥道:“好!既然如此,那本将即刻下达军令,火速集结江州的军队!”
说罢,便转身去安排相关事宜。
只是此刻这两人都未曾料到,他们的这一系列举动恰恰落入了秦军精心设计的陷阱当中。
就在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阎易已经成功游说了数支蛮族部落起兵进攻江州。
由于事先得到了准确情报,知晓江州此时的守备力量十分薄弱,这些蛮族部队更是有恃无恐,如入无人之境般肆意劫掠着江州的各种资源。
一时间,原本繁华富饶的江州陷入了一片混乱与恐慌之中。
就在同一时间,当得知蛮族大军正朝着江州进发的消息时,赵治心急如焚,江州乃是赵国的重要城池,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最终决定率领军队火速回援江州。
不过在撤军的途中,赵治有意地对秦军放松了警惕,让后军的队伍出现了不小的混乱。
而秦军敏锐地察觉到了赵军所露出的破绽,毫不犹豫地下令展开追击。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秦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赵军。
面对秦军突如其来的猛烈攻击,赵军顿时乱作一团,毫无还手之力。
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秦军不仅成功地夺回了之前失去的二帝关东关,更是一举斩杀赵军将近八千人。
这场战役对于赵国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使得他们元气大伤。
此刻的赵国可谓是陷入了内外交困的艰难境地。
一方面,蛮族的入侵让国内人心惶惶;另一方面,又遭受了秦军如此惨重的失败。
在这种形势下,赵国别无选择,只得重新考虑与秦国修好关系。
于是,赵国派遣使者前往秦国,表示愿意求和,并承诺从此不再侵犯秦国边境。
经此一役,整个天下都清楚地看到了赵国在此次事件中的摇摆不定和软弱无能。
赵国先前那种左右逢源、蛇鼠两端的行径已然使其丧失了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威望。
可以说,赵国历经数代人辛苦建立起来的“脊梁”在这一刻被彻底打断了。
随着赵国的衰落,三国争霸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瞬间被打破,人们纷纷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秦晋两国身上。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在未来的日子里,秦晋两国必将展开更为激烈的争夺,而其中必有一方能够脱颖而出,一统天下,从而结束这长达百年之久的乱世纷争。
韦云战死沙场的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瞬间传遍了整个神州晋国朝廷。
一时间,朝野上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慌乱之中。
韦云此人雷厉风行,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疾风骤雨般迅速展开,但却又如昙花一现般骤然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