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开局一颗头,争霸全世界 > 第257章 战争慢慢扩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乱了好,更乱一些更好。”

刘勇强撑着腐朽的灵魂,身体还算康健,但精神萎靡,躺在软榻上,一天活动时间已经不超过3小时,整天就想着养生。

国政已经完全交给皇太子处理,他能做的仿佛就是等死,却没人知道,皇帝心里到底装着什么样的气象。

手里的权力吗,尽管没退位,他发现已经没人搭理他,好像被皇太子架空了。

已经什么都无所谓,感觉他被困在这个时空,像一个囚徒。

经济萧条的情况,还是从报纸上看到的。

他趁机直接用掉了那张一直舍不得用的意外事件兑换券,赌最后一把。

这场大危机肯定能引发世界大战。

钢铁先生为了引进外国工业,改善了国际关系,在大汉支持下,红俄已经加入了国联,可系统依然没认可国际秩序的建立,他现在连抓狂的精力都没有。

感觉一觉睡了很久,被重孙子摇晃醒来。

“太爷爷。打仗了。”

稚嫩的声音响起。

“谁打谁?”

“俄国人打芬兰。”

趁着经济大危机,钢铁先生从世界各工业国廉价购买了大量工厂,在156个项目之后,完成了一个五年计划,有156项目的基础,只用了3年就完成了,现在已经是当之无愧的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世界排名第二。

几年之内兴建了3000多座现代化工厂,没收了100万富农的资产,建设了全国范围内的集体农场,清洗了所有反对他的力量,他现在比沙皇的权力大得多。大手一挥,百万大军开进芬兰,因为芬兰不答应将第二大城市维堡和五分之一人口的南部地区让给俄国,这对俄国的圣彼得堡产生了威胁,因此这是合理的,防范于未然的,保卫国家安全的正义行动。

听着小太孙说着打仗的事情就犯迷糊。

醒来的时候已经听到国际联盟发出制裁威胁,英法组建联合干涉军的事情。

“太爷爷。又打仗了。”

“谁打谁?”

“德国打法国。”

大危机之下,德国人民冲垮国会,像法国迎接拿破仑一样,德国国防军中的青年军官团体赢回了德皇。

这些年德国一直流传着一种声音,皇帝为他们带来了平等的北京条约,国会给他们一份不平等的巴黎和约,国会的议员们背叛了国家。

巴黎和会上,德国一无所获,哪怕没有本应该付出的巨额战争赔款,德意志民族依然不满。民族情绪这种东西,不在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这是一种情绪,只要感觉不公,就会爆发。

英法靠着向殖民地转嫁危机,日子过得似乎比德国好,这就是不公平。

青年军官们大多是战争后期成长起来的,虽然经历过残酷的战争洗礼,但现在看到大街上到处都是穿着破旧军装为帝国流过血的伤残军人在讨饭,他们对这个国家就彻底失望,他们就想到了皇帝。

由于当初威廉二世下台的时间节点非常寸,一方面是北京合约拿到了一个相当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是德国的社会状态已经不允许德国拿到这些利益,所以这份条约注定就是一纸空文。英法都算不上毁约,因为人家议会都还没批,条约只是草约罢。

民族主义的青年军官会管这一套。虽然德国没有遭遇战败的耻辱,德意志军官们还保持了荣誉,有荣誉更不能接受这些不公。军人流血牺牲,结果皇帝没了,议会制政府下,德国的军国传统和文化也在快速被现代的城市生活冲淡。这又刺激了一些传统容克军官的神经,有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所有的不满随着大危机爆发,他们兵变了。然后皇帝上台,要亲自奋斗一把。

皇帝上台,立刻顺应民心,推翻巴黎和约,要求国联召开大会,重新商讨殖民地问题,德国有权分享天空下的土地。

英法组建的干涉军还没开进芬兰支持芬兰的抵抗行动,德国的变化就让他们瑟瑟发抖,现在的德国可比历史上强大了太多,6500万的人口规模,动员能力比英法加起来都大。战争中发了本国战争财的克虏伯、莱茵金属、蒂森等工业巨头,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最高效的生产体系。还一直占领着乌克兰,从这里搜刮粮食和有色金属,开采巴格达的石油,几乎没有任何短板。不断升级改造的中亚铁路,也很难封锁。

他的盟友奥匈帝国四元化之后,出奇的稳定,能不能打不知道,但经济发展一枝独秀,技术水平本身就没有短板,战后通过欧亚铁路、多瑙河贸易,站在欧亚大贸易的第一线。

奥斯曼帝国有石油收入相助,铁路修的到处都是,补上了以前欠的账,吸引了大量德奥资本,轻工业发展的非常快,石油化工也相当不错。财政稳定,大奥斯曼主义这几年十分高涨,凯末尔等年轻军官已经成为高层,对外态度强硬,对奥斯曼帝国失去的土地耿耿于怀,而且青年一代彻底冲垮了宗教影响力,非常西化和世俗。

巴尔干上的德奥盟友也相当强悍,保加利亚这个小普鲁士吞并马其顿后,人口增长,现在也有800万人,动员100万能打的军队不是问题。

要同时面对红色俄国、德奥集团的威胁,英法自认不是对手,干涉行动立刻取消,但也拒绝了德皇提出的重新分配殖民地的要求。开始积极备战,四处拉拢盟友。

美国这一次积极响应,孤悬海外的地缘劣势,让他一次次被人暴揍,早特么不想光荣孤立了。这几年跟英法关系密切,英法各自掏了60亿美元后,还暗中表示愿意将自己共管的四州还给美国。

于是美国第一时间响应英法,对欧洲局面发表看法,坚定反对任何可能引发大战的领土变动。亲英法的金融财团开始鼓动舆论,重提上次战争中的毒气战、肆意践踏国际法等德国的野蛮行径。英法支持,加上跟德国开战的话,就能收回英法德三国占领的六个西部州。尤其是德国占领的俄亥俄,那可是洛克菲勒财团的根据地。生产基地搬不走,财团总部却在纽约,是地地道道的美式资本。

夺回德占州后,在给意大利、日本施加压力,又能要回两个州,西部十州收回其八,且一分钱不花,这扩张成本跟西进运动也差不多了。至于大汉帝国的那两个作为流放地的州,暂时肯定收不回了。

英法美三国以国际联盟为平台,分歧严重,此时红俄军加大了入侵芬兰的力度,结果百万被清洗了主要指挥官的大军损失惨重,一时间让芬兰人成为战斗民族。乃至后来有小国打架打输了,一定声称对方雇佣了芬兰人。

英法美三国在国际联盟中的声势压过了德国,更加引发德国国内的舆论反弹,声称德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强国,就要冲破昂撒民族的包围和封锁,再次喊出要打碎昂撒霸权的呼声。还声称,大汉打碎了北美的昂撒霸权,成为世界强国,打碎欧洲的昂撒霸权就是德国的使命。

英国人此时郁闷非常,德国要的是法国殖民地,英国招谁惹谁了,怎么冲她来了。

英国的另一个盟友意大利,此时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退伍兵集团开始朝罗马进军,该来的总会来,墨索里尼这位表演大师登场。靠一场军事游行吓住软弱的意大利王室,被任命为政府总理,墨索里尼的时代来临,开始玩起了先控制银行,然后银行控制工业的法团主义经济模式,竟真的让他解决了经济危机,重工业发展速度惊人。

见到红俄军深陷芬兰战场泥潭后,战后初期得而复失高加索地区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开进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

跟上次世界大战不同,这次的战争从边缘慢慢开始。

在德国揪着英法讨论殖民地问题期间,开着坦克、飞机的红俄军击败芬兰,歼灭了芬兰只有步枪大炮的10万军队,自损30万。芬兰被迫割让了自己的南部给红俄,在这地区的老百姓纷纷北逃,不愿成为一个红俄人。

奥斯曼侵入高加索之后,迅速消灭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政权,迎来的是红俄政府的坚决反击,以奥斯曼入侵两国为由,进军高加索。此时在芬兰打的一坨狗屎的红俄军,面对奥斯曼人的时候,突然有了民族bUFF加成一般,气势如虹的将侵入高加索的奥斯曼军队歼灭。奥斯曼没有得到盟友德奥的声援,只能吞下苦果,跟红俄政府签订了条约,承认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独立。这份条约,让奥斯曼青年军官团体无法接受,唤醒了面对俄国民族的历史屈辱记忆,他们发动了兵变,更强势的凯末尔登场了。

红俄的军事力量让人望而生畏,因为他有200万常备军,拥有比任何国家更多的飞机和坦克。当然除了大汉,大汉已经发育成一个让红俄望而生畏的国家,即便是强势的钢铁先生也只是对西伯利亚虎视眈眈,始终不敢提出异议,工业计划中的企业甚至都不敢靠近乌拉尔地区,全部集中于莫斯科和伏尔加河地区的中心位置。

此时英法一边谴责红俄对芬兰的侵略,一边跟德国争论殖民地问题,德国寸步不让,红俄更是再次发动攻势,这次冲向了波罗的海三国。

因为这是一次太难得的机会,德奥和英法在国际联盟僵持不下,红俄政府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恢复沙皇旧边疆,以后想要变动就会有大国干涉。

这一次钢铁先生赌对了,也赌错了,三国在红俄大军的攻势下,毫无抵抗之力,但波兰军队开进了立陶宛,趁火打劫。对于上一场苏波战争耿耿于怀的钢铁先生,一不做二不休,向波兰开战。

英法全力支持波兰抵抗红俄,但这一次,波兰人没能重复上一次的奇迹,波兰军队还是很勇敢的,但战术陈旧,二战时期都用骑兵对坦克呢,波兰骑兵在欧洲颇负盛名,但这种历史荣耀和传统在新的时代,被钢铁洪流碾压了。红俄军虽然做不到闪电战那样的高效机动,但人家体量大,百万大军,还有随时可以动员的后备力量,平推过去波兰人也扛不住。

德国对此进行了强烈抗议,并且暂停跟英法的殖民地争议,向红俄发去照会。德国怎么能接受波兰被占领呢,那里离东普鲁士太近了。

面对德国的威胁,红俄终于停下了脚步。钢铁先生心里还是有数的,知道谁能惹,谁不能惹。接连吞并波罗的海三国,除了芬兰,就剩下乌克兰,基本已经恢复了沙皇的土地。小老弟乌克兰不能收复,最大的原因还是德国。钢铁先生明白,要解决最核心的问题,跟德国早晚有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