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尔察克给他们!”
“沙皇的黄金也给他们。”
导师现在已经成事了,打退了白匪军对大城市的攻击之后,高尔察克无奈败退中亚,在退入哈萨克汗国时,被汗国大军缴械。还收缴了他带过来的600吨沙皇的黄金,这可是八千多万英镑,五亿大汉两。
导师解决了白匪军的军事威胁之后,立刻开始着手解决城市的经济问题,最严重的是粮食短缺。采用了‘余粮征集制’这种制度,什么叫余粮,当然是口粮之外的粮食都是余粮,无偿征集。这自然引起农民反抗,这些农民,其中至少有上百万是为沙皇当过兵,上过战场跟德军血战过的士兵,但他们分散在几百万个村社中,甚至连一个李自成、洪秀全这样垃圾的组织者都没有,当然对抗不了几百万组织起来的工人。
于是余粮就被征集走了,而且一层层加码,导师认为余粮是口粮之外的粮食,下面执行的征粮队觉得没吃进肚子里的都是余粮。
这个制度虽然狠,引起了大范围的反抗,但为城市解决了紧缺的粮食问题。导师立刻就变得强硬起来,对任何帝国主义都很强硬。
对大汉发出强硬照会,甚至陈兵乌拉尔山区,刘大汗马上就怂了。
严禁黑海汉商跟白匪军的交易,同时上交了这批沙皇黄金,总算抚平了导师的愤怒。
这批黄金经过导师的手后,立刻又流向大汉,变成了一火车一火车的粮食和军火。
虽然大汉在英国人眼里,是执行国际法的楷模,可实际上也大作军火买卖,俄国革命前一直在为俄国生产军火,俄国革命后,法国停止了付款,上百万支步枪、十亿发子弹、几千门大炮和上万吨炮弹积压,这些俄军熟悉的俄式军火现在都发给了导师,支持他继续革命。
现在有两条国际大通道为导师输送给养,一条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大汉对西伯利亚大铁路进行了改造,虽然不是电气化这样的大改造,仅仅只是改变轨距,更换钢轨,跟库伦、唐努乌梁海通的铁路连接,年运输量几千万吨没问题,支持导师足以胜任。
还有一条线路则是欧亚铁路,从伊犁出发连通车里雅宾斯克,这条铁路线比较麻烦,因为进了俄国境内就是宽轨,得在车里雅宾斯克换装,费时费力,很不经济。
大汉的配合,让导师没有将大汉列入干涉革命的14个帝国主义名单之中。
但现在帝国主义真的来干涉了,英国开始退缩,法国变得强硬。
国内恢复后的法国,开始派出法军在克里米亚登陆。
唯有法国最真心,最积极的。其他国家都不太积极,英国的丘吉尔现在翻身当了陆军部长,主张派遣大规模军队进攻俄国,将红俄政府扼杀在摇篮中,永绝后患。丘吉尔的眼光是长远的,看出来红俄政权是大英帝国的强敌。但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反对,此人是工人代表,战争中压制和团结了工人,取消了大量福利,加班加点,战后再次恢复成工人代言人角色,他支持俄国。
等匈牙利革命的时候,英法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以革命蔓延为威胁,提议各国组织200万大军进攻俄国,彻底消灭革命力量。
美国总统威尔逊反对,他认为俄国人是真诚地在反抗多少个世纪的压迫和不公,用武力把它挡回去是不可能的。
最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支持下,福煦组建远征军亲自下场。
法国联合希腊,集结6万军队,在罗斯托夫登陆,向北进攻,推进了100公里后,遇到了红俄军阻击。红俄军已经是一支180万人的强大部队,轻松击败了这支干涉军。
帝国主义干涉的唯一一次直接下场,就这么草草收场。
法国之所以这么积极,是因为他们真急!
法国这个老牌工业国是一个金融强国,对外投资有600亿法郎,其中俄国就占116亿法郎。靠着这些投资,法国的食利阶层有200万之多,连同他们的家属,上千万人以此为生,过着体面的中产生活。红俄政府上台后,宣布不承认对外不平等条约,也不偿还沙皇欠下的债务,要钱没有,要命有沙皇一家的命赔偿。
红俄政府不再承认沙皇政府的债务,这让英国急眼,因为俄国欠了他们6亿英镑的战争贷款,但这还不会对英国有伤筋动骨的伤害,对法国却是致命的。战争期间俄国欠法国的债务不但没了,几十年对俄国的投资也打了水漂,国内几百万人可能因此破产,这法国怎么敢接受。
所以一直积极运作干涉,最大的动静就这六万人,而且已经失去了时机,如果早来半年的话,没准配合白俄军能攻入莫斯科,至少能攻占彼得堡。
俄国内战这几年,国际上悄无声息的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老牌帝国时期,割裂的国际市场,因一场大战被连在一起。
德国、大汉这样的陆权国,用铁路将欧亚大陆紧紧连接在一起。巴格达大铁路、中亚南线、中亚北线带来的黑海贸易持续繁荣。美洲再次跟德国用海运连在一起,英国战争中膨胀起来的海运体系扩张到了全世界。汉商将太平洋两岸紧密连接起来。
各条物流线上,流淌着金钱。国际经济快速恢复。
战争中没有遭到破坏,反而更进一步完成积累的德国重工业迅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跨国集团之一。法国人丰富的战后重建经验,也让他们通过恢复交通运输,铁路建设的方式带来了新的繁荣。英国工业虽然持续疲软,战前就不具备竞争力的轻重工业战后继续步入衰退,但金融业、航运业和商业相当繁荣,南非源源不断的黄金再次支撑起英镑信用,让伦敦依然是排名世界第三、欧洲第一的金融城市。
恢复稳定后的奥匈波斯帝国,四元结构平衡发展,战前就形成的波西米亚重工业,匈牙利农业,奥地利金融业体系没有破坏,原本贫瘠的斯拉夫地区也开始得到投资,工商业快速发展,借助欧亚大铁路和黑海贸易的便捷优势,跟多瑙河流域的巴尔干国家经济上快速融为一体。
连奥斯曼帝国,都因为美索不达米亚——已经改名伊拉克的巨额石油利益,经济走上了快车道。
世界经济度过战后扭转期,快速进入了镀金时代。
战争中一大批新技术快速推广开来,在最合适的地方红红火火。最合适的热土非大汉帝国莫属,电气化经过了初期积累,开始快速普及。广大乡村进入电气时代,无异于经历了一次动力革命,大量乡镇工业快速淘汰柴油动力以及更落后的蒸汽动力,转为电动驱动。在动力水平上弥补了跟大城市的差距,许多特色乡镇开始诞生不输给城市的活力。
大汉的城市化进一步得到扩张,六亿多人口中,有两亿居住在城市,享受到了新时代的便捷。城市形成的巨大市场,成为世界经济强有力的心脏。
全世界的新发明,新创造都能第一时间在大汉找到销路,德国人开始经营跨洋飞艇运输业务,一艘艘造型华丽的豪华飞艇,开始承担太平洋两岸的商业飞行,在别的地方不可能盈利的时候,这里已经能够收支平衡。
德国的化工产业被大汉商人引入,或者德资独资,或者合资,都能在这个开放市场上找到利润。合成氨技术带来的化肥工业,让大汉的农业更加发达。
像乡镇企业淘汰落后动力一样,汽车、汽船等新的交通工具,迅速走向燃油化,石油变得越发重要,几乎成为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的重要能源。
无数新技术在大汉的快速推广,让燃油动力、电气化和化工业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深度改造了这个国家,六亿多人口的工业革命,需要的原材料,又形成了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个庞大市场。
国际联盟建立之后,加入了美国的门户开放理念,各国不再封闭殖民地,争夺殖民地的矛盾下降。相反是开发殖民地的热潮涌现,欧洲人在非洲大规模推广种植园经济,生产的各种原材料,比如香蕉、矿产大量出口大汉。
等到俄国内战结束,导师看到的世界,跟他战前在瑞士看到的世界,已经截然不同。此时他不需要通过报纸来吸收信息,广播将各种信息强行塞进他耳朵。所以他现在可以说,他接手的是一个一贫如洗的落后农业国,而不是那个曾经排名世界前列的沙俄帝国了。工业能破坏的已经破坏殆尽,农村因余粮征集制也变得十分萧条,农民手里没钱就买不了工业品。
导师可是很灵活的,新经济政策搞起来,开始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
于是连俄国也繁荣了起来。
对这个世界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大汉的皇帝,迟迟不能建立世界秩序的刘皇帝,刘大汗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