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深知吕布骑赤兔马,速度极快,定会后追。为求脱身,他当机立断,弃马而逃。一路风餐露宿,历经坎坷,来到了中牟县。曹操见城门大开,正欲进城,却瞥见城门口贴着自己的通缉画像。他心中大惊,面色骤变,下意识地往后退了几步。恰在此时,一队商人从旁经过,曹操灵机一动,抱起旁边一个小女孩,欲混进城去。
那小女孩天真无邪,看到画像,指着曹操,呀呀说道:“伯伯,那个画像怎么和你长得一样呢?”曹操闻言,惊恐万分,脸色煞白。门口的官兵听到小女孩的话,立刻朝曹操看来。官兵将曹操与画像仔细对比,认定他就是曹操,于是迅速将他团团围住。曹操心中暗叹:“此番怕是在劫难逃!”但他仍心存侥幸,试图反抗,怎奈寡不敌众,最终被官兵擒获,押往县衙大堂。
不一会儿,县令升堂。县令目光如炬,看向曹操,厉声喝道:“大胆曹孟德,竟敢刺杀丞相大人,该当何罪?”曹操心中虽惊,面上却佯作镇定,狡辩道:“尔等抓错人了,我复姓皇甫,乃地道的商人游客,并非曹孟德。”县令上下打量曹操,心中暗自思忖:“这董卓倒行逆施,为天下士人所厌恶。曹操敢刺杀他,足见其胆识。今我若将曹操交予董卓,日后必遭人唾弃。”想到此处,县令决定先试探曹操一番,于是哈哈大笑道:“先将此人关起来,待确认身份后,再送往京都。”曹操闻言,心中焦急万分,还欲再辩,却无人理会,只得被官兵押入大牢。
夜晚,万籁俱寂,唯有牢房中传来阵阵虫鸣。县令陈宫独自一人来到牢房,轻声唤道:“曹操,曹孟德!”曹操警惕地看向陈宫,依旧狡辩道:“大人怕是认错人了,我并非曹操。”陈宫冷笑一声,说道:“曹操啊曹操,你休要再狡辩。别人或许不认识你,我陈宫却认得你。你可还记得我?”曹操心中一惊,暗自想道:“难道此人真的认识我?”他仔细观察陈宫,觉得有些眼熟,却又想不起究竟在何处见过。曹操仍不死心,再次说道:“你们当真抓错人了!”
陈宫见曹操仍不承认,冷笑道:“我当年进京求官时,便与你相识。听闻丞相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自取其祸,刺杀于他?”曹操见自己身份已被识破,冷哼一声,说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等又怎会知晓我的抱负?”陈宫闻言,亦冷笑道:“你自比鸿鹄,安知他人便是燕雀?”曹操心中气愤,大声道:“休要啰嗦!既然被你所擒,你大可将我押往京都,领赏封侯!”陈宫道:“你怎知我定会去领赏?”曹操哼了一声,道:“赏千金,封万户侯,如此厚赏,难道还不够你动心?”
陈宫哈哈大笑道:“千金之数,对我这小小县令而言,确实不少;万户侯之位,更是我梦寐以求却不敢奢望的。然而,今日在大堂之上,我若想领赏,大可直接将你交出去,又何必先将你软禁起来,不点破你的身份?”曹操疑惑地看着陈宫,问道:“难道你要释放我?”陈宫笑道:“你怎么知道我定会放你?”曹操气愤道:“那你究竟想把我怎样?”陈宫站起身来,神色严肃地说道:“我实在不明白,丞相如此器重你,你却为何要刺杀他?这其中究竟有何缘由?”
曹操长叹一声,说道:“我祖上世受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我之所以屈身于董卓门下,只为寻机刺杀此贼,匡扶汉室。奈何谋事不成,前功尽弃!”陈宫听后,心中暗自佩服曹操的忠义,又问道:“我想知道,此事之后,你将何去何从?”曹操正色道:“我将归故里,发矫诏,汇聚天下诸侯,兴兵共讨董卓!”陈宫大惊,看着曹操,喃喃道:“共讨董卓?”曹操坚定道:“不错,共讨董卓,匡扶汉室,此乃我毕生之志!”
陈宫听了曹操的话,心中大为震动。他看着曹操,心中想道:“此人有如此志向,必非常人。我陈宫空有一身抱负,却未遇明主。今见曹操,或许他便是我苦苦寻觅之人。”想到此处,陈宫连忙上前,解开曹操的手铐脚镣,说道:“快请坐,请受我一拜!”曹操见状,连忙推辞道:“我乃阶下之囚,岂敢受县令大人如此大礼!”陈宫道:“请上座!”曹操道:“不敢,恩公先坐!”二人相互谦让一番,方才坐下。
陈宫问道:“不知你故里在何地?”曹操道:“我现在妻子家小都在东郡。”陈宫惊喜道:“巧了,我家小也在东郡。如此说来,我们竟是同乡!敢问你归乡后,打算如何号召天下诸侯?”曹操本欲直言,却又谨慎地观察了周围一番,方才说道:“当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我归乡后,将散尽家财,招募乡勇,组建军队,壮大实力。渤海太守袁绍与我交好,他家四世三公,树大根深。我欲联合袁绍,发檄文至各州郡,号召天下诸侯一起起事,共同推翻董卓。我料此事必能成功!”
陈宫听后,不住点头,说道:“我陈宫并非一般的县令俗吏,只是平生未遇明主。今见公乃是成大事者,我愿弃此县令职位,追随公,共谋大事!”曹操听了,心中大喜,说道:“若得公相助,大事必成!”于是,二人趁夜潜逃。
二人一路奔波,直到天明,才寻得一处地方休息。曹操道:“公台,前方乃我父好友吕公家,我们先去那里歇歇脚。”陈宫点头表示赞同。二人又策马狂奔,来到一户偏远人家。曹操上前敲门,不一会儿,一位老者开门问道:“你们是何人?”曹操拱手行礼道:“吕伯父,是我,我是阿瞒啊!”吕伯奢仔细观察曹操,惊喜道:“你是曹阿瞒?”曹操点头道:“是我,是我!”吕伯奢笑道:“阿瞒,快快请进!”
曹操领着陈宫走进屋内,并向吕伯奢介绍了陈宫,二人相互拱手施礼。吕伯奢道:“阿瞒啊,你先休息,我让家人给你们做饭,我去打些好酒来,夜晚我们好好喝喝!”曹操点头称谢。于是,二人在吕伯奢的带领下,进了一间房。二人一路奔波,早已疲惫不堪,很快便呼呼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曹操突然被一阵磨刀声惊醒。他心中一惊,赶紧推醒陈宫,陈宫睡眼惺忪地问道:“孟德,何事?”曹操道:“你听,这是什么声音?”陈宫侧耳倾听,道:“好像是磨刀的声音。”曹操心中疑惑,暗自想道:“吕伯奢去打酒,为何这么久还不回?难道是去通风报信了?”他将心中的疑虑告诉了陈宫,陈宫道:“不会吧,他不是你伯父吗?”曹操道:“他并非我至亲,又久久不归,实在可疑!”陈宫听了,沉默不语。
这时,二人听到外面传来说话声。一男子道:“一会是先杀那个胖的,还是先杀瘦的?”又一人道:“都杀!”曹操和陈宫互看一眼,大吃一惊。曹操道:“看来他们真要杀我们,一会你随我冲出去,见人就杀。”陈宫心中犹豫,说道:“会不会错杀好人?”曹操道:“事态紧急,容不得我们分辩!”说罢,曹操立刻拔剑冲了出去,陈宫无奈,只得随后跟上。
家丁们见二人冲了出来,一脸茫然,还未反应过来,曹操已挥剑砍杀过去。一时之间,几名家丁倒在血泊之中。陈宫斩杀一人后,转头看到旁边捆绑着两头猪,顿时惊呼道:“哎……孟德,我们杀错人了!”曹操跑过来一看,才明白人家是要杀猪款待他们,而非杀他们,心中懊悔不已。但此时大错已经铸成,容不得多想,曹操道:“我们立刻离开这里,不然吕伯奢回来看到此景,必不罢休!”陈宫无奈,只得听从曹操的话,二人骑马逃走。
走了一段路后,二人看到前方吕伯奢正骑着毛驴回来。吕伯奢也看到了他们,问道:“贤侄为何要走了?我这酒都打好了,快随我回去,让老朽好好招待你们。”曹操点头道:“伯父先走,我们后面跟随。”吕伯奢没有多想,便向前走去。曹操看着吕伯奢的背影,心中一狠,绕到他后面,一剑刺死了吕伯奢。
陈宫大惊失色,说道:“曹操,你为何要杀他老人家?”曹操道:“如我不杀他,他回去看到自己亲人死于我们之手,必会杀我们报仇。”陈宫道:“可先前是我们无理错杀好人,现在你明知老人家没有加害我们之心,却还要杀他,此乃不仁不义之举啊!”曹操冷哼一声,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着曹操,喃喃道:“你说什么?”曹操又重复了一遍,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赶快离开这里!”
陈宫望着曹操,心中失望至极。他心想:“曹操和董卓皆是一类人,董卓是明里作恶,而曹操是暗里奸诈。我本以为他是忠义之士,可如今看来,竟是我看错了人。”二人继续前行,一路沉默不语。曹操找了一处隐蔽的地方休息,很快便呼呼睡去。陈宫看着曹操,心中难过万分。他本想杀了曹操,以泄心中之愤,可又觉得自己若杀了曹操,便是不义之人。思忖良久,陈宫最终决定悄悄离开,去追寻自己心中的正义与梦想。
次日早上,曹操醒来,发现陈宫不在,马匹也不见了。他心中明白,陈宫已经彻底离开了他。但曹操并未过多伤感,他心中想着自己的大业,毅然调转马头,奔赴东郡。从此,曹操与陈宫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