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重看自己早年的一些经历,武曌的心中已经无法升起太多的波澜了。

此刻的她很赞同萧盼盼的评价,自己早已把一切都献祭给了权力。

“历史发展的一大定律是神秘性,这一点在武女皇身上真是展现得淋漓尽致。”萧盼盼不免感叹道,“权力似乎总是在主动地向她靠拢,李治的风疾,让她开始有了参与政治决策的机会。”

“但这个机会能落在她的身上,根子却是在于李治对大臣的不信任,这是长孙无忌等人给他带来的绝对心理阴影。”

李治听罢不免苦笑。

“所谓人生三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嫖~”萧盼盼咧嘴一笑,“总之,就这三件事,武女皇和李治绝对都经历过。”

虽然不算同过窗,但肯定是同床的,而且持续了好久。至于一起嫖~的问题,也不是不可能,毕竟武女皇的姐姐和侄女……反正皇帝的快乐,她这个平民老百姓是想象不到的。

“就他们二人这样的关系,武女皇以皇后的身份,成为李治的政治秘书,甚至私人顾问自然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实事求是的说,她在这个过程中,终究都只是配角。”

“甚至还差点因为李治这个渣男在外面玩母女花而被废。”萧盼盼摇头。

武媚娘眯眼看向自己的丈夫。李治当即义正言辞的说道:“这种事,朕怎么可能去做呢?肯定是那些野史乱写的!这个丫头还说先帝纳了齐王妃了!”

“陛下是皇帝,想玩就玩了,小心被史书记上就成了。”武媚娘不阴不阳的说道。

“朕绝不是这样的人!”说完这话,他自己都不信,毕竟面前的这个女人,他是可以叫一声小妈的。

“关于权柄向武女皇转移的过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武女皇于上元元年上表的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女皇的一次公开的参政事件,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建言十二事的内容是以光速向全国推广了出去。”

“这其中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皇帝李治是不是被武女皇搞了一个突然袭击。”

各时空的帝王将相们都很清楚,这不可能是突然袭击,如果是突然袭击,建言十二事就不会被全国推广了。

“就制度层面来说,皇帝对奏表和文书是有留中不发权力的。如果建言十二事是武女皇攀登权力阶梯的突然袭击,实权皇帝的李治不会如此积极的推动。”

“也就是说,这次的公开上表,是他们两口子在床上讨论了很久以后布置出的一个政治作秀。这场秀的目的,除了是对国家政策提出一些完善的指导意见之外,更重要的是,李治需要借这件事将武女皇推到前台来。”

“因为在转年的三月份,李治就拿出了让武女皇正式摄政的提案。我们当代史学认为,将高宗时代的武女皇和李治对立起来的思路是错误的。”

聪明如武媚娘,自然知道这样的局面为什么会发生,“你的风疾,以后恐怕是越来越严重了,这个萧盼盼也不连接我们,他们的时代想必有药的。”武媚娘对自己的丈夫无比关切的说道。

李治看着光幕,心中默默的祈祷哪一天自己能得到未来的眷顾。

“这份提案最终是被搁置了的,因为当时的宰相郝处俊提出了反对,大意是你皇帝身体不好,你还有孩子,皇后出来摄政算怎么个事。”

萧盼盼耸了耸肩,“大部分对此事的解读关键点聚焦到了你们老李家的家庭关系上,毕竟你们家的父子关系一向比较父慈子孝。所以在这一点上李治自然更信任自己的老婆。”

这事是过不去了是吧。听到这的李世民,在心里吐槽道。

“就父子关系来说,李治,武女皇和李弘的关系是不错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他们三人之间有什么矛盾,所以为什么不让李弘监国呢?因为史书也记载了太子多病,而且不止是多病,在太子结婚的四年中,太子更是无子。”

“但即便如此,李治还是遵循了郝处俊的意见,并且跟李弘沟通了这件事,但结果李弘却提前死亡了。”

萧盼盼的这番话,直接激打到了李治和武媚娘的心坎上。

“在李弘于上元二年离世后,李治和武女皇的摄政计划其实并没有持续去推进,因为李贤成为了太子,并开始监国。但不过五年,李贤就因为私藏盔甲,谋杀大臣被废。”

“这样的政治动荡是被李治和武女皇都看在眼里的,所以当李显成为太子后,李治和武女皇都是不满,甚至担忧的,证据是李治直接宣布了立皇太孙。”

“这个明显的补丁,在侧面说明李治和武女皇对于接班人,和传承问题可能出现的动荡而担忧。这种担忧一直持续着,直到弘道元年,李治决定重启自己最认可的那份计划。”

“他以改元赦的方式,通告全国,正式表彰了武女皇的政治能力和常年以来的卓越贡献。并用遗诏,以法理的形式规定了武女皇的摄政权力。”

李治感觉自己心中的某块郁结散开了,他本来以为自己的枕边人是用什么阴谋诡计在夺权了,没想到,一切的发展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从建言十二事开始,到最后的遗诏摄政,是武女皇走向古代皇权框架内权力巅峰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曲折不得不令人感叹历史命运对武女皇的馈赠。”

“李弘病死,李贤被废,还有李显的傻缺,这一切都在让李治把大唐传承稳固的希望交托到自己妻子的身上。”

“这不是一个所谓的长期计划和筹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妥协的结果。只是最后武女皇合法的临朝称制,却成为了她登上女皇宝座的重要基础,这个发展过程,恐怕武女皇自己都觉得始料未及吧。”

萧盼盼沉默了片刻,然后颇为郑重,又不无惋惜的说道:“这段历史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作为开国皇帝的武女皇是不及格的。”

“确切的说,在天授元年,那万人上书拥戴武女皇继位的恢弘场面,并不意味着武周代唐的合法性,哪怕这些人当中有睿宗李旦,有宰相百官,还有各界代表。”

“哪怕武女皇做足了舆论准备,玩出了无数的祥瑞,给自己加了无数的尊号,都改变不了,武女皇的权力根本上继承自李治。”

“武女皇知道这一点,所以她各种作秀,大兴酷吏。大唐的百官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可以拥戴身为李治妻子和李旦母亲的武女皇,但他们会等待权力重新回到李家的血脉之中,因为这是武女皇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