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武女皇从出家尼姑到大唐皇后的整个上位过程,本质上是大唐皇权和辅政集团斗争的外在表现形式。”萧盼盼继续说道。

“传统史学通常会将武女皇正式崛起的这一段历史,定性为武周代唐的前史,或者说是武周的立国史。”

“从这个逻辑出发,将整个过程妖魔化显然就是应有之义了。”萧盼盼想了想说道,“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武女皇为了让李治废掉王皇后,于是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以此来嫁祸给王皇后的桥段。”

听到这,李治和武媚娘都懵了。

“在史书的发展中,这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基本上是先有某个说法,然后进入史书中的史臣猜测一栏,然后到了《新唐书》就变成具体描写,这个故事进入《资治通鉴》更是可以用详实生动来形容。不知道的还以为司马光看了当时的监控了。”

萧盼盼顿了顿,解释了一下什么是监控。

“对于这件事,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无法去验证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武女皇的确在当时用自己女儿的去世,加重了自己身上的悲情人设。”

“但如果说是武女皇动手杀子的话,那这其中的逻辑漏洞就比较难解释了。”

武曌翻了个白眼,她都不想去思考这个说法有多么的荒唐。不过萧盼盼倒是很热心帮她解释。

“第一个漏洞在于,用这种苦肉计能得到的收益确定吗?要知道一点,在武女皇还是武昭仪的时候,王皇后就已经只剩下一个身份了。当时的武昭仪绝对可以用优势在我这四个字来形容。”

一些古人感到奇怪,这丫头为什么好端端的说话,突然就换了一个口音了呢?

“武女皇能进宫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王皇后玩不过萧淑妃,所以搞了场外求助,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话让武媚娘绷住,半咳半笑了起来。

李治见状也是在心里默默的敲起了木鱼,想攒点功德,因为他也想笑。

“在武女皇之前,萧淑妃就已经为李治生了两个孩子。在武女皇到了以后,更是又接着生育,大儿子还直接叫李弘,当时有谶语,老君当治,李弘当出。这就已经是李治对王皇后和一众辅臣直接贴脸开大了。”

“因为在当时,为了稳固地位,王皇后已经逼着李治立了李忠这个能被自己控制住的孩子为太子了。”

说到这,萧盼盼也是不免感叹王皇后这个人的悲剧性。

“总之,这一切的迹象都说明了,武女皇根本没有必要用杀自己孩子的方式,来引起李治废后的情绪,因为收益不高,但风险巨大,她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了,完全没必要用这种方法去推动事态的发展。”

“更重要的是,这个孩子是她和李治的第一个女儿,是能起着巨大感情纽带作用的。”

武媚娘忍不住哀叹一声,“没想到他们能编排到这种程度。”

李治也是附和的点了点头。

“关于这件事还有相关的两个佐证,一个是在讨论废除皇后的会议上,长孙无忌等人坚称皇后无过,但凡武女皇嫁祸成功了,李治能把这件事扔到长孙无忌的脸上去。”

“第二就是徐敬业造反时发出的檄文里,并没有提及这件事。”

“在这篇具有高度煽动性的檄文中,骆宾王这个历史级的大喷子,连弑君鸩母的种帽子都能往武女皇的头上套,却没有提亲母杀女这件事。”萧盼盼咂了咂嘴,“就很不专业。”

武媚娘这下是真的无语了。

“除了对武女皇的妖魔化的曲笔之外,还有就是对她野心的扩大化描写。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所谓“北门学士”这个团体。他们因为和武女皇的权力扩张存在某种交集,所以被定性为了她女皇之路的重要环节。”

李治在大脑里过了一下这个概念可能涉及到的人,然后他发现,这些人如果真的能是所谓的后党,那自己这个皇帝也就真的不用玩了。

不是因为没有了这群写诏书的文人,自己就不能管理天下,而是因为自己的老婆绝对会法术,要不然她不可能把这些自认为国之栋梁的人都收入麾下。

“北门学士这个概念在大唐开国时就已经存在了,直到开元时期改为翰林待诏,也就是说他们是翰林院的前生。这是一种制度演化,很难被春秋笔法抹去。”

“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皇帝的文笔秘书,而头顶上的北门学士称号,更多的是一种皇帝亲自授予的荣誉头衔。”

“介于北门学士所处的位置,他们必然要在各种的皇帝命令中,参与到一定的讨论中去,这本质上就算是获得了议政权。”

“还是皇后形态的武女皇和北门学士的合作,从来都没有绕开过李治,应该说是,她通过了李治才能实现和北门学士的合作。而合作的项目则是皇家教科书,如《列女传》,《臣轨》,《乐书》等书籍的编撰。”

“这种做法算是老李家的惯例了,毕竟长孙皇后也出了书,武女皇自然不想落后。”

李治听着这些书的名字,自然的能猜到其中的内容,的确可以被称为教科书。

“将北门学士具有议政权,和武女皇利用着书培植深入朝廷的核心势力结合起来,肯定是一件能证明武女皇拥有巨大野心的重要依据,即这个女人早就在为登上皇位而处心积虑了,这个巨大的阴谋是经过了长期筹划的。”

“但很可惜,所谓的北门学士后来的结果侧面证明了,他们并不是为了协助武女皇而存在的夺权组织。”

萧盼盼顿了顿,“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刘祎之。和之前的李义府,李积一样,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唐睿宗李旦潜邸时的司马,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在睿宗继位后,成为宰相的原因。”

“在武女皇玩太后临朝的时候,他主张还政,于是被下狱。睿宗去求情,在知道这件事后,刘祎之就确定自己活不下去了。”

“虽然刘祎之帮助过武女皇编书,但这并不能等同于他就在帮助武女皇夺权。作为拥有北门学士头衔的宰相,他从来都是在让武女皇归政。而另一位万倾素也在后来被流放了。”

“北门学士从一个受到皇帝青睐的荣誉称号,变成了武女皇夺权的私人势力,仅仅只是历史学自身的一种先入为主的揣测。”

听到这的武曌算是彻底明白了,自己这段历史在后来朝代中的演化方向。

明确了这一点后,她倒是没有多生气。她真正好奇的是,在未来,在那个萧盼盼所处的时空,人们会怎么评价自己。

“为什么要先把这些事情讲清楚。”萧盼盼这时郑重地说道,“因为只有知道武女皇上位的整个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渐进的,在历史巧合跟社会变化相互叠加,而形成的,空前绝后的偶然性事件后,我们才能明白她在执政以后的各种国策推行的根源出自于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