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跨时空直播后,我成了时代导师 > 第237章 武曌的最大历史贡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7章 武曌的最大历史贡献

所谓六十而耳顺,已经快七十的武曌女士此时可一点也没有耳顺的意思。

萧盼盼一句不及格的开国皇帝算是戳到了她内心最大的痛点。

自从登基以来,她一直在想方设法的摆脱李唐的影响,试图重新建起一个崭新的帝国。

但她所有的期望和幻想,都被萧盼盼的话直接击碎了,这让她感到愤怒。

“武女皇能成功登顶至尊之位,表面上看是女性对父权时代的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但其本质来说,武女皇依旧是男权的化身,她并没有跳出这个时代的禁锢。这不是她能决定的,这是时代决定的。”

经过直播的科普,武曌现在自然知道什么是父权,什么是母权。而当她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事业时,她清晰地认识到了萧盼盼这番话背后的逻辑。

“本质上来说,武周政权短短十五年的时间,放到整个大唐的历史中,只能算是一首惊艳了历史的插曲,而由于武女皇本人的身份,就天然的决定了这首插曲其实只属于大唐这本乐谱。”

十五年!武曌品味着这个数字,然后她无力的笑了。

“开国皇帝四个字,天然代表着权力归属的单一性,这种单一性越纯粹,开国皇帝手中的权力就越大。”

萧盼盼讲述着自己的理解,“开国皇帝的含金量,跟他如何拿下一个天下有着重要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如嬴政,刘邦,李世民,朱元璋,朱棣这样的人几乎能拥有无限权力的原因。”

“但武女皇的道路却是截然相反的,她的权力来源于过渡,这是不可能回避的事实,这也决定了,武女皇并没有获得一个皇帝该有的真正权柄。”

“这一权柄就是你们古人最喜欢讨论的天下正统。所以,只有当武女皇是李治的妻子时,武女皇才能享受到这样的正统带来的便利,可即便如此,各种暗流和反叛依然存在。”

萧盼盼无奈的摇头。

“正因为这样,整个武女皇称帝的十五年中,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上,这是避无可避的事,这也是她作为皇帝的先天缺陷。这种缺陷又导致了她在执政过程中暴露出了巨大的敏感和不安。”

武曌寒冰一样的双眸直视着光幕,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威势正在被萧盼盼一句话,一句话的消解掉,对此她又无能为力。

“朕难道就真的这么不堪吗?”她在心里问道。

仿佛某种默契一般,萧盼盼接下来的话,回答了她心中的疑问。

“即便武女皇给自己缔造的政治环境存在着各种缺陷,但她也不至于被称为是一个昏君或暴君。在中国漫长无尽的历史长河中,在无数的垃圾,废物皇帝里,武女皇虽然比不了第一梯队里的那几位千古一帝,但盖过一众平庸皇帝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到这里,武曌内心的不甘才稍微平复了一些。

“总的来说,在我们当下的官方历史评价中,武女皇是一位功大于过的皇帝。比如在内政功绩方面,武女皇和李治上都继承了太宗时的政策,持续着对均田制的推广和对逃户的就地安置。”

“在我们当下的考古中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从贞观到武周中期,在全国人口几乎翻了一番的基础上,敦煌一代的实际授田仍能达到应授田的26%。要知道,这个数据在贞观年间只有百分之八。”

武曌沉寂已久的心激烈的颤抖了一下。因为萧盼盼在把她和千古一帝的李世民放在一起比较。

“能实现这样的成绩,是跟武女皇打压门阀世家分不开的。不管武女皇这样做出于的目的是不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其带来的效果,都是符合历史进程的。”

“而关于这个过程中配套的科举改革,比如糊名,殿试,武举等都是有利于庶族地主成长,打压门阀世家对社会统治资源进行垄断的有效制度,这些无疑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

一众门阀一如往常的开始骂起了街。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武女皇对《氏族志》的改革,在这方面她做得比太宗皇帝还彻底,《氏族志》在她的手里变成了《姓氏录》。这一举措,明确规定了“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

“这样的安排,进一步打击了门阀世家,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

萧盼盼抿嘴一笑,“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武女皇这次改革的目的大概只是为了提高自己和武氏集团成员的社会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

“但这种暗合了社会发展进程的政策推动,无疑从侧面证明了武女皇在政治能力上的出色和性格上的果决。”

顺耳的评价总算让武曌的内心不再这么难受了。

“武女皇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对历史进程的推动是很大。比如她制造了一个新的官僚集团,她能做到这一点,一半来源于高宗时代辅政时获得的威势,另一半来源于她对官僚机构性格的真正了解。”

“而这就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外在表现,因为在这里有一个现实的背景,那就是流官制度的推动,武女皇和李治都是功不可没的。”

“因为社会的发展,唐朝的政治已经与以往不同,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地方政府开始由朝廷中枢去组建。除了羁縻地区,其余的州县官吏都由吏部补授。”

“对于这种社会治理模式的改变,我们当下的时代是给于正面评价的。”

“用我们当代史学家的话说,东汉士人道德观念狭窄,重视家族伦理和社会等级秩序。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但这种道德观念往往局限于士族内部,对下层民众的包容性相对较差。”

“他们重视个人名节和家族荣誉,甚至以此当做法律来推行,这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到了唐代,社会治理模式则进入了无限制的解放。对士人阶层的选拔更加开放,打破了士族门阀的世袭制度。这直接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性,士人阶层不再像东汉那样封闭和僵化,而是更加活跃和多元。”

萧盼盼顿了顿,“这种变化的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官员的补阙上,李治时代官员的入流者就有一万三千四百多人,每年吸收的新进人员约十分之一。到了武女皇时代,这样的官僚血液流动更是频繁,所以评价武周时代时会有一句话,叫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进步的。我们当下的史学家并不能证明没有李治和武女皇的这种大规模的人员提拔和任用,唐朝中枢向下派遣中下级流官的政策还会不会继续推行。”

“但反过来说,如果这些流官依然是东汉士人那种,以自身狭窄的道德观念为社会秩序运作的指导方针,那大唐这个组织必然提早垮台。事实上,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当大唐自身去拥抱堕落的世家时,黄巢就自然而然的站了出来。”

分割线-------------------

给大家汇报和说明一下近况。

首先,我爸出院了!

这十多天生活节奏的混乱就是因为这件事,现在老爷子暂时恢复了基本健康,所以我的生活也总算可以回到比较规律的情况了,虽然也需要一小段时间来调整一下,但基本正常的更新会很快恢复。

然后昨天没有更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昨天差不多一整天都耗在了医院里,下午回家倒头就睡,等醒过来时都晚上十点左右了,所以就没有把新的章节赶出来,实在抱歉!

最后,个人的一些碎碎念,我自己的这个五月份过得真的乱七八糟,先是月初时本书被停止分发。然后是月底的这十来天就是医院,公司,家三点流窜,好像所有的时间都在忙,但又不知道忙什么,颇有种当年上高三时的感觉。

总之,困难暂时结束了,我会尽快恢复正常的更新频率。

另外,大家一定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多睡觉。对了,还有多运动。特别是喜欢抽烟喝酒的朋友,真的,能戒的就戒了吧,神经内科的病房真的很让人感到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