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启奏皇爷,内阁首辅孙大人在宫外求见。”

御书房内,王承恩恭敬地禀报道。

崇祯闻言放下手中的奏折,嘴角微微上扬,心中已然明了孙传庭的来意。

“宣他进来。”

崇祯轻声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种沉稳与自信。

很快,孙传庭便来到御书房内。

“陛下,如今西洋各国全都对我大明宣战的消息已经是人人尽知,朝野百官沸腾。”

孙传庭叹息着说道。

他自然清楚这消息能够如此迅速地传遍京师,必定是皇帝在背后授意。

然而,在他眼中,这种罢朝的举动实在不够明智,只会引起百官的诸多猜测。

“首辅稍安勿躁。”崇祯微笑着安慰道。

接着,自己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向远方,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西洋各国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三十几个国家。以我大明一国之力想要抗衡,谈何容易?除非朝廷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方有胜算。否则,战端一旦开启,若内部不和,必将给我大明带来灭顶之灾。”

崇祯语气凝重地说道,这一仗将是大明的最后一战了。

崇祯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但同时也坚信,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大明。

孙传庭听后,不禁陷入沉思。

他明白崇祯所言极是,但要做到上下一心又谈何容易,朝中党派纷争已久,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即使皇帝这些年励精图治,党争已经不在,可是只要有人的存在,便会有偏见和争执,要想让百官摒弃成见、共同对外,恐怕并非易事。

“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是稳定民心。百姓们听闻此消息必然惶恐不安,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安抚民众。”孙传庭提议道。

从皇帝的话中,孙传庭知道这一战已经无法避免。

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安民。

崇祯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此外,当有兵部急令各省,整军备战。即使各国已经对我大明宣战,可是他们的内部未必真正的齐心。当派使者暗中出使西洋各国,探其虚实。”

“若是能从内部瓦解敌人联军,寻找盟友,必然可以缓解我大明前线的压力。”孙传庭继续说道。

这些建议直逼核心问题,崇祯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首辅所言甚是。不过,要做到这些,还需要诸位爱卿共同努力。朕希望你们能够放下私利,以国家大局为重。”崇祯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些话不是说给孙传庭听的,因为崇祯相信孙传庭是真的一心为大明。

崇祯只是想借孙传庭的的口将话传到大臣们之中。

“老臣万死不辞!”

自从得知皇帝已经下诏宣各省大员进京,孙传庭就知道皇帝已经做出决定。

随着锦衣卫缇骑在官道之上八百里加急赶路。

崇祯的旨意很快送往大明各省。

最先到达的便是大明重点布防的辽东省。

“辽东督师文天祥、新城侯王兴国接旨!”

“陛下有旨,命两位大人暂时交代军政要务后即刻回京。”

文天祥与王兴国闻言互相对视一眼,心中大惊。

作为辽东省的军、政最高掌权者同时回京必然是有大事发生。

“臣接旨!”

“究竟发生了何事,陛下为何如此匆忙召见我等。”

文天祥不方便询问,可是身为世袭侯爵的可不管那些直接开口问道。

“这....”

领头的缇骑迟疑片刻后便将西洋各国对大明宣战的消息说出,毕竟这在京师不是什么秘密,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大明。

闻言两文、王二人便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当即交代关外各地的驻守将领。随后起身跟随缇骑返回京师。

“东海督师史可法、东海郡王接旨...,”

“河南巡抚...”,

“山西巡抚...浙江代总兵。”

“交趾布政使顾炎武、四川总兵邓艾、云南总兵钟会。”

“陕西督师班超。”

“东吴大都督鲁肃......”,

“湖广...”,

锦衣卫快马加鞭将崇祯的圣旨传到各省。

同时消息也全部快速传遍整个大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

百姓们也都听说各省的封疆大吏北皇帝紧急召回。

“皇帝召见这么多大员回京师述职,这是要各省大员们表态了啊。”

不再为吃饱肚子而烦恼的大明百姓如今闲来无事也开始讨论起军国大事来。

虽然厂卫暗探四布,可是只要百姓们的没有不当的言论牵扯到当今陛下,他们也不懒得管。

“要我说啊!就应该把这群洋人狠狠地揍一顿,让他们尝尝厉害,这样他们才会变得老老实实的。”

自从崇祯皇帝即位以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明王朝长年处于战争状态。

尽管在早期阶段经历了许多失败,但自崇祯十五年起,大明军队却展现出了越来越强大的战斗力,不断取得胜利。

周边的各个国家,不是选择屈服于大明的威势之下,就是被直接消灭。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明的子民们也逐渐找回了自信心。

“如果国家需要我,我同样可以拿起刀枪,奔赴战场,为朝廷效力!”

一个三十多岁、身体强壮的打铁男子激昂地说道。

数月之后,各省大员们陆续回到京师之中。

在距离最远的交趾布政使顾炎武和东吴大都督鲁肃到达之后,大明朝的封疆大吏除了在安西作战的人外,全部来到了京师。

这让京师变得更加热闹起来。

也就在这时,崇祯下旨七日之后大朝会。

届时在京之内的所有官员都要参加。

这七日的时间,便是崇祯给这些大臣们的时间。

崇祯不怕这些朝臣们提前串通起来,因为他们都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忠心耿耿的人。

七日后的清晨。

满朝文武聚于大殿之内。

其中平时在殿内的那些四五品的官员们,今日却只能在殿外候着。

因为内阁、六部和各省的大员们大殿之内都快装不下了。

“陛下驾到!”

随着王承恩的声音响起。

数百名官员齐刷刷的跪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