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诸位爱卿,平身!”

坐在龙椅之上的崇祯淡淡的说道。

看着下方的群臣,崇祯的内心感慨万千。

那些被自己派到地方的封疆大吏们,有些人一去就是十几年。

有的甚至与自己这个皇帝只有一面之缘。

更甚者,如东吴大都督鲁肃、云南、四川、交趾总兵姜维、钟会、邓艾等人因为路途遥远,一来一回何止数月,所以朝廷特批,没有特殊的事情,皇帝不召见便不需要回京述职。

各地的事情全都以奏折上报,而暗中厂卫也会密报。

所以有些人虽然已为封疆大吏数年却从来都没有见过崇祯皇帝。

在南方为大明戍边十几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天下的中心,大明的京师拜见崇祯皇帝。

“臣东吴鲁肃,”

“末将姜维”

“末将钟会、邓艾,叩见吾皇!!”

相对于那些经常面圣的大臣们。

鲁肃等人见到崇祯的第一面,激动之心难以言表。

在众臣全都起身之后,他们却跪在地上久久不愿起来。

“鲁肃,金边三国虽然已经完全臣服大明,可是人心难抚,这些年你在东吴经营的不错,朕很欣慰。”

“还有尔等,距离京师千里之遥,在各地的政务上却没有出过差错。”

“当赏!”

此时崇祯的心情也略有激动,这么多以来,自己的年龄已经知天命的岁数了。

看到这些跟随自己开疆扩土的旧臣们怎么可能毫无波澜。

“臣等不敢邀功,这都是微臣该做之事。”

“只希望陛下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苍生保重龙体!!”

看着两鬓已经开始花白的皇帝,鲁肃几人连忙俯首道。

“......”,

朝堂上一阵寒暄过后,才逐渐恢复安静。

除了鲁肃和姜维、钟会、邓艾三剑客,还有崇祯熟悉的一些面孔——顾炎武、文天祥、王兴国以及朝堂之上的岳飞、张世泽等人,看着他们崇祯心中对于大明即将面临的这场大战,也变得更加有信心了。

“诸位爱卿,朕不远千里将尔等召集到京师之中,究竟所为何事,想必这些日子以来,你们应该也都有所耳闻了吧。”

崇祯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着,声音虽然不大,却能清楚的传达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大殿内的大臣们互相对视几眼后,全都看向了站在最前方的内阁首辅孙传庭。

皇帝问话,那些从各省赶来京师的封疆大吏虽然久不在朝,可是为官之道还是懂得,自然不会喧宾夺主。

内阁首辅在,这些大员们也要看一看他的态度。

“回陛下,老臣这里有几封从安西送到兵部的急报。”

“崇祯四十年,二月三日,奥斯曼帝国再发十万大军抵达萨菲王朝前线。”

“同月二十五日,西洋联军从南部港口登陆,开始为联军运送大量物资和火器。”

“三月十五日,达漫港口附近发现西洋联合舰队踪迹。”

“次日由葡萄牙、挪威、芬兰三国约四十艘战船出现在达曼港海域,袭击我港口军需补给船。”

“东吴水师大将黄盖领兵应急,激战一日击退敌人。”

“从三月中旬开始,西洋联合舰队活动愈发频繁。”

“根据探子送回来的消息,西洋各国对我大明宣战之后,正在大规模扩充兵力。”

“预计将在下半年,坎大铪投送三十万大军。”

孙传庭并未直接回答崇祯的问题。

而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这些军事机密说了出来。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什么?已经前线到了这个地步了吗?”

很多人都没想到,这场战争的规模竟然会这么大。

“李尚书,按照首辅大人所言,到了下半年,在坎大铪的敌人兵力岂不是要增加到百万之众?”

“而且还是水陆并进,火枪火炮也都是西洋各国最先进的。”

最先到达京师的辽东督师文天祥吃惊的说道,他到京师时间最长,本以为战争规模虽然大,最多也不过是当年平定辽东之战。

因为在大明很多朝臣百姓的心中,西洋不过是不毛之地,根本没有多少人。

“文督师,你所言不差。”

“最迟到崇祯四十年十月,萨菲王朝便会聚集敌人百万大军。”

“而这...还只是开始。”

李靖看了一眼崇祯,见皇帝没有反应后,站出来回答道。

“百万大军还只是开始??”

这一次就连久经沙场的姜维等领兵大将都感到不可思议了。

“路途遥远,要抵抗百万大军,这谈何容易啊。”

一些文臣眉头紧皱的说着。

“是啊,敌人的实力空前强大,是朕大明立国以来第一次遇到的。”

“所以,朕要怎么做,大明要如何获胜。”

“朕想要听听你们的意见。”

崇祯再次开口。

“陛下,率先撕毁和平条约的是西洋各国。”

“敌人已经亮剑,大明岂能退缩!”

“臣主战,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愿率领大明的健儿赶赴安西!!”

新城侯王国兴第一个站出来说道。

“新城侯,兵者大凶也。”

“要想对抗百万大军,朝廷要派出多少兵马,而且路途遥远,消耗太大,于民生不利!”

一名文臣站出来反驳道,他倒是没敢直接反对出兵,只是旁敲侧击。

“当年建奴何其猖狂,不还是被咱们斩于马下!西洋联军还能强的过八旗兵吗!!”

作为好兄弟的信了侯刘文炳立刻站出来支持王国兴。

随后满朝文武纷纷发表意见。

内阁六部的大员们以孙传庭的意思默不作声,勋贵武将们主战。一些国子监、都察院的文臣们反对。

最后朝臣们将目光看向了中间的那群封疆大吏们,他们的话分量很重。

因为如果各省大员齐齐反对,那么就算是皇帝也很难改变。

崇祯之所以把他们召到京师,为的就是听取他们的意见。

“臣主战!!”

“敌人已经磨刀霍霍,现在该讨论的是如何让朝廷获胜,而不是争论战与和!!”

交趾布政使顾炎武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说道。

他是天子门生,皇帝的想法就是他要做的事情。

“陛下,交趾这些年,粮草丰收,除了百姓们的口粮外,臣还建了十几个大仓。”

“这些粮食全都可以通过东吴港口运送到前线去。”

“朝廷要粮,交趾有粮。朝廷若是需要兵马,交趾民风速来彪悍,也可为朝廷征发几万兵马!”

顾炎武的话再直接不过。

此话一出,各省的大员们也纷纷开始表态。

“打特酿的!!”

“就是,大明还从来没有怕过这些洋鬼子!”

向湖广高仙芝早就领兵前往安西,湖广的督师自然也是赞同。

看着群情激奋的样子。

孙传庭轻叹一声,知道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止陛下了。

这些封疆大吏大多都是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身受皇恩浩荡,皇帝已经表露出自己的意思。

他们是绝不允许有人反对的。

“......”,

大朝会散去之后。

一道圣旨在整个大明炸开。

圣旨的内容很简单。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西洋各国撕毁和平条约,举国之力犯我大明,士可忍孰不可忍!”

“大明正式对西洋各国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