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啊,我说今儿个咋这么热闹,看我还来迟了。”赵炳仁逐一打着招呼,蹲到郭景生旁边。
张卫军见赵炳仁来,脸上笑容更甚,嗓门儿高了三个分贝:“来来来,再抽一根,这兰州过滤嘴儿可比哈德门高几个档次,咱的老旱烟不能比,城里人拿这玩意儿当礼品,平时还不舍得抽呢。嘿,咱农民人,就是有好东西给谁送啊?抽求子的。”递了一根给赵炳仁,看他接过夹在耳朵背上,又抽一根给郭景生,见他晃了晃手上那根未点着的香烟示意不要了,顺势便插回烟盒里,仿佛没瞧见旁边一直望着他的郭长生。
“刚说到哪里了?哦,鞋,这可是正宗牛皮鞋,这一双顶咱一头牛的价……”
赵炳仁听他吹得有些离谱,仔细瞧了瞧张家弟兄那身行头,还别说都是八成新的。张卫兵穿的那双皮鞋,脚面的褶纹十分明显,但张卫军脚上那双是崭新的,弟兄俩穿的西服都是新近两年才流行的款式,别说八十年代没有,就是今年,镇上人还没见谁穿过呢。那是六一儿童节镇上搞演出,上面的领导来镇上视察,学生自然是夹道欢迎,也不乏一些凑热闹的家长,跟在学生后面,伸着脖子乱瞅,既看热闹瞧稀奇,也来瞅自家的孩子。
那长长的队伍里,就数自家孩子最精神了,那挺得笔直的小腰板儿,贴身的白衬衫黑裤子衬得孩子跟棵小白杨似的,就连他手上那朵纸花,也比别人手里的鲜艳些,真是怎么看都看不够。不知道其他家长咋想的,赵炳仁身上这就是心声了。
因着是专门看儿子,他的注意力也没往别的地方放,后来孩子们回学校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去他哥赵炳德的宿舍,在政府大院里遇见了县城来的领导,倒仔仔细细地看了个清楚。其中走在前面的两个人身上穿的就是这个款。县城的领导穿的,自然不是地摊货,就是他哥赵炳德也没得这样一件西服。若不是他当时看得清楚,今儿也不会认得。怪不得张卫军满嘴大话呢,底气很足嘛。
旁边就有人试探着问他,开年能不能多带几个人,“你们那还招人不?你看咱……在家也是闲着,出去挣两块是两块,好买化肥给娃娃交学费呀。”说话的是宁八。今日的张家兄弟,确实令人眼热,不独宁八有想法,郭长生也连连附和。郭家而今生活大不如前,眼看有门路,兄弟俩不由得留了个心。
“走,有多少人都要得下,我们大老板说了,过完年有新工程接,还要美美地增人呢,我既然负责招,肯定咱弟兄优先,有钱大家赚嘛,不能不管咱一起长大的弟兄们便宜了外人吧?哈哈。”
张卫军满口答应,一旁的郑四丫笑得见牙不见眼,大声提醒儿子:“还有你舅他们几个呢,你也得带上。”
何莲莲也不甘落后,大声笑道:“你招人,限制人数了没有啊?我娘家那边也得带几个。”
“带!带!都带!回头约个日子,走就是了。别人我不知道,我这里老板可是保证了的,带几个算几个。长生,景生,宁八,赵尕叔……都走。赵二哥去不?”
众人皆能做主,当场就点了头,只有赵尕叔迟疑了一下,在大伙儿灼灼的目光中犹犹豫豫地点头:“去……去吧,要用钱,没办法啊。”这是个瘦小的中年男子,白净脸皮,眼角耷拉着,弯腰缩背一副老实巴交的模样,走出赵家庄子,谁会觉得他是个爱打老婆的人呢。
过去戏文里唱的,有个不足一米的小矮个,娶了个老婆又高又大,但就是这个小男人,每天让老婆把他抱到板凳上,他站得高高的,扬手打老婆的耳光,他那个高大健壮的老婆,就站得稳稳的让他打,他要是一使劲儿站歪了,他老婆还会在挨打的空隙扶住他,以免掉下板凳。两口子的相处模式令人惊诧,而赵尕叔两口子也像个迷一样。
尕婶那样一个爽利的人,被男人打居然不敢反抗,乖乖地受着,使得几个孩子也像鹌鹑似的,走路都是顺墙根儿走,到了外面人问一句答一句,从不主动说话,悄没声息的,像赵家庄的几道影子。
问到赵炳仁,他也有一丝的犹豫,迟疑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工地上累是累点儿,淌把汗的事儿,我觉得比种地轻松,还钱多,呵呵,哥几个看我这一身,像不像个干部?”张卫兵乐呵呵的,一句话却说到大伙儿的心田里了。
“走呗,明年过年我们也来一套这样儿的,西服皮鞋,咱们也感受一下当干部是个什么滋味。”宁八也帮腔道,他是比别人低了一辈,但就算张卫军而今财大气粗了仍然喊尕叔二哥地喊,他却喊不出那个尕爷二叔来,他们是自己哪门子的爷和叔啊?想到此,不免又要埋怨他爸宁老爷子,赵社长比他能大几岁啊,张口就认了干爸,害得自己生生比庄里的同龄人矮了一辈儿,说话都没底气。
赵炳仁意动不已,眼神闪烁。张卫兵穿着皮鞋的脚后跟上高高露出的半截袜腰,袜子破出大洞,不知那脚底板下还有布没有,依稀可见的腿骨又脏又黑,不见肉色。张家的女人们也已焕然一新了,那些款式不一新旧不同的衣服委实不够合身,但完全不影响她们喜悦的心情。赵炳仁并没有别人那般羡慕,心底还是隐隐地升起一个念头,这些八成新的衣服,不定是怎么来的呢,他敢打赌,绝不可能都是买来的。
“不就两件衣服吗,看把你兴的。”一个“偷”字浮上心头,沿着嗓门儿差点冲出喉咙,冷不防一个激灵,拐了个弯又咽了回去。顿时便觉没意思了,他将半截子烟头丢到脚下,拍拍屁股转身走了。“我就不去了,我又不是没去过,外面也就那样,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