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提前联系他的本科生,大部分都是想走推免的程序,也就是免试。

在京都大学医学院这些顶级院校,年终排名靠前的本校学生,基本都可以得到保研的机会。

而且因为都是全国范围内的学霸,所以在京都大学医学院,想要保研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

因此,京都大学医学院的推免资格,向来是学霸们厮杀的主战场。

在这里,?GpA 3.8以上、手握ScI论文、国家级竞赛获奖的学生比比皆是。

每年九月,各大教授的门槛都会被这些顶尖本科生的简历淹没,甚至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从大二就开始联系导师,提前布局自己的学术道路。

因此陆安现在就要筛选出部分简历,优中选优。

这些学生,随便拎出一个,放在其他医学院都是顶尖苗子。

在京都大学,他们只是推免大军中的普通一员。

但是,陆安还会预留几个名额给全国统考,让那些其他院校的学生也有机会报考。

……

不过,实验室里的周采薇和夏梦不太明白陆安这种做法。

如果能招收本校的优质学生,为啥还要特意留名额给全国统考的学生呢?

毕竟,京都大学的教学资源是全国顶级的,本校学生也会有很多的优势。

“陆老师,您真要留统考名额?”周采薇整理着简历,忍不住问道,“今年推免的学生里,至少有十个是院长都点名夸过的尖子生,而且我看有几个学生向您投了简历的。”

夏梦也凑过来:“对啊,本校学生熟悉实验室环境,上手快,还能延续课题组的研究方向……”

“算是个给外校学生一个希望吧。”陆安想了想,“很多外校学生都是很有天赋的,只不过高中时期没有展现出来。”

“徐老师当年,就是统考进来的。”陆安轻声道,“如果当年京都大学只收推免生,我们医院现在就会少一位顶级的普外科专家。”

周采薇和夏梦愣住了。

她们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高考直接保送京都大学,本科期间发论文如喝水,推免顺理成章。

她们很难理解,一个专科出身的人,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站到同样的起跑线上。

紧接着,陆安又调出一组数据:“在去年全国医学研究生统考,排名前100的考生里,有38个来自非';双一流';高校。”

他指着屏幕,缓缓道:“这些人可能因为高中偏科、高考失误、甚至家庭原因,没能进入顶尖院校,但他们的科研潜力,真的比推免生差吗?”

夏梦小声嘀咕:“可是……统考生需要花更多时间适应……”

“适应能力本身就是科研素养的一部分。”陆安笑了笑,“其实很多京都大学顶级教授第一学历都不是很亮眼。”

实验室里突然安静下来。

周采薇低头翻看那些并不是本院学生的咨询邮件,突然注意到一封特别的来信。

“陆教授,我是云华医科大学的考生,虽然我们学校没有推免资格,但我自学完了您的全部论文,并做了模拟实验……”

附件里是一份手写的实验笔记,字迹工整得像印刷品,每页都标注着日期。

最早的一页,写于一年前。

“这个学生……”周采薇声音有些发紧,“好像有点厉害。”

毕竟一年前,陆安刚到京都大学,他自己都是学生,谁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毕业,什么时候能当硕导。

也就是说,这个学生在很久之前就关注了陆安,以及他所有的科研论文。

“所以啊!”陆安笑了笑,“可别小看了参加全国统考的学生!”

经过陆安和院方方面的沟通,最终陆安确定了推免生3人,预留统考名额2个。

……

推免的资格不需要笔试,但是还是需要进行面试这一关。

在所有投简历的本院和外院学生当中,陆安选择了十个学生。

这十个学生经过陆安的面试 ,最终有三人可以获得他的推免研究生资格。

推免的面试一般要比统考提前几个月。

统考是在每年的十二月底,而推免的面试大部分在十月份都已经结束了。

一个月后,京都大学医学院的推免复试正式开始。

清晨六点四十五分。

京都大学医学院行政楼。

十名获得面试资格的学生已经陆续抵达。

他们手中紧握的材料袋里,装着各自精心准备的简历、科研成果和推荐信。

这些纸张承载着他们过去几年的全部努力!

排在第一位的男生好像有些紧张,不停看着手腕上的手表。

“听说今年面试加了临床技能考核环节?”他压低声音问前面的女生,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紧张。

女生转过身来,白大褂领口别着的京都大学医学院的校徽。

她不动声色地扫了眼行政楼门口的监控摄像头,将声音压得更低:“不只是技能考核。我听说还有分析真实病例的流程……”

就在这时,队伍末尾突然传来一声轻笑。

众人回头,看见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正倚在行政楼前的树旁,默默在看着书。

她穿着简单的牛仔裤和格子衬衫,在一群正装打扮的面试者中显得格格不入。

察觉到众人的目光,她合上书本。

封面露出的瞬间,前排几个学生都不由自主地睁大了眼睛。

书页的每一处空白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些地方甚至贴着小纸条,上面画着复杂的分子结构式。

其中一个的女生突然认出了她:“你是林小雨?之前在陆老师论文中有署名的那个?”

林小雨笑了笑,没有回答。

她今年在普外科实习的时候,恰好碰到了那个“游走鱼刺”的病例,还帮助陆安团队查阅了不少的文献,因此最后也得以在作者栏中署名。

当时的林小雨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报考陆安老师的学生。

这一下,真的被她等到了机会。

七点五十五分,教务处的王老师拿着一叠名单出现在玻璃门后。

十名学生的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

“都到齐了吧?”王老师推了推老花镜,目光在名单和人群之间来回扫视,“再确认一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