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德十八年冬,凛冽的北风卷着煤灰,将煤山(今北京景山)的矸石堆染成墨色。朱厚照踩着积雪,望着矿洞口渗出的青色火焰——这是匠人新发现的「石火」,比木炭更旺,却常引发呛咳。巧妃蹲在旁用验硫片检测煤粉,纸片瞬间泛黄:「含硫量两成,需用珊瑚滤层去毒。」

「火德星君在煤层显圣,」杨慎展开算珠帕,「按《周易》「地火明夷」卦象,此乃「火在地下,光明受损,却蓄势待发」之兆。」朱厚照点头,命人在矿洞上方修建临时火德神殿,将青色火焰封为「星君真火」,匠人需沐浴斋戒方可开采。

三日后的开矿祭礼上,七十二名匠户身着「火德避尘服」——巧妃用橡胶树皮制成面罩,内衬珊瑚碎屑滤层,青禾在面罩边缘绣上「工禾」纹暗记。当第一车煤粉运出时,杨慎的算盘已算出产量:「每日可出煤百吨,足供二十座熔炉。」

巧妃将煤粉与石灰石混合煅烧,炉中竟流出亮晶晶的金属液。「这是焦炭!」她想起《林夏笔记》「煤炭干馏」章节,「硫含量降至半成,可炼精铁。」朱厚照借机宣布:「星君赐下「火石精金」,从此大明铁器可敌西洋精钢。」

消息传到佛郎机使团耳中,阿方索望着手中的焦炭样品,指尖被染成黑色。他曾以为封锁硫矿便可遏制明军火器,却未料到煤炭的出现反而打破了技术瓶颈。使团密信中写道:「中国人竟能将黑色石头炼成星辰之火,其神权与技术的共生,实乃最可怕的对手。」

隆冬时节,尚工局的「燃煤蒸汽机」进入第三轮试验。巧妃改良的密封橡胶圈可承受十斤压强,朱载钧的弹道公式被用来计算蒸汽推力。当叶轮第一次稳定转动时,朱厚照命人在机器上雕刻火德星君驭龙图,龙身缠绕的不是云雾,而是煤炭燃烧的青烟。

「陛下,燃煤的硫含量波动难测,」青禾呈上三百份验硫报告,「需建立「看烟辨硫」标准。」朱厚照批准设立「煤质验查司」,由杨慎兼任司长,组织人用算盘记录每窑煤炭的硫含量、火焰颜色、爆音频率,形成《煤工开物》初稿。

某个雪夜,朱厚照微服来到煤山矿洞。他看见匠人用青禾设计的「浮沉验硫法」检测煤粉——将煤块投入盐水,含硫高的会下沉。火光映照着匠人们漆黑的脸庞,他们腰间的火德纹牌与杨慎的算珠同样闪亮。

「星君说,黑色的石头里藏着光明,」朱厚照对领头匠人说,「好好干,将来每座矿洞都要建星君庙。」匠人叩头时,朱厚照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橡胶护腕——那是巧妃为防煤尘设计的,上面的锚链纹与自己的火德纹雷如出一辙。

开春时,第一支燃煤舰队启航。「玄武级」战舰的锅炉喷出青烟,船头的火德星君像手持煤锤与锚链。佛郎机人远远望见,惊恐地称其为「移动的火山」,却不知船上的验硫官正用青禾的「煤烟比色卡」检测硫含量,确保每一丝青烟都在星君「允许」的范围内。

朱厚照站在午门目送舰队,手中把玩着巧妃新制的「煤精火德纹雷」——外壳用焦炭粉末压制,内装低硫火药。他知道,当煤炭的火焰照亮七海时,大明的工器文明已完成了从硫矿到煤矿的跃迁,而火德星君的信仰,正如这黑色的燃料,在科学的熔炉中炼就了更坚韧的形态。

这场以信仰为炉、以科学为火的冶炼,终将锻造出超越时代的利器——不是因为星君的奇迹,而是因为有人懂得如何将石头里的能量,转化为照亮世界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