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粒敲打尚工局铜钟时,巧妃正在调试「声波验硫仪」。紫铜共鸣箱内,九根长短不一的铜管所发出的音高,对应着《乐律全书》中的「黄钟大吕」——这是朱载錤根据不同硫含量火药的爆音频率调校而成。「当啷」一声,青禾递来含铅三成的铜锭,最短铜管果然发出破音,与验硫片的深红色吻合。

「星君托梦说「金声玉振可辨硫铅」,」巧妃将仪器用黄绫包裹,「明日祭炉礼就用这个。」青禾低头擦拭验硫片,棉油浸透的帕子上,「工禾」纹与火德星君的锚链纹交相辉映——这是杨慎要求的「士匠共证」标识。

朱厚照的銮驾抵达时,祭炉礼已准备就绪。七十二名匠户身着绣有二十八宿的靛蓝短打,将九座熔炉依次点燃。巧妃捧起声波验硫仪,铜铃轻晃间,黄钟管突然鸣响——东南角熔炉的火焰竟呈现淡紫色,正是硫含量超标的征兆。

「火德星君警示!」杨慎展开算珠帕,「卯时三刻东南火位硫毒冲星,需即刻停炉!」匠人忙用珊瑚砂覆盖炉口,青禾的验硫片证实:该炉用了佛郎机「十字毒铜」,含硫量达惊人的45%。朱厚照抚掌而笑:「星君借金声示警,杨卿以算学证道,妙哉。」

午后的技术会议上,朱载钧指着《工器算经》公式:「硫含量与爆音频率的对数关系,可用「勾股弦」推演......」话未说完,朱厚照抬手打断:「卿可知星君为何独选黄钟管?因黄钟对应仲冬,与此刻地气相通。」太子握笔的手悬在半空,算珠帕上的函数公式与星君祭仪的方位图重叠,竟形成奇妙的几何对称。

巧妃适时呈上橡胶硫化样本:「此胶经星君像前七日曝晒,坚韧度可抵钢铁。」实则她用朱瑢发现的橡胶树汁,混合松烟墨与硫磺粉,在密封铜锅中以「九蒸九晒」古法完成硫化。朱厚照摸着柔韧的胶块,想起《林夏笔记》「橡胶工业」章节,却故意道:「星君在南海显圣,托梦示以「火硫炼胶」之法。」

暮色中,杨慎在尚工局密室记录今日数据。算珠帕上的声波频率表旁,青禾用验硫片拓印的火焰颜色渐变图正在晾干。忽然,窗外传来铁锚堂的「火德号子」,节奏竟与声波验硫仪的共鸣频率一致——这不是巧合,而是巧妃暗中将匠作号子的韵律融入了声学设计。

子夜,朱厚照在豹房翻阅《火德工器谱》,书中将声波验硫仪称为「星君金音鉴」,橡胶硫化法记为「火硫炼胶术」。他在空白处批注:「科学即星君之眼,数据乃星君之语」,笔尖划过巧妃的「螺旋桨效率公式」,故意用朱砂涂成火焰形状。

雪停时,尚工局的匠户们领到了新制的橡胶护腕,腕间的火德纹章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巧妃望着他们列队走向铸坊,忽然想起朱瑢在童萌坊堆的「锚链雪人」——那孩子用松烟墨给雪人点的眼睛,竟与声波验硫仪的铜铃如出一辙。

朱厚照站在豹房檐下,看着尚工局方向腾起的青色火焰——那是火德星君「显圣」的颜色,也是巧妃改良的低硫火药燃烧时的光芒。他知道,当佛郎机人还在研究如何仿制验硫片时,大明的工器文明早已借着信仰的包装,在科学的土壤里扎下了更深的根。

这场以星君之名的科学实验,终将在七海之上,织就一张既神圣又务实的巨网——网的经纬是算珠与验硫片,网的纲目是锚链与火德纹章,而网的核心,是那个将科学藏在信仰里的帝王,和一群用匠作诠释星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