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老宅藏智沈家三姝的商征途 > 第369章 光影人生:科技造梦场里的逆袭之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9章 光影人生:科技造梦场里的逆袭之路

2014年1月17日,凛冽的寒风掠过华北影视基地的古城墙,量子温控系统却让城内暖意如春。23岁的林小夏裹着星宁定制的智能戏服,站在《大秦帝国》的虚拟片场里。这身布满纳米传感器的戏服能自动调节温度,还能根据剧情需要变换颜色与纹理。她望着远处,机械臂正在搭建万里长城的量子模型,无人机群组成的“候鸟”掠过天空,AI导演通过脑电波实时调整着场景氛围。

“小林,下一场该你上场了!”场务通过量子对讲机喊道。林小夏深吸一口气,走进360度拍摄区。三年前,她还只是横店街头拿着简历四处碰壁的群演,每天风吹日晒挣80元,如今在星宁,她的底薪已涨到2万,加上拍摄奖金和流量分成,银行卡里的存款即将突破百万。更让她惊喜的是,入职满一年后,她分到了一套100平的量子公寓——房间的智能系统能根据她的喜好变换装修风格,无土栽培的阳台种着她最爱的茉莉花。

“以前总觉得买房是奢望,现在不仅有了自己的家,还能把爸妈接来享福。”林小夏在星动短视频上分享日常,镜头扫过公寓里的全息投影电视、能自动烹饪的智能厨房,“最神奇的是,我的工作数据还能兑换别墅积分,说不定哪天就能搬进300平的大house!”这条视频瞬间收获百万点赞,评论区满是“求入职”的留言。

在西南影视古城,45岁的张建军正带着儿子参观自己的“数字人生”。作为特邀演员,他拥有200平的专属公寓,房间内的量子衣柜能根据角色需求生成戏服,墙壁上的全息屏幕记录着他参演的所有作品。“爸,你在《三体》里演的科学家太帅了!”儿子指着屏幕兴奋地说。张建军感慨地摸着量子剧本台:“以前当群演,连台词都没有,现在AI会根据我的表演风格定制角色,上个月我还自己导演了一部微电影。”

而在影视基地的“梦想孵化中心”,每天都上演着逆袭的故事。程序员出身的陈磊转行当编剧,通过星宁的AI创作系统,他的首部剧本被改编成网剧,播放量破亿;曾经的外卖小哥周洋,凭借在《轮迹》游戏中积累的驾驶经验,成为影视基地的特技演员,驾驶量子特效车完成高难度动作。“这里没有论资排辈,”陈磊在分享会上说,“只要你有创意,连清洁工都能当导演。”

沈知意穿梭在各个片场,量子眼镜实时显示着员工的成长数据。当她走进群众演员休息区时,眼前的景象让她驻足——十几个群演围坐在全息投影前,用AI分析自己的表演数据。28岁的李然戴着脑电波监测仪,屏幕上的热力图清晰显示出他表情管理的薄弱点:“以前总被导演骂没表情,现在AI会逐帧指导我调整。”他笑着展示手机,“上个月我被评为‘潜力之星’,公寓升级到150平了!”

夜幕降临,影视基地的量子灯光将古城装扮成梦幻之城。在“星光大道”上,员工们的数字勋章熠熠生辉——这是根据工作贡献度生成的虚拟荣誉,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兑换现实奖励。林小夏站在自己的勋章前合影,勋章上刻着:“2013-2014年度最佳新人,参演作品27部,粉丝增长50万。”她突然想起三年前在横店吃泡面的夜晚,那时的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数字时代的“光影主角”。

此时,杭城总部的大屏幕上,14个影视基地的数据不断刷新:单日拍摄量突破5000场,AI创作剧本新增2.3万个,员工平均存款增长率达187%。沈知意看着这些数字,对智能管家说:“启动‘星光2.0计划’,把公寓升级为‘数字庄园’,让每个追梦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创作天地。”

当零点钟声响起,影视基地的量子烟花腾空而起。林小夏站在公寓阳台上,望着夜空中绽放的科技之光,轻轻触碰智能手环。瞬间,阳台的全息幕墙变成了她梦想中的别墅——那里有私人量子摄影棚、藏书百万的虚拟图书馆,还有一个种满玫瑰的空中花园。“这不是梦,”她对着镜头微笑,“在星宁,梦想总会比烟花先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