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因为有徐锦贵作伴,贺年庚自然不好跟媳妇闺女窝在马车里,舅婿俩说着话骑在马背上,领着后头的车队返回临沧县。
这一路走得慢,两昼一夜过后的第三日一早,终于进了漕云镇牌坊,不出意外,牌坊里已经停候了一辆马车。
徐锦富从车里出来,由心露出喜笑,上前拍了拍从马背上下来的贺年庚,“好小子,有出息。”
贺年庚点点头,“多谢四哥。”
徐锦贵道,“阿娘该是得了消息。”
徐锦富没好气地道,“放榜当日下晌,消息便递回了傎子上,村里早就已经传遍了,这可是咱村子里乃至整个漕云镇出的头一个举人老爷。”
贺年庚被夸得脸不红气不喘,“四哥过奖。”
“诶,在自家人面前就不必谦逊,你们四嫂带着孩子提前到了乡下,这会子都在等着你回去,走,四哥跟你们一起回。”
听闻此,不仅徐锦贵,贺年庚也有些意外地挑挑眉,“好。”
舅婿几个随便说了两句,便继续赶回乡下。
约莫半个时辰后,刚进到村口就看见村里的乡亲都自发的从家里赶来夹道相迎,个个面上都露出纯朴而又真诚的笑颜,恭贺声此起彼伏。
毕竟,村里出了位举人可是不得了的大事,不说万河村,整个漕云镇都跟着沾光。
马车里睡醒一觉的明疏,从车窗帘子里探出小脑袋,被眼前的一幕震惊得小嘴都合不拢,“哇~。娘亲,有好多好多人呐。”
锦绣没好气地拉着小丫头坐好,“快别站起来,咱马上就到家了。”
明疏听话地点点头,激动地小眼珠子乱转,笑问,“娘亲,大哥、三哥会想岁好吗?”
“自然是想的,你难道不想你几位兄长?”
明疏不假思索地点头道,“想,岁好还想二哥了。”
虽然,在她的印象中从未与二哥接触,但她知道二哥和大哥长得一样。
在乡亲热情的迎接下,贺年庚和徐锦贵骑行领着车队先回到后头的贺家小院。
来到这,他们才看清楚,院子里已经开了十张席面,宾客都在院子外等着他们,张婆子、祝先生、族中管事、六爷还有孩子,每个人都在。
徐锦贵从马背上下来,上前,";阿娘~";
张婆子热泪盈眶地点点头,伸手握住儿子和女婿扶上来的手,“好,回来就好。”
“阿娘~”锦绣带着明疏从马车里出来。
“外婆~”小丫头高兴地朝老人家跟前扑过来。
张婆子欣喜地牵过闺女的手,继而抱起明疏,“好孩子~”
“娘亲~”丞舟和委屈得不行的丞卿上前,“爹爹,娘亲。”
贺年庚点点头,看一眼祝先生老神在在的模样,问道:“在家,可是有听先生的话。”
丞舟点头不迭,“爹爹放心,少游和弟弟都有认真听课。”
祝先生面上虽说平静,实则内心也对贺年庚考出好功名而暗道佩服,更觉得自己的教学优秀,才能教出这等良才。
“族长,六爷。”贺年庚挨个跟长辈们见礼。
六爷上前,扶住贺年庚的手,“好~”
看得出来老人家内心无比感慨,似有许多话要说,又觉得再多的话都没有真实看着他小子有出息重要。
张婆子揩了揩眼角的泪,示意道:“大家快别站着了,今个族里来给安排了席面,等着你们回来呢。”
锦绣闻言,连忙跟一旁的族长娘子福礼:“多谢婶子。”
族长娘子受宠若惊地上前扶起她,“快别,自家人不说外道话。”
现在她们可不敢受举人娘子的礼,免得让人以为她们不识好歹端架子。
霎时间,氛围好似都因着贺年庚而活跃起来,半点没有因着前阵子族里差点出的大事而备受影响。
夫妻俩与长辈们一同进到院子,看见红了眼眶的赵氏,还有满目感慨的贺年正。
贺年庚和锦绣不由得相视一眼,心照不宣地上前,“大哥,大嫂。”
贺年正诧异一瞬,说实在话,在他们夫妻心里对贺年庚是有愧的,当日官差把贺丞景带走之时,年北按奈不住告知了他们更多的内幕,其中包括自家养的臭小子,竟还与外道人联手陷害小叔,好在没有酿成大错。
不然,他们日后都没脸到地底下面见四叔。
赵氏不禁眼眶一热,锦绣上前牵过她的手,“大嫂~”
赵氏感触地点头,锦绣的目光落在一旁两个孩子身上,这两孩子也是可怜的,因着老子一念之差的错事,影响了整个家族的运势。
在众长辈的张罗下,院子里的席面迎来了新科举人的回归而开席,场面欢闹声不止,皆为村里出了位举人而感到与有荣焉。
——————
几日后,贺家小院门前,停靠了一辆马车。
贺年庚让作坊过来帮忙的工人,将祝先生的行李物件搬上马车,赶马的是从镖局请来的两名师傅。
丞己带着几个兄弟恭敬地为老先生送行,直到离开的这一日,祝先生不禁感慨,想他来到此地已有十年,一晃眼间孩子都这么大了。
他看着几个孩子,向贺年庚道,“少游自幼随你,将来必定能前程无忧,你做老子的定要做好榜样。”
“是。”贺年庚难得恭顺地向老先生揖了一礼。
丞舟不舍地看着祝先生,孩子心里清楚,眼前的老人家对自己寄予厚望。
“祝爷爷放心,少游定不辜负您老人家所望,定会好好读书。”
祝先生满意地捋了捋发白的胡子,目光又落到了丞己的身上,嘴角弯了弯,“可得记住,天下万物勤能补拙,这几年你读书上进,已有自己的思路,老夫相信你若往此路前行,将来也是有条好出路。”
丞己点头道,“是,先生。”
丞卿巴巴地看着祝先生,露出天真的笑脸,“祝爷爷,云停会想你的。”
祝先生没好气地睨一眼小子,他还不知道臭小子想的什么,是生怕他提点他好好读书。
常言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小两口所出的几个哥儿都是脑袋瓜不错的,便是这丞卿自小就不爱读书,不然,以他的小脑袋将来也是有一番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