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轩示意随行的小厮仔细搀扶张丙怀上车,这时,年东和年北纵马赶了来。
“大哥~。”
两人还未从马背下来,脸上有着难掩的喜色,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
贺年庚促足,平静的看向二人,便听见年东先开口道:“大哥,你中了,是榜首解元。”
马车前的几人不禁喜形于色,张丙怀由心地扯了扯干涩的嘴唇,笑道:“恭喜贺兄。”
孟秀才:“我就知道,凭贺兄的学识文采,定能高中桂榜。”
顾轩大喜过望,甚至有着不可置信,“姑父当真考中了解元!”
许是情绪过于激动,顾轩忍不住抓住贺年东的手臂。
年东,“自然当真。”
相较身旁几人,贺年庚本尊倒是显得尤为淡定,并非他过于自傲,倘若没有七八成的把握,这些天他何能沉得住气性。
只不过,再中榜首倒是让他觉得意外。
想到锦绣定会为他高中而高兴,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扬起。
年北也跟着道,“孟秀才和张秀才也中了榜。”
孟秀才诧异地眨眨眼,好似不敢相信地指了指自己的鼻子,说话都有些嗑巴:“我……我?我考中了?”
年东和年北点头不迭,年北接着道,“我们哥俩亲眼去看的榜,孟伯弦,张丙怀,是你们的名字没错。”
虽然是挂在尾榜的位置,但确确实实是上了桂榜,新晋的举人。
孟秀才以为自己这趟不过是来陪跑,不枉他多年寒窗苦读,总算到了出人头地的时候。
张丙怀同样意外地怔了神,经历过一回生死遭难,他已对科举之事不再抱有希望,却没想官府恢复他秀才功名身份,还考上了举人桂榜。
贺年庚睨了眼发傻的二人,勾唇拱手道:“恭喜孟兄,张兄。”
“哈哈,同喜同喜。”孟伯弦掉起的嘴角持久不下,乐得跟个三岁孩子似的。
张丙怀也拱手道,“丙怀不负此生,更得多谢兄弟这些天对我母亲的照拂,来日定当涌泉相报。”
贺年庚笑睨着他,道:“该谢的先前已是谢过,上车吧,你这身子难道不想养了。”
张丙怀连连点头笑应,“是。”
一行人欢笑声中,相互搀扶着坐进马车,空当的日头将几人的身影拉得斜长,烈日仿佛穿透他们赤诚之心。
许多年后,当他们回忆起今日,仍是止不住的心头澎湃——。
——————
贺家小宅。
自从官府报喜的差役来了一趟,此前跟着来认门的大户管事纷纷跑回各自主家报信,很快,城里有头脸的大户派人将一抬又一抬的贺礼送了来。
面对这种架式,锦绣仍算沉得住气,要问她怎敢明目张胆大肆收下贺礼,自然是前几日夫妻俩闲谈时说起,历来秋闱得了好名次的新科举人,各路神仙皆会上赶着来巴结,这些都不是什么隐晦的事,官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白送上门来的贺礼不收白不收,反之,等同是打了那些个大户的脸面。
相较之下,这些神仙并非真图你是否记进心里,他们送的是面子,更有甚者生怕自家送的比另一家寒碜,以此来彰显家族在城里的地位。
明疏和丞佑两孩子,如雀跃的小鸟儿奔跑在礼箱挤拥的过道之中,欢笑声是那么的纯粹而又天真。
“娘亲,岁好有好多好多的箱子啊~”小丫头以为,院子里的礼箱都是给她的,高兴得恨不能扑倒在柔软的布匹上。
锦绣手里拿着礼单清点,眼下还有不少人家派人往他们家送来贺礼,要不是有田草和小罗氏以及叶婶子的帮忙,她根本分身乏术。
她从礼单中抬起眼,没好气地嗔笑道:“快别跑了,当心摔着。”
明疏笑眸星灿,点头不迭,“娘亲,箱子里有果子吗?”
田草不禁噗呲嗔笑,从身旁的礼箱前直起腰来,“箱子里没有果子,有比果子更好的玩意儿。”
“可不是。”小罗氏也跟着打趣起小丫头,“你爹爹现在可是举人老爷,将来疏姐儿想吃什么果子买不着。”
明疏似懂非懂的眨眨眼,觉得年东家婶婶说的没错,爹爹和娘亲最疼爱她了,她想吃什么果子都能买着,于是又重重点头。
丞佑也跟着凑热闹,向小罗氏说道:“阿娘,佑哥儿也想吃果子。”
小罗氏白小家伙一眼,“你好生看着妹妹,不许让妹妹摔倒了,完事自有你好果子吃。”
小罗氏这话,顿时惹得锦绣和田草双双忍俊不禁,倒是小家伙没听出个好歹,只一昧的点头拍胸脯,“阿娘,我会看好妹妹,可记得给我好果子吃。”
儿子虎头虎脑的样子,还是让小罗氏没好气的笑出声,“行行行,你娘我记得。”
这时,叶婶子从门房处领着几名抬礼箱的汉子进院,近到锦绣跟前,将手中礼单递上,“娘子,这几位小哥送来的礼单并没有回贴。”
锦绣接过礼单,目光落在那几名汉子放下的两抬礼箱,缓声问:“可是主家忘了让捎来?”
家家户户送来的贺礼除了礼单还附带了回贴,回贴是方便贺年庚日后回礼,一般是由他亲笔撰写的诗句横幅或画轴,重要的是得有他本人的落款。
倘若没有回帖,彼时送出的回礼对方家主不一定知晓回礼何人。
叶婶子摇头道,“先前奴家已是询问过,这几位小哥是城里街头做散工的汉子,是这份礼单的主家临时请来抬礼的,他们也不知道主家是谁。”
锦绣闻言愈发好奇地瞄了眼手中的礼单,单上的礼节中规中矩,并无特别之处,唯一特别的是礼单落款上的名字,——【魏三】。
显然【魏三】并非送礼主家的真实名韦,故而有意隐瞒身份,连抬礼人都是城里临时请的散工。
魏姓在兖州城不多见,想来,回头让年庚打听打听,或许能知道送礼主家是何人。
“好,给几位小哥每人派个红封,好生送送。”
“是,娘子。”
接下来的大半日,城里大户送来的东西可是把锦绣几人忙得够呛,核对清楚礼单之后,再将物件分门别类存放,彼时一并带回乡下。
今日收到的料子,足够家里每人做好几身衣衫,色泽手感都是不错,摆件留些在宅子里做为装饰,贵重的都带走。
再收拾出来几箱笔墨纸砚,够家里男人孩子用上几年,其中不乏瞧着不错的画轴和书籍,该是对上贺年庚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