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宁家村153
计一舟把田四喜叫到家里来,问问看他今年还想不想佃田。
田四喜现在手上也有五亩刚开出来的荒地,这些荒地需要种三年新粮,但是除了上边必须买走的部分,剩下的完全足够他跟他老婆的吃用。
“自然是要种的,”田四喜都没怎么考虑,直接回答。
他们现在手上虽然多了五亩地,但能多种一点谁又会拒绝呢?
计一舟点了点头,“那今年还是跟去年一样,你到时候还是继续给我照顾田地,我还是给你八成,今年新开的五十亩你不用管。”
“不过去年村长又卖给了我五亩水田,你一起种着吧。”计一舟说。
后边买的那几亩地就只有一亩旱田,旱田还被他暂时种了花树。
那亩地他不打算种什么作物了,专门用来育苗。
今年可以再扦插一些茶树,到时候就不在院子里弄了。
还有空间里的别的果树也可以上一趟山去弄下来,他们之前吃水果能留下种子的都把种子留下了,除了草莓和火龙果没有抠籽,其他的都有。
这些种子也可以在地里试着种一下,能长得出来就皆大欢喜,长不出来他们也不吃亏。
等果树长大一些了,就可以买一些本土的果树苗,到时候进行一个嫁接,就又多了一些果树。
那宁元昭的小山头长满果子指日可待。
等后面他们把开荒的十三亩土地不种土豆了之后,就可以换成一些地里的果子种一种。
比如草莓什么的。
种得多田四喜自然欢喜,忙不迭地应下了。
交代完田四喜之后,计一舟找到了宁元昭,“咱家那五十亩土豆咋整啊?”
“找长工吧,”宁元昭说。
让他们两个人来种,那得把人累死。
真要忙起来白芷她们也会跟着下地,但是他们下地了工坊那个的就照顾不过来了。
“长工需要咱们管吃管住吗?”计一舟问。
宁元昭放下书本,“长工一般地位低于自耕农和佃农,完全依赖雇主生存,咱们肯定要管吃住呀。”
计一舟转头憋笑,他还“呀”。
哈哈哈好,怪可爱的。
“那咱们上什么地方那个去找长工呀~”计一舟学他。
宁元昭低头笑了一下,“咱们就去镇上牙行问问吧,他们一般会有长工信息的。”
“到时候咱们再买几个做饭浆洗打扫卫生的人,咱们就不用这么忙了。”宁元昭说。
计一舟点点头,“你明年该去县学了吧,你要不要买个孩子跟着当书童?”
宁元昭一噎,看着计一舟半天不知道说什么,最后才憋出来一句,“我不用。”
“你为什么不要?”计一舟问:“咱又不是没钱,你看徐修和不就有个砚台。”
“我用不上。”宁元昭说。
见计一舟还想劝劝他,宁元昭话题一转,“土豆红薯和玉米的价格你定了吗?”
“啊,没呢,你不说我都要忘记了。”计一舟一拍脑门,一点力都没收,“啪”的一下,声音老大。
宁元昭没眼看,在他额头上揉了一把,“那你先想想怎么定价吧,地里都已经有人在锄地了,估计再等几天村长就要找上门了。”
“糙米三十文一斗,玉米产量比较高,就算二十文一斗好了。”计一舟说:“种子价格要高一些,就按照五十文一斗的价格卖吧。”
玉米好定价,一颗玉米粒就可以种出来一根玉米,主要是土豆和红薯不好算价格。
红薯可以卖红薯苗当种子,也可以跟土豆一样直接卖跟块。
这两样东西块头又大,一个土豆也只能做两三个种子,定价肯定不能像玉米那样算。
十斤玉米如果按照计一舟他们去年种植的情况来看,可以种五亩左右。
但是现在村里人的地很多都是新开出来的,在贫瘠的土壤中,玉米植株生长较弱,需要降低种植密度,十斤玉米种子可以种植的面积可能减少至3-4亩。
村里人只要买一斗玉米差不多就够种了,毕竟还有红薯和土豆。
土豆和红薯比较复杂一点,土豆的种子成本较高,每亩需要250-300斤种薯,如果以糙米的价格为参考,土豆也还是3文钱一斤,每亩土豆种子成本为500-600文。
土豆对土壤要求较低,可以在贫瘠土地上种植,土地成本相对较低。
但是土豆的种植和收获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劳动成本较高。
可在这个时代,劳动力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其实就可以忽略不计。
只考虑种子、土地成本的话,土豆的种植成本约为糙米的70-80%。
由于土豆是新兴作物,初期供应量少,价格可以略高于水稻种子。
而且这个土豆种子的生意对计一舟他们来说就是一口气买卖,卖出去一批之后大家都能自己留种了,不会再来找他们买。
所以这一次的种子价格可以定得高一点,红薯也可以这样定价。
综合考虑后,计一舟觉得土豆和红薯的价格就算四文钱一斤好了。
这个价格算下来跟玉米差不多,但一锤子买卖价格太低了他没得挣。
而且大家基本上一斤种子可以种出来三四斤粮食,之后再种就不需要继续购买种子了,这个价格不算太贵。
家里没钱的可以只种玉米,家里有钱的就可以多买一点土豆或者红薯种,到时候官府过来收的时候虽然要低于他们买种子的一半的价格卖出去,那也是赚的。
只不过没有计一舟他们赚得多而已。
等土豆彻底推广开了价格自然就会降下来,到时候大家购买种子也不会觉得吃力,稍微买一点种子,以后家里人也能吃得饱。
计一舟把想法跟宁元昭说了一下,“你看看,就比如你,自己有六亩地,这六亩只有三亩可以用来种新粮食,加上剩下的五亩也只有八亩地种新粮。”
“三种种子头一年肯定是买玉米划算一点,第二年就好多了,不用再花那么多钱了。而且啊,等秋天把种子卖给官府之后,他们其实是赚钱的。”
宁元昭听完觉得没啥毛病,“那就这么办吧,家里没钱的就全种玉米也是一样的。”
“对啊,”计一舟说:“而且土豆还不能在同一亩地上一直种,这样一来也合适让大家换着来。”
也就今年会多花点钱买种子,等到第二年家里剩下的就可以继续做种子了,不用再一次买种子。
“那我们先去找些长工,到时候在地里先带着他们和村里人育苗。”宁元昭说。
“那你去安排吧。”计一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