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 第155章 老师的问题解决,钱的问题又来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5章 老师的问题解决,钱的问题又来了

武大郎站在崭新的师范学堂前,目光如炬,仿佛要看穿未来。

新修的学堂青砖黛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与周围简陋的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一种莫名的紧张感,却像蛛网般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喘不过气。

几只乌鸦从屋檐上飞过,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声,更增添了几分不安。

“大哥,这些学堂建得真气派!这下子,咱们也能培养出自己的老师了!”武松兴奋地搓着手,仿佛已经看到未来桃李满天下的景象。

武大郎点了点头,但眉头依旧紧锁。

他知道,建好学堂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师资力量的匮乏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他必须找到一条快速有效的途径,才能解燃眉之急。

“民间选拔,快速培训……”武大郎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这是最快的方法,但风险也很大……”

他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就这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消息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起初,人们对这个新政策充满了期待,纷纷推荐村里有学问的人。

然而,好景不长,一股暗流开始在民间涌动。

“听说了吗?朝廷随便找些人就当老师,以后教出来的学生能好吗?”

“就是啊!这跟江湖郎中有什么区别?这不是耽误孩子吗?”

“唉,这世道,真是越来越乱了……”

这些谣言,就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从乡村到城市,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无孔不入。

人们原本充满希望的眼神,逐渐被不安和怀疑所取代。

原本热闹的报名点,也变得门可罗雀。

武大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异样的氛围。

他意识到,有人在暗中搞鬼。

“是谁?究竟是谁在阻挠我的计划?”武大郎拳头紧握,指节泛白。

一股怒火,在他胸中熊熊燃烧。

“大哥,怎么了?”武松察觉到武大郎的异样,关切地问道。

武大郎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语气低沉地说:“有人在散布谣言,破坏我的计划……”

他顿了一下,目光如刀,冷冷地吐出几个字:“我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跟我作对!”

武大郎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像一头困兽。

他知道幕后黑手是朱熹那老顽固,散播谣言诋毁新政,可偏偏抓不到这老狐狸的实锤!

“真是气死我了!”武大郎忍不住爆出一句现代网络用语,一拳砸在桌子上,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

屋里光线昏暗,空气沉闷得像一潭死水,压得他喘不过气。

窗外偶尔传来几声蝉鸣,更显得屋内寂静得可怕。

急!

太急了!

战事吃紧,急需人才,这培养教师的计划要是搁浅了,那他这“北宋cEo”的位置怕是坐不稳了。

武大郎揉了揉太阳穴,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不行,得另辟蹊径!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有了!

“来人!”武大郎一声令下,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几天后,北宋各地都出现了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广场上、学堂里,一群穿着统一制服的年轻人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他们有的口若悬河,讲解着天文地理;有的手舞足蹈,演示着武术技巧;还有的温柔耐心,教孩子们读书写字。

这些年轻人,正是武大郎第一批培养出来的教师。

围观的百姓们起初还抱着怀疑的态度,议论纷纷。

“这能行吗?看着年纪轻轻的,能教好孩子?”“别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进步肉眼可见。

原本懵懂无知的孩子们,开始识字算数,谈吐举止也变得更加得体。

原本充满质疑的声音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赞叹和惊奇。

“还真别说,这些年轻老师教得真不错!”“我家孩子现在可喜欢上学了,天天念叨着他的老师。”

看到这一幕,武大郎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知道,他的计划成功了。

谣言不破自灭,民心所向,大势已成。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

原本冷清的报名点,再次人满为患。

人们争先恐后地推荐自己村里有学问的人,希望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欣慰的氛围如同春风般吹遍了整个北宋,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武大郎站在城楼上,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

他知道,北宋的未来,一片光明!

这时,武松快步走上城楼,脸上带着兴奋的笑容……

“大哥!成了成了!现在报名的人挤破了头,都抢着要推荐人才呢!”武松兴冲冲地跑上城楼,激动得像个孩子。

紧随其后的林冲和鲁智深也是满脸喜色,手里还拿着新鲜出炉的报名册,厚厚一沓,像砖头似的。

武大郎哈哈大笑,重重地拍了拍武松的肩膀,这小子,还是那么虎!

兄弟三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暖阳洒在他们身上,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这场景,温馨得像一幅画。

“走,去看看那些新老师!”武大郎大手一挥,意气风发。

在崭新的学堂里,新选拔的老师们正激情四射地授课。

一个教算术的老师,用生动有趣的例子,把枯燥的数字变得活灵活现;一个教书法的老师,笔走龙蛇,行云流水,看得孩子们眼花缭乱;还有一个教武术的老师,一招一式虎虎生风,看得孩子们热血沸腾。

武大郎特意把朱熹这老顽固请了过来。

老朱头开始还一脸不屑,抱着胳膊,鼻孔朝天,一副“你们这群土包子”的表情。

可随着课堂的进行,他的表情逐渐变得精彩起来,从不屑到惊讶,再到尴尬,最后脸都绿了。

“这……这……”朱熹指着一个正在讲解《诗经》的年轻老师,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

这老师讲得深入浅出,连他这个老学究都自愧不如。

武大郎笑眯眯地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朱老先生,觉得如何啊?”

朱熹老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他心里那个憋屈啊,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眼看着师资问题迎刃而解,武大郎心里那叫一个舒坦。

可还没高兴几天,新的难题就来了。

“大哥,钱……钱不够了……”武松哭丧着脸,手里拿着账本,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武大郎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