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梨花镇小饭馆 > 第335章 锅塌豆腐(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氏和王秋叶的事只是宝蓉轩的插曲,接下来的好几日,张半仙倒是日日都来宝蓉轩吃饭,更多的时候是暮食,午食少一些。

今日张半仙来时,一脸鼻青脸肿,连日日拿着的幌子都叫人拆了,他龇牙咧嘴地来了宝蓉轩,还嚷嚷着今日被打了要点上两个菜才行。

此时,宝蓉轩的客人并不多,秦蓉正坐在窗边的位置喝着茶呢,她瞧见了张半仙狼狈的样子,忙去里间拿了医药箱给陈树柏。

“树柏哥,你去给张道长上个药,虽说老头瞧着精气神还挺好的,到底上了年纪,可不抗揍。”秦蓉道。

陈树柏明白秦蓉的意思,接过了医药箱走到了张半仙的身边道:“张道长,今日有一道锅塌豆腐,你可要尝尝?”

“锅塌豆腐……这可是北边传过来的菜系……”张半仙自听到这道菜名起,整个人都蔫了吧唧的。

陈树柏笑着道:“是,是北边来的菜式,鲁菜。”

张半仙怔了一怔,思绪飘向了远方。

陈树柏瞧着张半仙失了神,不禁在张半仙的面前摆了摆手,“张道长,张道长?没事吧?”

张半仙闻言,回过了神,“哦,哦,我没事,这道菜贵吗?我今日可就只有九十文钱了。”

陈树柏道:“东家也不许我推荐太贵的菜给你,若是有的多,她可都要让你留着到明日吃呢!你这伤着了,我先替你瞧瞧吧,可好?”

张半仙笑着道:“好好,你们东家是个真善良的好姑娘,我还未见过像她这般心地好又有趣的姑娘。”

陈树柏深以为然,秦蓉的举动瞧着不起眼,却叫人心里觉得熨帖,张半仙不是第一个这么觉得的,自然也不是最后一个这么觉得的。

陈树柏一边替张半仙处理伤口,一边道:“诶,老道,你这都一把年纪了,这算卦也太危险了,要不然咱圆融一点呢,这次又是啥事啊?”

陈树柏这人瞧着文气,包扎起伤口来,手势着实粗犷,张半仙龇牙咧嘴了半天,还是忍不住道:“树柏啊,你这包扎的手艺也得练练了,你这么包扎活人都要疼死了。”

陈树柏闻言放轻了手势道:“老道,你还知道疼啊,一把年纪了都,要不别给人算卦了,我替你想想干些别的什么呗?”

张半仙摆摆手道:“哦哟,你这小子能给我想些什么活啊?我这算卦,风险虽大,但是省力啊,要是运气好,多遇见几次像阿蓉这样的姑娘,那不是就赚了嘛?不去不去,我不去。”

陈树柏忍住了翻白眼的冲动道:“这世上哪有那么多我东家这样的人,老道,我说真的,你今日这伤瞧着都出了淤青,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内伤,要不然我找大夫来给你瞧瞧?”

张半仙道:“用不着用不着,就是皮外伤,疼个几日就好了,你怎么也婆婆妈妈起来了,请大夫不花钱呐!”

“又不花你的银钱!”陈树柏道。

张半仙板着脸道:“花谁的钱不是花呐,没有这个必要,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就是些皮外伤。”

陈树柏见张半仙坚持,便也不再说找大夫的话,“今日是什么事呐,这光天化日之下怎么还动上手了?”

张半仙道:“东街的于员外家你可知道?”

陈树柏来府城还不久,虽然已经尽力在打听这些府城的事了,但是没人带着成效并不大,但是于家他还真就知道。

于家是通过海运发的家,生意都做到京城里去了,在府城还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家。于老员外膝下有三个儿子,都已经成了亲,除了小儿子娶的都是门当户对的媳妇。

小儿子于文渊文不成武不就,名声还不好,于老员外烦得很,本想替于文渊找个拿得住的人家,谁知道于文渊最后竟然非闹着要娶一个花楼从良的妓子归家。

那妓子楼玉娘虽出生于风尘之中,却出淤泥而不染,她只卖艺不卖身,这许多年,虽有有无数郎君要为她赎身娶她回家,她都拒绝了。

最后,楼玉娘是凭自己的本事赎的身,赎身了之后,楼玉娘便深居简出,再未出现过人前了。

可是,没想到再有消息传来,竟然是楼玉娘要嫁人的消息,还是于家的这位毫无出息的三公子。

于老员外自然是不愿意的,扬言于文渊要是敢娶楼玉娘,他的家产日后便一点都不会分给小儿子。

没想到于文渊竟是个硬气的,扬言就是腿打断也要娶楼玉娘,若是不分给他家产,他也不会给于老员外养老。

于老员外是很烦这个儿子,可是到底也是自己的亲骨肉,哪里舍得真的打断腿撵出去,又或者是真的一文钱都不留给小儿子。

最后,于老员外便捏着鼻子认下了这门亲事,于文渊也终于是如愿娶了楼玉娘。

于文渊娶了楼玉娘之后,倒是真转了性,再也不去外头胡咧咧了,日日不是在铺子里,就是在家里。

楼玉娘也是个识趣的又懂事的,于老员外渐渐的也觉察出楼玉娘的好来,旁的什么优点都不讲,就是劝于文渊上进这一件事,就够于老员外高兴的了。

渐渐的,楼玉娘的日子也好过了起来,日子也算是真正的有了盼头。

然而,于家三房日子好过了起来,另外两房心里就不舒坦了,本来嘛,于家大奶奶和于家二奶奶家世比楼玉娘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心里自然是也觉得自己比楼玉娘强上不少,可是楼玉娘被于老员外夸了几次之后,于家大奶奶和二奶奶都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