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展开边报,一股寒意如同一股汹涌的寒流,猛地直冲脑门,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北元……又蠢蠢欲动了……”他喃喃自语,声音低沉而带着一丝怒意,仿佛那股寒意已经渗透进了他的话语之中。
那泛黄的纸张上,墨迹淋漓地写着边关告急的消息,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利剑,直刺他的心脏。烽火台狼烟四起,那滚滚的浓烟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北元残余势力的野心和阴谋。
朱标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边报上的文字,仿佛要透过这些字看到北元的动向。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的焦虑和愤怒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殿内的空气似乎也感受到了他的情绪,仿佛凝固了一般,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整个大殿一片死寂,只有朱标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显得格外沉重。
朱标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绝对不能乱了阵脚。他必须冷静地思考应对之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来人!”朱标高声喊道,声音在殿内回荡,带着一丝威严。
一名内侍闻声匆匆赶来,跪地听命。
“传燕王朱棣、凉国公蓝玉,即刻到御书房议事!”朱标的语气果断而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朱标在大殿上缓缓踱步,他的步伐看似随意,实则每一步都蕴含着深思熟虑。他的脑海中,六百年的历史如同一部电影般不断闪现,这些历史见闻此刻成为了他最强大的武器。
他深知北元虽然已经衰落,但他们的骑兵战斗力依然不可小觑。尤其是此次还有国内乱党的配合,使得局势变得异常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就在朱标沉思之际,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不一会儿,朱棣和蓝玉便急匆匆地赶到了大殿。
朱棣身披厚重的铠甲,风尘仆仆,显然是从军营直接赶来的。他的身上还残留着战场上的硝烟气息,透露出一股杀伐之气。
而蓝玉则身着一身便服,虽然没有铠甲的加持,但他眉宇间却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煞气,让人不敢小觑。
“皇兄,边关告急,可是真的?”朱棣一进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他的语气急切,充满了对战场的渴望。
朱标看着心急如焚的朱棣,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将手中的边报递给了他们。
朱棣和蓝玉接过边报,快速浏览了一遍,两人的脸色都变得凝重起来。
边报上详细记载了北元军队的兵力、装备以及近期的军事行动,这些信息让他们意识到这次的敌人非同小可。
朱棣眉头紧皱,他紧握着拳头,声音洪亮地说道:“皇兄,臣弟请战!愿率领麾下将士,将那些北元鞑子杀个片甲不留!”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敌人的蔑视和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
蓝玉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眼神中同样燃烧着强烈的战意。他死死地盯着边报,仿佛要透过那些文字看到北元军队的真实面貌。
朱标抬手制止了朱棣的请战,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诸位将军的心情朕明白,但是,此次北元来势汹汹,不可轻敌冒进。我们必须谨慎应对,制定出周详的战略。”
朱标的话让朱棣和蓝玉都冷静了下来。他们意识到,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朱标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沙盘前,他的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边境的那几个重要关隘。他伸出手指,准确地指向了这些关键位置,然后开始详细地分析道:“根据边报所提供的情报,也速迭儿这次可谓是倾巢而出,集结了将近十万的兵马。他们兵分三路,对我大明边境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其中一路径直指向大同,这一路兵力最为雄厚,显然是想一举攻破我们的防线;另一路则攻打宣府,这一路的目标应该是牵制我军主力,为其他两路创造机会;而最后一路则更为阴险,他们绕道袭击居庸关,妄图避开我军正面防御,直接威胁京师的安全。”
朱标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他的分析条理清晰,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钦佩。然而,蓝玉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愤怒,他猛地一拍桌子,怒骂道:“陛下,这帮鞑子实在是太嚣张了!他们竟然如此大胆,敢来侵犯我大明的疆土!”蓝玉的怒吼在大殿内回荡,众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怒火。
朱棣也皱起了眉头,他的脸色凝重,显然对北元的这一举动感到担忧。他沉声道:“皇兄,北元的骑兵素来以长途奔袭而闻名,如果让他们突破了我们的防线,后果恐怕会不堪设想啊。”朱棣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深深忧虑。
朱标微微点头,表示他完全理解朱棣的担忧。他当然知道北元骑兵的厉害,他们的机动性和战斗力都不容小觑。然而,他的心中并没有丝毫的畏惧,因为他更清楚,此时的大明并非毫无胜算。
经过他这段时间的改革,军队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显着提升,再加上他掌握的历史信息,完全可以制定出有效的作战计划。
“诸位将军稍安勿躁。” 朱标语气平静地说道,“朕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朱标指着沙盘,开始详细地讲解他的作战方案:“此次北元来犯,看似声势浩大,但实际上,他们是孤注一掷,想要趁我大明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击溃我们。所以,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稳住阵脚,挫败他们的锐气。”
“燕王,朕命你率领五万精兵,前往大同,务必守住大同,不得有失!” 朱标目光如炬,语气坚定。
“末将遵旨!” 朱棣抱拳领命,
“凉国公,朕命你率领三万精兵,前往宣府,与燕王互为犄角,共同抵御北元!” 朱标继续说道。
“末将遵旨!” 蓝玉也抱拳领命,神情严肃。
“此外,” 朱标顿了顿,目光扫视着二人,“朕还会派遣一支援军,由李景隆率领,前往居庸关,以防万一。”
朱棣和蓝玉都有些疑惑地看向朱标,不明白他为何要派李景隆去居庸关。
李景隆虽然也算是一员将领,但其能力平庸,远不如他们二人。
朱标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微微一笑,解释道:“李景隆虽然能力一般,但他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话。朕派他去居庸关,只是为了迷惑敌军,让他们以为我大明的主力都在那里,从而放松对大同和宣府的警惕。”
朱棣和蓝玉听完,顿时明白了朱标的用意,心中对他的敬佩之情更甚。
“陛下英明!” 两人齐声说道。
“此外,朕还会暗中派遣一支小股部队,绕道北元后方,袭击他们的粮草辎重,让他们后顾之忧。” 朱标继续补充道。
“皇兄,臣弟愿率领这支小股部队!” 朱棣再次请战,他喜欢这种出奇制胜的战术。
朱标摇了摇头,说道:“四弟,你的任务是守住大同,不可轻离。这支小股部队,朕会另派他人。”
朱棣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轻重缓急,便不再坚持。
“诸位将军,此次北元来犯,关系到我大明的国运,朕希望你们能够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外敌,保卫我大明的江山!” 朱标语气激昂地说道。
“末将等誓死保卫大明!” 朱棣和蓝玉齐声应道,声音震耳欲聋。
然而,边关的战事,却比朱标预想的还要糟糕。
也速迭儿的军队来势汹汹,加上有国内乱党的配合,初期明军连连败退,边地烽火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哭喊声震天动地。
朱棣在大同,虽然竭力抵抗,但北元骑兵的冲击力实在太强,他只能勉强守住城池,无法反击。
而蓝玉在宣府,情况也差不多,只能被动防守。
“皇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这样下去,边关就要失守了!” 朱棣心急如焚地向朱标请战,希望能够率领军队主动出击。
朱标看着堆积如山的战报,眉头紧锁。他知道,如果再不采取行动,恐怕真的要重蹈历史的覆辙了。
“四弟,稍安勿躁。” 朱标语气沉稳地说道,“朕知道你心急,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皇兄,都什么时候了?鞑子的铁蹄都快踏到京城了!” 朱棣焦急地说道。
朱标摇了摇头,说道:“四弟,你要相信朕,朕已经有了破敌之策。但是,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时机未到。”
朱棣虽然心中对朱标的冷静感到有些疑惑,但他并没有过多地追问。毕竟,在这种关键时刻,他知道自己需要听从兄长的命令。
“皇兄,臣弟听你的。”朱棣无奈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无奈。然而,作为一名将领,他深知军令如山,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兄长的旨意。
朱标似乎并没有察觉到朱棣的情绪,他的目光紧盯着沙盘上代表敌我双方的旗帜,神情严肃地说道:“朕要你做的,就是坚守大同,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这是关系到我大明江山社稷的重要任务,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朱棣听到朱标的话,心中一紧。他明白大同的重要性,一旦失守,北元军队很可能长驱直入,给大明带来巨大的威胁。他立刻抱拳领命道:“末将遵旨!”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然后继续凝视着沙盘,仿佛在思考着下一步的战略。过了一会儿,他的目光落在了代表北元军队的旗帜上,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抹冷笑。
“也速迭儿,这一次,朕要让你有来无回!”朱标在心中暗暗发誓。他对北元军队的实力了如指掌,也速迭儿虽然是北元的名将,但他相信自己的计划一定能够成功。
“传朕旨意,命燕王朱棣、凉国公蓝玉,按照朕的计划行事,务必将北元贼寇一网打尽!”朱标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充满了杀伐之气。他的命令如同一道惊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就在大明将士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皇宫,直奔御书房而去……
大漠狼烟,遮天蔽日。风沙裹挟着血腥味,在战场上肆虐。
刀剑碰撞的铿锵声,战马嘶鸣的咴咴声,士兵的惨叫声,汇成一曲悲壮的战争交响曲。
朱棣身先士卒,率领大军与北元骑兵厮杀。他手中的长刀上下翻飞,如同一条银龙,收割着敌人的性命。
鲜血喷溅在他的脸上,染红了他的盔甲,但他却浑然不觉,眼中只有无尽的杀意。
“杀!为大明!为百姓!”朱棣怒吼着,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
明军将士在他的感召下,士气高涨,奋勇杀敌。
北元骑兵虽然骁勇善战,但在明军的顽强抵抗下,也渐渐露出了疲态。
蓝玉率领的另一支军队,也与北元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蓝玉身披重甲,手持长枪,如同天神下凡,在敌阵中横冲直撞。他手中的长枪,每一次挥舞,都带走数条性命。
“杀!杀!杀!”蓝玉的怒吼声,响彻整个战场。
北元军队发现中计后,恼羞成怒,开始疯狂反扑。明军陷入苦战,伤亡惨重。
朱棣的左臂被一支箭矢射中,鲜血直流。但他却咬紧牙关,没有丝毫退缩,反而更加勇猛地冲杀。
“殿下!你的伤……”一名亲兵焦急地喊道。
“无妨!一点小伤而已!”朱棣一把扯掉箭矢,鲜血再次喷涌而出。他用布条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再次投入战斗。
战场上的局势越来越紧张,明军渐渐处于劣势。朱棣和蓝玉都身负重伤,但他们仍然咬牙坚持,不肯后退一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方传来一阵震天的鼓声。
“咚!咚!咚!”鼓声如雷,响彻云霄。
明军将士听到鼓声,顿时士气大振,仿佛注入了新的力量。
“是太子殿下的命令!总攻!”一名将领高声喊道。
明军将士如同潮水般涌向北元军队,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北元军队早已疲惫不堪,无力抵抗,最终被明军彻底击溃。
也速迭儿被乱军砍翻在地,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皇宫,御书房。朱标站在窗前,望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感慨。
边疆的危机终于解除了,大明也暂时获得了安宁。
“陛下,捷报!捷报!”一名内侍兴冲冲地跑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战报。
朱标接过战报,仔细地阅读着。他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好!好!好!”朱标连说了三个“好”字,心情无比舒畅。
然而,就在他准备庆祝胜利的时候,另一名内侍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陛下,有紧急情报!”内侍的脸色有些慌张。
朱标心中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什么事?”他沉声问道。
“锦衣卫密报,藩王……藩王在京城暗中串联……”内侍的声音有些颤抖。
朱标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他猛地转身,走到书桌前,拿起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一行字:“秘密调查,彻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