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算是为了天下百姓也一定不会同意的。
“好!各位爱卿在朝为官,也做了不少政绩,你们告老回乡之后,朕会下令,将你们风光送回去。”
楚放面容淡然的将那封奏折拿了过来,那二十多名官员彻底傻眼了。
怎么回事?这陛下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了?
他不应该是为了顾全大局,所以不得以延迟科举制的推行把他们留下来嘛!
这现在怎么直接如此大方的就恩准他们辞官回乡。
朝堂之上的其他官员们也都震惊了,有好几位官员赶紧站出来劝说,希望楚放能够不要如此冲动行事。
结果楚放却大度的摆了摆手说道。
“各位爱卿忙碌了这么久,朕当然也会体谅你们,正好马上要推行科举制了,就趁着这时候提前推行吧,正好多选拔一些关于替补他们的官职,这样一来也就两全其美了。”
那几位官员着急了起来,他们还想着只是借此机会给楚放施加压力而已。
没想到楚放都已经打算找人接替他们的官职了。
那些官员们还想再说什么可话一说出口,此时反悔实在是太过可笑。
楚放看着他们个个有话说不出口憋的脸都要青了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叶叔梁何在!”
一名壮年男子走了出来,恭恭敬敬的冲着楚放行礼。
“陛下,叶叔梁在此!”
楚放看着他赞许的点了点头。
此人是叶锦秀推荐的忠臣,是叶锦秀母族的一名官员。
虽然是贵族子弟,但是思想开明也是推荐科举制的一份子。
“事不宜迟你马上准备科举考试的相关事宜,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拔出人才来为我们大乾坤添砖加瓦。”
楚放将科举考试一事全权交给了叶叔梁。
叶叔梁临危受命表现的非常淡定自然。
朝会结束后,男培训组就去办理科举考试的一切事情没过多久,科举考试正式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学子得知此事纷纷赶往了京城来参加考试不过几天的时间便有。大群的外地人赶来了京城,京城里也相当热闹。
随处可见有读书人在席地而坐的学习难陪望着这一幕,心中很是感慨。
当初楚放提出科举制他还有些不理解,但紧接着就察觉到了楚放的用意。
若是官员选拔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里,那么必定会滋生出很多矛盾来。
忙碌了一个多月,科举考试终于要正式开始了。
叶叔梁担任主考官考试当天叶叔梁请楚放和叶锦秀两人先来监考。
看着那么多的学子,楚放和叶锦秀两人也很是欣慰。
而那些学子们在知道楚放叶锦秀亲自坐镇考场的时候更加激动亢奋了,他们胸怀大志都想要报效国家。
只可惜受到身份的限制一直郁郁不得志,如今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自然要紧紧抓住。
楚放出现在众多学子面前的时候,学子们大气都不敢出,楚放则是微笑着向他们问好。
“今日的考试不必太过紧张,只需按平常实力发挥即可。”
楚放简单说了几句,学子们纷纷跪地感谢。
楚放与叶锦秀两人一同走进了大殿之中,随后大殿的门便被关了上来。
这是担心学子们会受到楚放叶锦秀的影响。
毕竟他们有些是从乡野之地来的,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大场面,心中难免会紧张。
“刚才看见了陛下,真是年轻呀,而且长得还特别俊美!”
“陛下天人之姿当然不同凡响的,不过他能够想出科举制这种办法实在是在世明君啊!”
“没错,连我们这种平民百姓都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这都要多亏了陛下。若是我能够考中做官,到时候必定要报效陛下!”
众多学子纷纷赞扬楚放推行的各种制度。
半个时辰后科举考试开始了,整个考试越陷入了一片寂静。
当中只有学子们轻微翻动试卷以及不断书写的声音。
官员们在考场中缓慢的来回走动,以防有任何人作弊。
楚放和叶锦秀两人端坐在高堂之上,静静的等待着。
考了两天之后,终于结束了,那些学子们脸色苍白的走出了考试院。
楚放也觉得有些疲惫,这两天虽然说一直都坐在轮椅上,但他放不下国事命令内务总管将奏折全都搬了过来,一边监考一边批奏折。
有时候叶锦秀也会帮忙。
几名官员齐齐来到了楚放的面前,他们的手中带着刚收起来的试卷。
“陛下这是今年考生的全部试卷,已经将名字封起来了,我们会尽快将试卷批改出来的。”
楚放点了点头。
“一定要记住了这些试卷,可是关系着这些考生们的命运,一定要慎重,试卷批改就算时间延长那也无妨,一定不能出差错。”
叶叔梁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放心吧!我已经安排了三批人轮流查看试卷,每一份试卷都会经过好几个人的手中。”
这样能够极大的减少错误率。
楚放很是满意,走出考试院后他笑着对叶锦秀说道。
“皇后,你推荐的这个叶叔梁还挺有点本事,我只是跟他大概讲了一下科举制是怎么回事,结果他还办的有模有样的。”
叶锦秀莞尔一笑。
“叶叔梁确实是我们家族中比较出色的人,不过这也多亏了陛下愿意用他才能够让他有发挥的余地。”
楚放长叹一口气,现在就等着科举考试的结果出来了。
有了楚放的命令叶叔梁根本不敢消极怠工,他让人加班加点的在半个月内就把科举考试的试卷全都批改了出来。
考试结果一出来,叶叔梁立马将统计的结果撑到了楚放的面前。
楚放看了一遍后发现南方学子录取的比较多,北方学子则是比较少,看着楚放愁眉不展的样子,叶叔梁问道。
“陛下,可是这考试结果有什么不妥吗?”
“你看录取的这些学子当中南方人占了八成北方人只占了区区两成,未免有些不太合适。”
叶叔梁沉吟片刻说道。
“南方人,多爱读书,这文化底蕴也比北方人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