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些士子说的好听点是高尚的读书人,说的不好听点无非就是那些世家门阀手里的一把剑,指哪儿打哪儿。

现在这把剑胆大妄为,居然对准了天子。

楚放一番话说的他们很是羞愧。

但是也有一些官员们认为楚放是想要对付他们这些世家大族。

楚放看到有些人羞愧的低下了头继续说道。

“你们深夜来此,甚至还带了军队,早就已经是死罪了,但念在你们是为了天下百姓,今天的事情就不予追究,你们赶紧回去吧!”

说完楚放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内务总管跟在楚放的身后一脸担忧他小心翼翼的低声问道。

“陛下,若是那些官员们不愿意回去的话怎么办?”

楚放注视着漆黑的深夜冷笑一声。

“这些人不过是在扞卫自己的利益,但他们可不想丢了性命,朕把那样番话说出来之后,有些人自然就会动摇。”

不到一个时辰,那些原本聚集在秦店外头的官员们已经纷纷离去了,叶锦秀在房间里焦急的等着。

寝宫门被打开了,楚放走了进来。

叶锦秀赶紧上前。

“怎么样了?那些官员们说什么了?他们真是太肆意妄为了,还敢逼宫,本宫就让人把他们全都抓起来!”

“皇后不必如此动怒,朕已经解决了他们了,让他们回去了。”

“推行科举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好,他们不仅不帮着你分忧解难,反而还给你添堵。要是我还在位的话,必定要治他们罪!”

看着叶锦秀气哼哼的样子,楚放反而没有那么生气了。

他笑着捏了捏叶锦秀的脸。

“明天一早我就继续颁布诏令,我看谁敢反对。”

隔天一早,楚放收拾拖到便来到了御书房。

他连下了三道召令向众人解释,科举制和推举制的不同之处,并且让官府派了专人替目不识丁的百姓讲解。

刚开始百姓们还不明白,这二者有什么不一样,直到讲解完之后才恍然大悟。

“我算是听明白了,这推举制就是介绍自己认识的熟人,那要是塞点好处,说不定还能推荐更多的人呢,至于这科举制就是凭自个儿的实力考试当官。”

“没错,那些普通的读书人也能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做官的。”

有个大爷凑了过来,瓮声瓮气的问道。

“那我儿子读书那么用功,要是考试过了是不是也能当官?”

“哈哈哈哈,成老伯当然可以了,你儿子读书那么用功,只不过你们家是平民,可现在这推举制一旦颁布了的话,就算是你儿子也能去当官。”

众人全都欢呼起来。

与此同时,世家大族激烈反对推举制的消息也在明确传开来了。

这下子不用官服的人多做解释,那些读书人们自然知道这是有人在阻挡他们前往朝堂的路。

顿时民间骂声一片,纷纷指责那些门阀世家不干人事儿。

民间的声音分为了两派,一派是积极赞同推举制的出现,另一边则是那些豪门贵族强烈反对推举制。

有一些贵族为了抵制科举制,找了很多读书人在民间写了许多文章来抹黑推举制的影响。

朝堂之上众多的官员也不断的争吵。

楚放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的,叶锦秀虽然身处后宫,但她时时刻刻关注着外界的动向。

得知此事之后她忧心忡忡,担心楚放刚登基就遇到这种难题会手足无措,于是便找了个机会去看楚放。

御书房。

叶锦秀身后跟着大群的婢女,她来到了御书房门口内务总管,立马上前向她跪拜行礼。

叶锦秀望了一眼御书房问道。

“陛下在里头待了几天了?”

内务总管脸上满是忧愁。

“回娘娘的话,陛下已经待了整整三天了,这三天里头他弹尽竭虑一直都在处理各种事物。”

“辛苦陛下了,本宫进去看看他。”

说着叶锦秀便推门走了进去。

楚放此时正在闭目养神,听到动静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眼中布满血丝,人看起来精神头还可以,但双眼之中也有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叶锦秀看了越发心疼了。

“陛下再怎么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

楚放叹了口气。

“我刚一登基就遇到这种事,必须得尽快解决,而且这也是推行新制度必须要经历的。”

“陛下,我听说民间有好些人都在反对推举制,不过好在赞同的也不少,这恐怕是一场持久战呀!”

楚放点了点头。

“固定的利益被动摇,自然有人会按捺不住的,也不知道这场持久战到底。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我想尽快开放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叶锦秀走到楚放身边,温柔的说道。

“陛下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会在你的身后全力支持你的!我的母族那边我会去向他们说明情况,到时候他们一定会站在您这边。”

一旦有贵族向着楚放的话,就会带动其他的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都是见风使舵的好手,如果察觉到风向所动,必定会作出选择。

“那就辛苦你了!”

楚放又忙了一下午,直到傍晚才回到寝殿睡觉,好好休息了一晚上。

楚放打算第二天重整旗鼓继续处理此事,可没想到这些官员们刚上场就给他送来了一份惊喜。

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二十八名官员,楚放面容冰冷。

就在刚才有名官员递上了联名奏折,说是有二十八位官员联名,告老还乡。

楚放自然知道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这二十多名官员都是出身世家大族的,这种行为不过是在向自己施压,表明他们坚决抵制科举制的决心。

“各位爱卿确定想好了吗?”

楚放又问了一次,这几名官员面面相觑,为首的那位官员趾高气扬,不卑不亢。

“陛下我们既然坚决抵制科举制我们自感,无法接受毫无基础才华的平民与我们同场为官,所以自请告老回乡,还希望陛下能够恩准。”

说完这番话他心中很是得意。

现在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他们二十八名官员一旦集体离开到时候焦头烂额的是会变成楚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