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除了刘基,这一次跟朱元璋一起去的还有两个人,有一个刘基并不意外,因为他和自己一起是朱元璋最早带去书店的人之一,那人自然便是朱标。

而另外一个人,刘基意外也不意外,那人正是马皇后。

其实,马皇后去了一趟书店以后,在回来的路上就已经跟朱元璋说了。

“重八,你以后去书店的时候都叫上我一声,可以吗?”

马皇后有智鉴,好书史,抛开利益不谈,就说对知识的渴望,能够去到朱辰的书店,对她而言,是极大的幸运。

她喜欢在朱辰书店里那种自由的氛围以及纵横捭阖,谈古论今的感觉。

然而……

她也知道,去朱辰的书店,其实并不是看书论史那么简单,因为那里面已经掺杂了许多大明最核心的政事。

现如今大明朝廷的许多重要决策,都是在朱辰的书店里讨论出来的,包括特区,科举,钢铁,武器等国策。

所以,马皇后纵然极想去,但还是要询问朱元璋的意见。

让她没想到的是,朱元璋没有犹豫便应允了下来。

事实上,朱辰的书店倒是让朱元璋想到了朱辰之前提出的一个概念。

军机处。

军机处,是大明后面的清王朝新增的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在办公场所和官员设置上都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无品级和俸禄,就是一个看似随意设置的机构,却总揽军、政大权,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军机处不存定制,运行高效,严格保密,皇帝通过军机处,完全控制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现了“乾纲独揽”的绝对君权,完全遏制了其他类似文官宦官或者外戚等的势力集团。

现在朱辰的书店,就极类似于他大明的军机处。

在这里,军国大计,罔不总揽,但这里别说临时结构了,就是机构都算不上,只是一间书店,而带谁来,不带谁来,都由他朱元璋决定,也就是说,除了他和朱辰,不存在固定的编制。

这些可以说是和军机处一模一样。

而书店比之军机处当然也有不同,首先它不是属于他朱元璋的,其次那里有一个真正把控全局的朱辰,最后朱辰其实是大明的一个局外人,更类似于一个观察者。

至于马皇后去书店的事情,其实朱元璋也都早有考虑。

历朝历代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后宫不干政。

但马皇后在朱元璋眼中不一样。

马皇后很特殊,即使放眼整个历史来说也很特殊,因为整个大明王朝,真正能够劝得住说得动他朱元璋的人,马皇后当排在第一位。

如果说朱元璋是一把刀,那么马皇后就是能够让朱元璋藏住锋芒的刀鞘。

两人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这也是为什么在马皇后死了之后,朱元璋这把刀的锋芒就藏不住了,掀起了无数的腥风血雨。

所以,朱元璋决定,把马皇后列入可以去书店中一员。

……

四个人分两辆马车,往栖霞行宫而去。

朱标和刘基一个车,两人正好交流各自在蓟州和松江的一些心得。

说得正投机的时候,马车突然停了。

怎么回事?

两人对视了一眼后,都探头往车外望去,只见前面朱元璋的马车也停了下来,而在他们的前方,一个高塔处,却是人群一圈围了一圈,人声鼎沸,相当的热闹。

“去看看,怎么回事?”朱元璋让驾车的毛骧前去看一下。

“是。”

毛骧应诺后跳下马车,便往人群而去。

片刻之后。

毛骧就回来了:“禀皇上,是刚刚考完恩科的学子们在验证一道试题。”

“哦?”

朱元璋一下子来了兴趣:“什么试题?”

毛骧回道:“据说是皇上您出的一道试题,说是什么两个铁球,一个怎么样,另一个嗯又怎么样,还怎么样又怎么样掉下来……”

“好了,咱知道了。”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抬手示意毛骧不要再说了,毛骧暗暗的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走,去看看。”

“好。”

朱元璋叫上马皇后,下了马车,往人群而去。

还未到近前,便已经听到激烈的议论声。

“要我说啊,皇上出的这道题没啥难度,这还用想吗?肯定似乎重的先落地啊!”

“有没有可能是同时落地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你想想啊,树上有一颗果子,有一张树叶,两个同时下落,肯定是果子先着地啊。”

“那不一样好吗?”

“怎么不一样?都是一个重一个轻……”

朱元璋听着这些激烈的议论声,忍不住笑出了声。

“重八,这题真是你出的?”马皇后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嗯。”

朱元璋眉毛一挑,带着几分得意的点头。

其实这道题的的确确是他出的,不过不是他自己想的,当时朱辰在给他们解释科学这个概念的时候,曾经用两个铁球来举过例。

他对此记忆挺深刻的。

所以,在今年出题的时候,朱元璋想到了这个有趣的问题,特意增加了这道考题。

没想到,这道题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

学子们为此争论不休,有世家子弟特意出钱租下这一处高塔,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人们纷纷涌来看热闹。

“那到底似乎哪个先落地呢?”马皇后好奇的问道。

“看就知道了。”朱元璋笑道。

他当然知道答案。

但说实话,他相信朱辰,但他也想看一看,如果真的做试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而在他们二人的身后,朱标和刘基也跟了上来,

他们两个也抱着和朱元璋一样的心情。

很快,学子们就在高塔上出现了,为首的一名学子右手拿着一个十斤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一斤重的铁球,来到高塔的边上。

原本闹哄哄的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那位拿着两个铁球的学子。

学子不语,只是屏住了呼吸,让自己伸出去的双手尽可能的保持平衡。

在场的人也都下意识的跟着屏住了呼吸,他们目光全都聚焦到了高塔上,不想错过任何瞬间。

“放!”

随着旁边一名担当裁判的学子高喊一声,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往地面砸落。

唰!

啪!

七层的高塔并不算低,但铁球下落的速度极快,几乎是转眼之间便砸落在地,在泥地上砸出两个坑,发出两声闷响。

然而,伴随着这两声闷响,整个画面仿佛被定格住了一般。

所有人都是呆若木鸡,愣愣的看着这地上的两个坑。

好一会。

才突兀的想起了一个声音:“是我看错了吗?我好像看到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了!”

“好像……好像我也看到是同时落地……”

“俺也一样!”

“真的!真的是同时落地了!天啊,太不可思议了!”

人群中开始发出阵阵惊呼。

就是高塔上的学子们也都懵了,这个结果显然出乎他们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甚至可以说是所有人。

那些先前站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人,只不过是通过题目判断,感觉既然是皇上出的题,就不应该那么简单,事出反常必有妖,他们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才站个铁球同时落地,当然也有个别站轻的先落地的。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了,他们都是大吃了一惊。

别说是他们了,就是已经知道答案的朱元璋朱标刘基三人,也都是颇受震撼。

“妙啊,皇上出的这道题真是太妙了!”

“原来真的是暗藏玄机,刚刚谁说皇上出的这道题没难度的?皇上的这道题简直神了!”

“不愧是皇上出的题目,此题足以名留青史啊!”

“古有曹冲称象,今有我等验证皇上的掷铁球难题,搞不好我们也能沾皇上的光,成为一段美谈啊!”

不论是围观的群众,还是做试验的学子们,全都是发自内心的惊叹。

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简直颠覆了他们的三观,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事情,并不是想当然的那样,而是要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

“重八,你这一回可是征服了天下学子。”马皇后微笑道。

“呵——”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哪一回不是呢?”

马皇后笑道:“是是是,咱们重八最厉害了!”

事实上,不用马皇后说,朱元璋听到这些议论,嘴角早就已经压不住了。

谁还不想名留青史,留下一段美谈呢?就像曹冲称象那样,成为了多少人的启蒙教育素材,而他的这段小故事,他感觉不遑多让。

同时他也想起了朱辰经常跟他强调的两个字:科学。

什么是科学?

科学就是揭示这个世界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并据此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并为人们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规律改变世界开辟出各种可能的途径。

希望这个小故事可以成为人们的科学启蒙吧。

朱元璋心中寄托了一个美好的圆碗。

“走吧。”

朱元璋心情大好,也不再继续看人们惊叹连连的场面,他已经看到他想要看的了,他步履轻快的带着马皇后几人离开人群,回到马车,往栖霞行宫而去……

……

知行书店。

朱辰当然还不知道朱元璋已经把他这里当成了大明的军机处。

此时的他,正在噼里啪啦的敲击着键盘。

他正在写小说。

因为平时书店的客人少,所以他的时间可以说是非常的充裕,他爱看书,也想尝试着自己写一下。

于是,他在开书店的同时,也兼职在一个叫番茄小说的小说网站上写小说。

在上一本小说扑街以后,他决定将他的书店超越时空,迎来的忠实读者竟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事情改编写成小说,发在番茄小说上,也算是他对这段离奇经历的记录。

正写得起劲的时候,书店的门被推开了。

“欢迎光临!”

朱辰下意识的说了一声,抬头一看,是朱元璋他们,朱辰当然不会奇怪,他奇怪的是今天人不少。

“今天人这么齐啊?”朱辰随口说了一声。

“是啊。”

朱元璋点头,笑道:“大家都有空,也都想来,所以就都一起来了。”

“朱先生!”

“朱先生,好久不见!”

朱标和刘基上前打招呼。

朱辰和几人点头致意后,道:“你们先坐,或者自己找本书看,我先干完我手头的这点活,不然那些可爱又帅气的读者们又要说我短小无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