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2月中旬,潇湘省委制度推进办公室正式挂牌。

办公室设在省委办公楼六楼中段,低调、冷清,没有配车,也不悬牌匾。可潇湘政坛上下,却知道这里新设的这间办公室,不是什么摆设。

因为——这是赵建国亲自点名设立的“制度推进中枢”。

更因为,这间办公室一挂牌,便下发了第一号通知:

“省委将派出联合督导组,对全省十二市开展制度推进专项督导,重点围绕干部轮岗执行、组织系统重构、制度执行情况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

通知语气平实,却句句带锋。

同时公布的,是一份三页纸的督导名单。

四支督导小组,分别由省委组织部、纪检委、政研室干部牵头,分赴岳西、江陵、衡阳与昌州四地。

——这四地,恰恰是前期推进缓慢、反馈“空转”的典型代表。

消息一出,各市官场震动。

这不是例行巡视,而是制度复制推进战的“政治巡查”。

江陵市,市委书记邓文辉正对着那张督导组名单发愣。

“居然是张国威带队?”他低声自语。

张国威,潇湘省纪委副书记,在省纪委系统内是出了名的“冷面问责人”,曾主导过两起地市组织系统塌方式腐败案调查。

现在他来,不是调查资金问题,也不是问贪污腐败,而是“督制度落实”。

这,才是真正让地方系统不安的信号。

——制度,不再是说说的文件,而是可以入市、进厅、问责、免职的政治工具。

“书记,组织部打电话,说要提供我们制度执行的全部原始记录。”

“要看数据?”

“不止,要看谁签的字、谁开的会、谁下的通知、谁负责落实。”

市委常委会里一片沉默。

原本还想“拖一拖”“等一等”的干部,这会儿全都闭了嘴。

有人想站队,有人想退出,但没人敢出声——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制度推进督导的本质,不是来问结果,而是查根子。

与此同时,岳西。

本地组织部部长赵英民刚被叫去省里“提醒谈话”回来,整个人像是老了五岁。

他原以为,只要不动声色地“程序拖延”,便能平稳渡过风头。

可当赵建国亲自签发的“点名通报”落在办公桌上时,他才明白,制度,是写在省委权力意志上的政治任务,不容回避。

省委办公厅发布第二号通报:

“昌州、岳西、江陵三地组织推进存在迟缓现象,省委已派出第一轮制度督导联合组开展现场评估。”

“对制度执行‘空转’、‘伪落实’等问题,将结合纪检系统处理,视情况进行组织调整。”

这份通报没有多少字,但措辞极为罕见。

——“伪落实”“组织调整”两个词同时出现,足以说明赵建国已不再留情。

制度推进办内部会议上,许宏志翻开汇报材料,指着几个市的制度反馈数据直言:

“从数据来看,这些地方都在敷衍。”

“干部轮岗比例做到了,但岗位只是调了称呼,人没动。”

“组织结构表上挂着改革标签,实际上同一岗位换个名继续用。”

“最可笑的是,江陵一个街道办居然把‘综合事务协调员’岗位改成‘机制联络员’,以此对上报表。”

“这是糊弄鬼呢?”

纪检副组长冷笑:“他们把制度当口号,没意识到现在不是李一凡主导,而是赵书记挂帅。”

“谁敢糊弄赵书记,看他还坐不坐得住。”

省委制度推进办很快再次下发“第二轮评估细则”,重点强调:

?\t制度执行进度按周反馈;

?\t所有数据由省委平台统一审核;

?\t各市市委书记、组织部长为制度推进“第一责任人”,纪检系统设立回查窗口,监督每一项制度执行进度。

这一整套设计,彻底掐住了“口头执行、表面改革”的漏洞。

赵建国在省委常委会上直言:

“制度推进不需要好听话,只看谁真的动。”

“谁不动——我们帮他动。”

星城市,市政府二楼。

赵斌看着省委通报,不禁感叹:

“赵书记这是动真格的了。”

“书记,这样下去,制度就不是试点,而是新的政治通道了。”

李一凡没吭声,目光望着窗外。

“通道?”他低声反问。

“也许吧。但更多人看不见的,是权力下沉后的惶恐。”

“制度对他们不是希望,而是威胁。”

赵斌一愣:“可我们不是想让制度更公平吗?”

李一凡摇头:

“公平,从来都不容易被接受。”

“尤其是,打破利益者不想被定义为普通人。”

他顿了顿,又道:

“等制度推进到第三轮,省委一定会干掉几个人。”

“不是为了立威,是为了警示——制度不是儿戏。”

赵建国确实已经准备动手。

在省委制度推进办第六次例会上,他提出:

“督导必须有动作,制度必须有人背锅。”

“如果制度动了,干部却没动,那就是典型的政治惰性。”

“我要看到问责名单,真实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没人想到,赵建国会这么快就要问责。

当晚,一份文件秘密起草:

《潇湘省第一轮制度推进督导问责建议名单(初稿)》

文件上列着5个名字,分别来自江陵、岳西、昌州组织系统的中高层干部。

而这五人,在地方都有明确派系背景,要么是原书记的旧部,要么是地方政治平衡产物。

文件送到赵建国办公桌前,他看了三遍,最后在“建议调离处理”一栏上,亲自签下两个字:

“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