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潇湘省委办公厅第七会议室,门紧闭。
赵建国坐在首位,眉头微蹙,手中翻着一份封面写着《设立制度推进办公室初步建议》的文件。
文件页数不多,却字字千钧。
许宏志站在桌侧汇报:“赵书记,单靠组织系统已经无法高效推进制度复制,我们建议由省委直接设立制度推进办,作为专责协调、统筹、督导与反馈的专属平台。”
“建议您亲任主任,由我担任执行秘书,组织、纪检、政研三条线各派常驻人员。”
赵建国合上文件,语气平静却压得人透不过气:
“制度是政治任务,不是调研课题。”
“推进办设立可以,但必须干事——不是换个壳继续空转。”
他转头看向会议室另一侧:
“从明年起,三地试点必须纳入日调度、月通报、季评估机制,谁慢、谁躲、谁假装配合,一律通报。”
“明年开春,我亲自下去查。”
制度推进,进入“书记亲抓”阶段。
与此同时,星城市政府综合调度中心。
李一凡盯着大屏幕上的一张地图,沉默不语。
这是一张完整的“星城市三线战略路径图”:
?\t科技主线:中微、京东方、长鑫存储、湘亚脑科中心、南大光电等组成核心集群,形成从材料、设计、工艺、设备到终端应用的完整闭环;
?\t金融主线:兴泰集团、凡星投资、市金融办、三大银行星城支行联合打造资本对接系统;
?\t产业主线:以芯谷、云湾、高新片区为核心,构建产业基金直投平台、配套政策机制与落地服务窗口。
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政经体系深度整合的豪赌。
“书记,金融管理局已经完成调整。”
赵斌递上人事通报:
“李峰已正式调任市委金融改革办公室副主任,挂副厅级,非实权岗。”
“兴泰集团原战略风控部负责人徐思源接任市金融管理局局长。”
李一凡接过通报,只轻轻点头。
徐思源,36岁,金融专业出身,曾在央行研究局挂职两年,对地方金融风险控制极为敏锐,擅长制度化设计与结构化监管,是李一凡亲自从兴泰系统中挑选出来的。
“通知他下午来一趟,我要定金融方向。”
同日下午,星城市金融系统工作推进会召开。
会议不设媒体,只请来市级各金融条线负责人,及四大银行星城分行行长。
李一凡亲自主持。
会议伊始,他就抛出重磅三条:
1.\t启动星城市科技金融支持计划2.0版,由金融管理局统筹,设立专项债务通道,用于支持中微、长鑫等战略企业在设备扩产、供应链延伸、人才引进方面的融资需求;
2.\t组建“兴泰—凡星—中银科技基金联合体”,首期基金规模达500亿,重点投向量子计算、芯片制程材料、工业智能硬件;
3.\t确立“金融准入绿色名单”制度,对进入星城市重点产业链的企业实行融资优先审批、税务先审后报、人才落户绿通机制。
这三项政策,不是空头支票,而是实打实把金融系统当成产业基建的一部分去用。
徐思源在会上首次亮相,态度谦逊但立场鲜明:
“我们不再做金融监管的裁判员,而是发展战略的推进者。”
“下月起,星城市金融管理局将设立‘科技融资服务一体窗口’,同步评估企业融资合理性与政府引导性。”
这话一出,现场各行分行行长纷纷点头——他们看得出,徐思源是带着新任务来的,是新政的执行者。
但更关键的是,会议末尾李一凡亲自强调:
“我们现在不是缺资金,而是缺协调、缺效率、缺担当。”
“要让金融系统成为解决问题的通道,而不是层层上报的障碍。”
“徐思源,如果你在岗三个月,融资通道还堵着,我亲自换人。”
这句冷语,让在场所有人心中一震。
李一凡不再讲情面——他要的是结果,是速度,是制度转化为生产力的真实落地。
金融系统一动,产业系统也跟着加速。
丁旭正式接任财政局局长后,第一时间将星城市“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做出调整:
?\t建立高精尖专项支持基金(对标深圳科技园);
?\t拟定“专项产业红黄牌制度”,对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实行问责机制;
?\t联动发改、商务、科技口,实行“项目闭环督办”机制。
而这一切变化的最大底气,来自李一凡此前推动的财政系统调整。
财政、金融、产业三线合一,意味着星城市真正实现了资源调度能力的全局统一。
省委办公厅收到星城汇报材料。
赵建国看完之后,沉默良久,只说了一句:
“星城,已经从制度样板,走成了发展样板。”
“其他市,还有时间跟上。”
当晚,李一凡独自站在市府办公楼西侧观景平台。
夜色之下,南湾片区灯火通明,三条产业走廊早已灯光连线,一眼望去犹如星辰铺路。
他轻声自语:
“制度,是为了让人可替代。”
“但发展,永远要靠人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