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听完下属的汇报之后,公孙越那张原本就严肃的脸庞瞬间变得有些阴沉,仿佛被一层乌云笼罩着。然而,他不愧是久经沙场的将领,迅速地将这种情绪收敛起来,恢复到平日里那种波澜不惊的状态。只见他缓缓地闭上眼睛,似乎想要隔绝外界的干扰,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对策。

与此同时,公孙越的手指开始有节奏地敲击着大椅上的扶手,发出一声声清脆的响声。

就在这时,一阵嘈杂之声传入了公孙越的耳畔。这帅帐之内并非只有他一人,还有一些副将以及各个官吏。这些人方才都听到了斥候所汇报的情况,此刻正七嘴八舌地议论纷纷。有的在低声探讨应对之策,有的则忍不住破口大骂平州军狡诈阴险。整个帅帐里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氛。

面对如此混乱的局面,公孙越的大脑却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一般,思绪飞速转动着。仅仅片刻之间,他便立刻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此次前来增援的敌军必定是来自右北平临渝的部队!而且,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判断,率领这支队伍的应该是邹家的子弟,而非邹丹本人。

因为如果真是邹丹亲自带队前来增援,那就意味着右北平临渝已然失守,那么他和公孙范在此处驻扎防守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就在刚才,林北麾下的平州铁骑如疾风般疾驰而去,他们的目标是那些残存的“邹”字部队。这些平州骑兵们朝着右北平临渝的方向奋勇追击,没有丝毫犹豫。这一行动无疑表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右北平临渝尚未落入敌手。

然而,就在众人都沉浸在对局势的探讨和谩骂之中时,公孙越突然像是领悟到了某个关键要点一般。

原本紧闭着的双眼猛地睁开,两道锐利的目光闪烁着兴奋与决然。只见他的内心深处正在飞速地盘算着:既然平州铁骑几乎倾巢而出,全力追击援军去了,那么此时此刻的林北大营必然处于兵力空虚的状态!

这个发现让公孙越激动不已。他深知,如果错过了这个绝佳的机会,恐怕就再也难以找到如此有利的局面了。平州铁骑已然离去,这不正是他们突围的最佳时机吗?与其像懦夫一样狼狈逃窜,为何不放手一搏呢?

公孙越暗自思忖道:只要能够将自己手中的兵力与公孙范的队伍成功会合,并集中力量一同向林北那已经空虚的大营发起猛攻,必能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倘若运气足够好,甚至还有可能将林北本人也一并斩杀于大营内。若真能如此,那他公孙越必将凭借此役一举成名,成为天下人瞩目的焦点!

机不可失啊!公孙越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还在喧闹不休的众位官员和将领们,毫不犹豫地高声下达命令:“都给我安静下来!”他那洪亮而威严的声音瞬间传遍整个帅帐,原本嘈杂的场面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紧接着,公孙越深吸一口气,迅速将自己的推断详细地向众人讲述出来。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帅帐内便再次掀起一阵激烈的争论声浪。

一部分人眉头紧皱,连连摇头,表示对公孙越的计划深感不妥;另一部分人却兴奋不已,认为这正是突围的绝佳良机;还有一些人则坚定地主张应当听从公孙越的指挥,直接冲杀林北大营。一时间,各种意见此起彼伏,互不相让,帅帐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公孙越的脸色瞬间阴沉得如同乌云密布一般,额头上青筋暴起。他深知此刻乃是非常时期,必须采取非常手段方能破局。于是,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喝道:“都别吵了!本将军身为这一支部队的主帅,当有决断之权!如今局势危急,容不得半点迟疑,所有人都必须按照我的命令行事!”

尽管有些官吏和将领对于公孙越的观点仍心存疑虑,但他们也清楚此时此刻事关重大,不能因个人意见而延误战机。

于是,他们纷纷闭口不言,默默地点头表示同意,并立即转身匆匆离去,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行动。

而公孙越见众人已经领命而去,稍稍松了一口气。随后,他毅然决然地带着自己的亲卫队伍,朝着公孙范的大营疾驰而去。

与援军相比,公孙越或公孙范所驻扎的大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之处。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公孙越还是公孙范,他们都拥有一座坚固的要塞作为坚实的基础。这座要塞内部配备了各式各样的木制物件,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当平州军挖掘出深深的壕沟时,公孙越和公孙范并没有因此而惊慌失措,因为他们早已制定好了应对之策。

只要他们巧妙地利用要塞中的木材资源,迅速搭建起了一座简易但却十分实用的木桥即可。而且,这座木桥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拆卸,既方便了己方军队发起进攻,又能够确保两座要塞之间人员和物资的顺畅往来。

尽管林北麾下那些来来往往纵马监视的斥候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即便他们立刻返回禀报给上级,然后再次马不停蹄地带兵赶到搭建的地方时,所耗费的时间也足够让公孙越安全无恙地抵达公孙范所在的要塞之中了。

正因如此,这些斥候们无奈之下也只能偶尔放几发冷箭,试图对公孙越一方造成些许干扰和困扰而已。

没过多久,公孙越便顺利且快速地到达了公孙范的要塞。不过,虽说这里被称为要塞,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一个规模较大一些的营地罢了。不管是公孙越还是公孙范的营地,都是这般模样。两人见面之后,甚至连半句多余的寒暄话都没有说出口。公孙越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向公孙范阐述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计划。

面对自己的这位族亲,公孙范也没有任何反对的想法,两人本就是同宗同源,何必此时闹内讧,让外人看了笑话。

公孙范选择支持公孙越的计策,毕竟他们二人的实力和才能难分伯仲,公孙范也无法说出其中的缺点,只能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