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317章 铜钟(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过幸运的是,一直到模范表面的温度可以接触,也没有发生预想中可能爆模的情况——熊山和熊土对内范外范的制作还是非常合格的,尺寸很精准不说,处理的方式也完全达到了熊洪的预期。

时间在众人焦急的等待中缓慢地流逝,为了保证不会因为开模太快引起裂纹,熊洪还是按捺住自己焦急的情绪,让大家保持冷静,直到熊巫也从部落赶来,这才决定开模。

“族长,这里准备的差不多了,是不是……”

熊山拿着一柄“力量+10”的青铜锤,神色激动地来到熊洪身边,期盼地看着熊洪,“已经晾了三天,应该冷却下来了。”

“嗯,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开模吧!”熊洪又一次检查了一遍外面的模具,发现温度已经凉了下来,便决定不再等待。

“好!”

兴奋的熊山举起铜锤,便朝着模范砸去,看得熊巫直心疼,这些模范,也是部落花了极大的代价和工夫制作成的,原本以为还可以继续使用,没想到居然是一次性的。

可泥范的价值跟铜钟相比,就小了许多,熊巫知道泥范虽然也花费了很多心思,但毕竟是泥模,砸掉也不是难以接受。

很快,泥模外壳便被从顶部薄弱的地方敲掉一块,露出一丝金黄色的金属,这时,熊山也放下了青铜锤,转而用一柄更小的铁锤小心地敲击旁边干燥的泥土,防止把铜钟给敲坏——要真是敲坏,不用熊洪说,他自己就想躺到坩埚被送到高炉里熔炼了。

“出来了出来了,都小心点。”

熊木站在坑边,焦急而又兴奋地说着,冶炼坊的事情,他并不是太熟练,只能看着熊山熟练地拆着泥模,不过随着打开了一道口子,泥模脱落的速度也越来也快,不到一刻,外模被全部拆下,露出一座“金光闪闪”的青铜钟出来。

“成了!”

熊洪高兴地捏起拳头,在空中狠狠地挥了一下,而看到族长这样的表情,周围的工匠们也都明白了,这铜钟已经铸造成功了。

跟后世熊洪见到的灰黑色的青铜器颜色不同,刚刚出炉的青铜器,都是这种跟黄金一般的亮色,在周围火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

熊巫走下地坑,小心地抚摸着铜钟表面凸起的文字和花纹,除了几处浇注口需要打磨外,其余的地方看起来都非常平滑。

站在高大的铜钟面前,看着上面一排排整齐的文字,还有标志着熊部落的一个“熊”字,熊巫只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让他鼻子一酸,激动的眼泪开始往下掉。

铜钟顶部有两个相邻的拳头大小的圆孔,是用来加装钟钮的,此时也被用铁链捆住,在众人的拉动下,铜钟缓慢地向上升,离开地坑,被吊到一米高的位置时,早有族人将准备好的石块垫在两边,将钟支起来,钻到下方将内芯给掏出来。

内芯本身就有些松动,铜钟吊起来之后,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内芯就断成了好几节,从里面掉了出来。

浇铸钟钮就方便了很多,将铜钟翻过来,清理干净里面残存的泥土后,又倒入了一小坩埚的铜汁,穿过顶部两个孔之后,又在更上方连接到一起,成为了一个整体。

这样浇铸出来的铜钮,只要绑上绳子或者铁链,就能很牢固地悬挂在钟楼上,就算用上很久,也不容易断裂。

“很好,很好……”熊洪看着眼前一人多高的铜钟,此刻也非常激动,甚至没有理会周围早已欢呼成一片的族人。

他径直走到铜钟面前,手指在“熊”字上轻轻地摩挲着。整个铜钟仿佛略带一丝余温,摸起来并不冰凉。

得益于浇筑前在内外模范里涂抹的油脂和草木灰水,让模范表面显得光滑,虽然摸上去还有一些颗粒感和凹凸不平的地方,但从稍远一点来看,几乎没有什么肉眼可见的瑕疵。

熊山指挥着族人用锉刀一点点地将一些模具缝隙里溢出的铜汁给锉干净,并且里里外外,都用油脂给涂抹了一遍。

虽然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减缓氧化反应,但至少也要试一试,熊洪可不希望刚刚铸造出来的金黄色的铜钟,过不了几天就变成那种灰黑色的青铜器。

“族长,这钟?是不是成功了?”

熊巫有些不可置信,虽然周围的族人都兴奋地手舞足蹈,但直到熊洪笑着走到他的面前,他才从这种奇妙的感觉中“醒”了过来。

“没错,成功了,非常成功!”

熊洪高兴地点着头,这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以这座铜钟为界,熊部落终于掌握了更大、更复杂器具的浇铸方法。

并非是熊洪好大喜功,将几千斤的金属用来铸造这样一个东西,他是想通过对大型器具的铸造,来提升部落的冶炼、铸造水平。

现在的熊部落,不管是农具、武器或者生活用品,用到金属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势必会对技术有更高的要求。要想提升冶炼技术,就必须不断地尝试不断地铸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举全族之力来铸造这样一个“大家伙”,只要参与的匠人,都能获得很大的提升。

部落对于这些匠人,可是非常重视的,熊木、熊山、熊杰这些人,几乎现在都成了部落独当一面的人才,还有更多的村长、队长们,也都是从部落各项工坊里“进修”过的。

从计划铸造开始,到造成的二十来天里,熊洪和部落的匠人们,几乎就没有闲下来过。

首先就是绘制图纸、设计钟身的文字花纹,这部分相对简单,但要求也高,毕竟是熊部落第一件大型的器具,就算熊洪想要简单一些,但熊巫等人却非要追求完美,经常是只要有哪些笔画或者图案有瑕疵,就换掉重新写。。

而除了熊洪之外,部落绘图最好看的几个巫,也都被“抓”到冶炼坊院子里的住宅内,整日地关在里面,画出最符合熊巫要求的图样——熊洪无所谓,只要是制作出来,能用就行。

其次是计算铜锭的重量、比例,这些由熊黑带着几名“第五段”的族人们一同计算。并且设计制作的导轨、吊装工具,也需要这些人进行更精确的计算。

然后是对冶炼现场的人员分工,要说这次铸造成功,熊木无疑功劳最大。在现场,将高炉、保温炉、导轨导流槽等工作,以及把熔炼、浇铸、封堵等流程安排的井井有条,每组之间互相配合、衔接流畅,整个铸造过程显得顺利无比,避免了很多可能发生的问题。

原本熊洪最担心的浇铸中断或者模范移位的事情,也根本没有发生,这些细节上的东西,也是族人们一步步地检查、不厌其烦地调整,才得到的结果。

……

铜钟铸成,打磨完毕之后,就要往部落里运送了。

在这二十天里,被选为建造“钟鼓楼”的位置,已经用石块和砖瓦堆砌了起来,粗大的木架搭在建筑物旁边,上面捆绑着铁制的滑轮,就等着将“熊山钟”给吊装到上面。

两条互相垂直的道路,也从钟鼓楼出发,延伸向四个方位。

如何将铜钟运过去,倒是让熊洪有些头疼。

毕竟近五千斤的重量,普通的马车和牛车根本承受不住,别说运走了,不被压散架就说明车子质量非常好。

为了解决运送的问题,熊洪等人只能另辟蹊径,利用路上的积雪,制作了一个比爬犁大上很多的雪橇,前面由几匹马一同拉着,缓缓地向部落走去。

吊装是在下午,吃过饭,几乎所有的族人都从围墙里出来,聚集到了旷野上,围观安装铜钟的场景。

钟鼓楼所在的位置,只是一个还没有打地基的院子,目前才把楼的主体建设完工。

楼体底部是个正方形,边长六米,高度在八米左右,因为要承受铜钟和上层建筑的重量,底部全部用坚硬的石头和泥浆等砌成,墙体厚度则按照熊部落的建筑标准,达到了一米二厚;

钟楼分为三层加一层,底部是安放滴漏的地方,用于计时;院子里规划了一处放置日晷和圭臬的地方,用于校正时间是否有偏差;

第二层则是敲钟人休息的地方,同样有个滴漏放在中间,用于早晨和晚间的敲钟时间参考。

第三层就是放置牛皮大鼓的地方了,大鼓的声音也可以传很远,而且配合着钟声,也能传递更多的信息给远方的族人;

而在三层往上,则是一处类似亭台的地方,以房间的四棱为柱,做成了四面开窗的阁楼样式,平时窗户都开着,到天气不好或者夜晚的时候,就会把窗户关上,延缓铜钟的锈蚀。

有了铜钟如果不放上去,熊洪总觉得有些遗憾。所以当铜钟运送到部落的时候,他便没有怎么耽误,直接让人把铜钟运送到了钟楼这边。

巨大粗壮的木架,在族人们的搭建下,形成了一个简易而有效的吊装设施,通过顶部安装的滑轮,十几个强壮的族人一起用力,一点点地把铜钟给吊了上去。

还好顶部的空间够大,虽然钟楼越往上修面积越小,但在四楼也有个三米五宽,足够站下十几个族人,早已等候在此的族人们,将铜钟身上绑着的绳子使劲拉住,在底下族人的配合下,将铜钟放置在木板上,木板下面则铺了一层圆木杆,在木杆的滑动下,将铜钟移到了吊钩下方。

吊钩并不是压在墙体上,而是两侧都有一个厚实的砖柱,把用铁棍包裹一圈的栗木横在两座砖柱中间,栗木已经用铁箍箍紧,非常结实,而在栗木中间,一个巨大的铁钩挂在上面,等着挂住铜钟的种钮。

十几个族人一起使劲,抬起厚实的钟裙,把铜钟往上举,其中一名族人则将圆木开始调整,当铁钩挂住钟钮的那一刻,便让周围的族人放下。

圆木与两侧的砖柱挤压,发出“吱呀”一声。

“族长,挂上了!”

族人们探出头,小心地跟楼下的熊洪等人挥着手,熊洪听闻,立马上前,几步走上楼梯到达四层。

撞木在铜钟北面,用两根绳子挂着,与地面平行,撞击的一端,用一块兽皮包裹着,防止将钟身撞变形。而在钟身身上,专门预留了一块用来撞击的地方。

熊洪难掩内心的激动,前世在各个景点,都没有体验过撞钟的感觉,让他颇为遗憾,没想到在这里,敲响熊部落第一声的“殊荣”,就这样得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咚~咚~咚~”

站在四层的族人们只觉得一股巨大的声音传来,让他们耳朵里面震的生疼,熊洪也不例外,便放弃了继续敲钟的念头,往楼下走去。

钟声悠扬,楼下的族人们听到的声音就小了很多,但传的更远,就如同远处的惊雷,越过无垠的旷野,传到熊部落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