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五,天空中飘扬起鹅毛般的大雪,熊洪带着一干工匠和学徒,前往冶炼坊,准备对铜钟进行浇铸。
出发前,熊巫特意带领“巫师队”在宗庙门前的祭台上,献上三劳,并以古朴、晦涩而又悠长的祷文,祈求上天对熊洪一行人的祝愿。
自从十月下旬开始第一场降雪以来,天气便一天冷似一天,彘鬃裹着厚厚的兽皮大衣,连同十几名被挑选出来的年轻强壮的族人,跟在熊洪后面,而白茅高举着象征部落的大旗,走在最前方。
一行人沉默而又坚定地走在路上,天地之间寂静无声、苍茫一片,只有这支灰黑色的队伍在田野里移动。
软木底的鞋子踩在还没有多少积雪的地面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让彘鬃很是振奋。
“族长把你挑进他的护卫队,你可要好好干,别让族长失望!”
得知消息的彘巫笑的脸上的褶子都快布满了脸庞,他高兴地拍着彘鬃的肩膀,将叮嘱的话又说了一遍,“护卫队就是保护族长的,无论如何,哪怕是死,也不能让族长受伤害。”
彘鬃坚定地点了点头,来部落也有几个月,对熊部落里面的各种规定和要求,他也基本上掌握了一些。被选中到族长的护卫队,除了农忙的时候需要帮忙干活,剩下的时间里,大部分都是跟在族长后面,不仅能学到很多东西,还能给族长留下好印象。
虽然彘鬃在一行人中个头最矮,但穿上才下发下来的衣服,闻着上面淡淡的油脂味道,却也让他感觉骄傲,身型也不自觉地笔挺了起来。
而整个护卫队二十人都穿着相同的服装,整齐划一的动作,也让身处其中的彘巫没来由的感觉到一种自豪。
部落本部与铁山煤山的冶炼坊相距并不远,中午时分,熊洪便抵达了这里。
“族长,你们过来了。”
熊木和熊山早早地就到了冶炼坊,虽然这里离本部有个十来里,但天刚亮,他们就带着木工坊和围墙冶炼坊的年轻匠人开始出发。他们需要更早地到达冶炼坊,帮助留守在这里的工匠,做好制作铜钟的各项准备。
一块块泛红的铜锭、灰白色的锡锭被堆放在冶炼高炉的两侧,炼焦完成的煤炭,也被盛放在竹筐中,等待着燃烧。
冶炼坊里面,五座冶炼炉在北边排成一排,每个相距三米;旁边则是五座才建好的保温炉,如同砖窑一样,配比、融化好的铜锭和锡锭溶液会暂时放在里面保温;
五座冶炼炉上方,还有几条铁链绑在木制轨道上,与下方的木轨道车平行。这些导轨和木车,也是熊木熊山这几日不断建造出来的。
今天聚集的工匠,几乎把部落全部的木匠和铁匠都给调集了过来,差不多有七十多人,这些人经验丰富,也实际参与过很多次部落青铜器的浇铸。
为了提前让这些工匠们熟悉铸造流程、练习配合度,熊木和熊山两人,这几天也制作了几口小一些的铜钟,并按照铸造铜钟的流程和环节不断演练,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不过有了这几次的经验,这些新老工匠都不再害怕,而是能够按照要求,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也知道自己在接下来的浇铸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事情。
冶炼坊里,所有与浇铸铜钟无关的东西全部被搬到其他房间,这里只留有几座冶炼炉和保温炉,以及摆在空地中央的大坑中、上面刻满文字的泥模内芯。
内芯经过烧制之后,整体变得非常坚硬,而且在表面还刷了好几层的矿物和植物汁液,又抹上一层油脂,虽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以往青铜器的脱模,也会经历这一步。
将内芯固定好位置之后,便是按照顺序、编号,将外部的模具给一圈圈地码起来,围绕在内芯周围,并在相邻的两块外模中间,用一层泥土作为粘合剂。
“都固定好了吧?浇铸的时候可千万不能让模具移动走了,”熊洪看着亲自检查的熊木,又一次叮嘱道,“底部再加固一点,别漏料。”
“放心吧族长,这次绝对不会出问题,”
熊木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一大早,内芯和外模就小心地进行了加热,内芯刚刚清理出来还是很烫的,熊木此刻也只能穿着厚实的皮衣,保护自己不被烫伤,不过汗水就止不住地往外流。
“好,能固定住就行,”熊洪点点头,“怎么样?内部的尺寸能保证厚度一致吗?”
熊洪最担心的,就是浇铸中出现的各种意外,尤其是厚度不一致的问题,就算铸造了出来,那两侧的重量也不对。不仅敲出来的声音很不对劲,基本上也就宣告了此次劳师动众的铸造任务失败,那就太打击士气了。
“放心吧族长,我们是一层层地摆放外部模具的,每一块我都测量过了,而且在外面标记了位置,全部固定牢固了,”熊木抄起水杯,仰头一饮而尽。
内芯与外模中间的空隙,就是要浇铸的地方。
为了保证铜汁流到模具里时,不会因为浇铸口太高而迅速降温,导致受热不均匀,熊洪特意叮嘱熊山,在外部模具上,每隔四十公分,便开出两个口子,用来浇铸铜汁。
这样一来,先从底部浇注口,沿着导流槽将铜汁倒进去,等到这一层满了,就迅速撤掉导流槽,用提前准备好的石棒堵住浇注口,再继续从更上面的浇注口进行浇铸。
一层层的浇铸,既可以让铜汁不会从那么高的高度浇下来,从而损坏里面的内芯,也能保证各层之间的溶液分布相对均匀,减少气泡和缝隙,提升铸造的成功率。
虽然在脱模后还需要再对各个浇注口进行修整,但这个事情就简单了很多,不像浇铸这么麻烦。
“族长,模具这边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浇铸。”
熊木和熊山共同来到熊洪身边,指着浇铸坑中,两米多高的一个“大土堆”,“浇铸时,头两锅铜汁先沿着坡道运下去,然后顺着导流槽注入进去,接着需要有人封堵底部的浇注口,剩下的三锅紧接着注入、再次封堵,预计要浇注十锅铜汁。”
“多准备一些,防止不够。”
为了保证浇铸一次性成功,虽然计算下来只需要十锅,熊洪还是决定多准备一些,防止到时候有哪里泄漏导致浇注不满的现象出现。
“准备好了,就开始熔化金属锭吧,记得,每锅的配比要保证不会有太大的差别。”
“好的族长,我们已经提前将铜锭和锡锭的重量称好,基本上是每七斤铜锭,搭配上三斤锡锭。”
“嗯,这个比例很合适,就这样,开炉!”
熊洪一声令下,族人们便立刻行动起来,提前称好的铜锭和锡锭,被投入到已经预热过后的坩埚中,随后放置到火炉中予以加热。
透过炉子的观察小口,熊洪远远地观察了一下,在高温下,锡锭已经融化成一滩银白色的熔液,而铜锭也开始变红,缓缓地沉入熔液中。
滴漏过去了两刻,熊山观察了其中的一个炉子,看到里面的铜锭全部熔化完毕,大声喊道:
“开始搅拌!”
为了避免青铜熔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正在熔炼的高炉是不可能让族人经常打开顶部的,这时候只能通过侧面的几个小孔,将特制的铁棍穿过去,快速地在坩埚里进行搅拌。
金属锭熔化成了液体,搅拌过后,里面含有的一些杂质漂浮在液体表面,被用特制的铁棍给清理了出来。
又过了一刻,熊山和熊木都觉得熔液已经混合均匀,便来到看着地坑里铜钟模范出神的熊洪身边,“族长,青铜液已经全部准备好。”
熊洪面色如常,此时也顾不上考虑可能的失败,他又迅速地回想了一遍流程,发现一切正常后,便点点头。
“浇注!”
“浇注~!”
第一个炉子旁,早已守候在炉子旁边的族人,闻言立马打开高炉侧边以及顶部的炉门,先将烧的通红、里面翻滚着深红色铜汁的坩埚给移出高炉,接着将悬在顶部的铁钩挂住坩埚,小心地放在底部的车子上,缓慢地让坩埚沿着导轨移动到浇注地。
地坑这边早就做好了准备,导流槽搭在坑边,匠人们缓慢地倾斜坩埚,将里面的熔液沿着导流槽引入到模范里。
“下一锅准备!”在注入一半的时候,熊山便让第二炉做好准备,听到熊山的吩咐,第二炉也打开了炉门,将坩埚吊起,缓慢地往注入地移动而来。
“堵住注入孔!”
高温让所有人都大汗淋漓,但此刻没有人有时间去擦额头上的汗水,全都死死地盯着手上的工作,待在坑底安全地方的族人,闻言立马将导流槽移开,将两侧的注入孔堵住,接着再次调整导流槽,让其接入更上方的注入孔。
“继续浇注!”
随着一锅锅铜汁的注入,铜钟外面的模范温度也越来越高,熊洪几乎连靠近都无法靠近,但最后的浇注,几个族人还是咬牙坚持着,直到将最后一锅铜汁也浇注进去。
“现在呢?现在要做什么?”
火炉依旧在点着火,但炉子里已经没有金属需要烧制了,熊山便向熊洪问道。
“你们原来什么冶炼计划?如果有,就继续冶炼,没有的话就把这些收尾工作给做好,只要注意安全,别让族人靠近这里就行。”
模范这边的温度还是很高,并且为了保证浇铸出来的铜钟不会因为温度急剧变化产生裂纹,需要缓慢地降低温度,所以光是冷却,就需要至少两天。
而这两天时间,熊洪几乎就待在冶炼坊这边,随时注意可能发生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