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很明显,衙役们只在老叟夫妇口中,他们孙女被拐时的早市附近,找到这几块疑似小女孩被拐前所穿衣裳布料。
由此可见,他们口中只是一不小心走丢了的孙女,的确被人拐走。
就连拐走人后,在被拐地点处留下妇孺孩童的几块衣裳布料,以此向衙门表示,不用白费力气,人是被他们拐走的。
这般猖獗至极的做法,都与前面几十个被拐人口如出一辙。
既然已经彻底可以肯定,老叟夫妇的孙女是被那伙隐藏极深,早有预谋的贼寇团伙给盯上了。
衙役们本心不坏,只是想让老叟夫妇俩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做好他们孙女十之八九回不来了的心理准备,以免他们整日翘首以盼,期盼越大,失望越重。
到时候迟早有一天,他们整副身子骨会被拖垮。
与其这样,还不如早在一开始就做好最坏打算,能找回来自然最好,倘若找不回来,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只可惜,老两口身子虽虚,内心却是格外倔强。
当初他们前往衙门报案之时,衙役便好心提醒过他们,不要太过乐观,还向他们着重介绍了下。
那伙隐藏极深,势力庞大的“略卖人口”贼寇,他们势力范围有多广。
通常来说,他们拐走的潼川府内妇孺,都会被卖往别处,可能是去潼川府路内某个穷山恶水的偏僻村落里给人当媳妇。
也有可能是去潼川府路外,某处锦衣玉食的大户人家里给人做丫鬟。
甚至有可能是在某处热闹非凡的街边市集旁,以缺胳膊少腿,完全陌生的丑陋面容示人,跪倒地上乞讨。
总而言之,以他们“神通广大”的本领,要是真有那么好找。
不用老叟夫妇俩多说,他们衙门里的衙役早在那伙贼寇拐走三五个人之时,就出手一举将他们缉拿归案了。
现如今既然没有将他们缉拿归案,自然是因为那伙贼寇太过棘手。
至于具体棘手在什么地方,无论老叟夫妇俩如何追问,衙役们始终是那句公务涉密,无可奉告。
也正因如此,老叟夫妇俩才会一直不死心,固执认为他们孙女还有救。
只要面前这群衙役肯尽心,再多努力尝试下,他们孙女很快就能被找回来,那么该如何让他们尽心尽力呢?
给他们送钱试过了,可惜没什么用。
就他们这老胳膊老腿的,能有多少钱送出去?以后日子还过不过了,饭吃不吃?
再者说,那群衙役还真没老叟夫妇俩想的那般唯利是图,鬼话连篇,这事确实不是用点钱就能搞定的。
别说他们俩紧咬牙关掏出来的那几贯钱棺材本搞不定。
哪怕再来几千贯钱,依旧没用。
也不知道该骂这老两口,一个比一个死心眼,还是该心疼他们,可怜他们辛苦忙碌大半辈子。
谁料到了临进棺材前最后一脚之时,本该他们好好享受的天伦之乐。
硬是被人活生生拆散开,打碎掉。
三年前,他们儿子,儿媳先后染病去世,那是老天爷不给面子,硬要折腾他们家,任谁来都不好使。
他们咬碎牙齿,强撑着“一口气”,倒也能往肚里咽进去。
可现如今呢?那伙天打雷劈,不得好死的人贩子们,竟然要把他们老两口活下去的最后一口气给搅散。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好!既然他们不肯让自己这两把老骨头活,那不活就不活了!
老叟夫妇俩,要钱没有,要命倒是有两条,随时随地可以让他们取走,老两口枉活大半辈子。
还真就不相信如今这世道,彻底没有王法,没有天理了!
光天化日之下强抢孩童,略卖人口,他们敢在这潼川府里无法无天,老叟夫妇俩就去请能治他们的天出来!
若是府里的青天大老爷还拿那伙贼寇没办法,那他们大不了跑到临安府去。
跑到天子门前告御状!有本事他们就去让天子也包庇他们,他们要真有这本事,直接把自己弄死算了。
就这黑天狗日的,老两口还不如指望死后投胎,投个好世道当人去。
怀揣着这样……几乎没想活的念头,老叟夫妇俩整日天不亮便起床,带足一天吃的馒头稀饭。
互相搀扶着走到潼川府衙门,大门口石阶下方,一坐就是一整天。
他们本来打算敲那府衙大门两侧,摆放着的鸣冤鼓,只可惜门前守卫衙役认得他们,知道他们俩来干嘛的。
故而眼疾手快,将那鼓给搬进衙门里去了,还找借口说鼓有问题。
刚好近两日敲不得,鼓没修好。
见此情形,老两口即便气的咳嗽不止,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大宋律令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写着,百姓凡有冤情需要上诉者,皆需敲响衙前“登闻鼓”传达。
不得强闯衙门,如有冒犯,一律按谋逆贼寇论处。
叹奈何,上有律令,下有对策。
大宋律令是规定了衙门官吏不得阻挠百姓上诉冤屈不假,但它也没规定,不能让那“鸣冤鼓”出现毁损啊!
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有禁止看情况。
因为这些正常损耗原因,暂时耽误两天,能有什么大问题?
倘若在修鼓的这两天时间里,恰巧原本想要上诉冤情的百姓,恍然大悟,发现是自己误会了衙门主官的公正英明。
事后反悔,没有冤情需要上诉,那才叫皆大欢喜。
而负责促成这一皆大欢喜局面出现的,当属衙役小吏,也正因如此,才会有衙门中人“护送”老两口回家的场景上演。
没办法,谁让老叟夫妇俩年纪这么大呢?俗话说的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从情感道德层面考虑,谁家里还没个需要人侍奉的老父老母了?又有谁敢说,自己以后不会变得像他们这般年老体衰?
到那时候,被欺负的人若是换成他们自己,谁心里能好受?
尊老爱幼历来为华夏民族传统美德。
再者说,从道理层面考虑,别看老叟夫妇俩年老体衰,身子骨弱的一推就倒,关键他们命还脆啊!
关系人命无小事,如果有,那也只能说明这世道的确烂进骨头缝里了。
更何况又是在府衙大门前这一特殊,敏感地带,别说衙役们不敢用粗暴方式推搡,驱赶老叟夫妇俩。
甚至于连句重话都不敢对他们说,生怕他们哪口气没喘上来。
到时候就是真的飞来横祸了。
说起来还颇为可笑,岂止老叟夫妇俩拿眼前这群,皮笑肉不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衙役们没办法。
看见他们就心烦,还得被他们恶心。
对这群整日累死累活,口水唾沫说干了都没口茶水喝的“可怜虫”而言,他们内心又何尝不是如此想法?
衙门查不清案子,缉拿不了贼寇,关他们屁事啊!
又不是他们拐卖的老两口孙女。
平日里这么多腌臜破事,银子好处他们是半点没见着,责任骂名他们是一点没少背。
头顶那些大人物做的孽凭什么要让他们来偿还?底下那群市井小民翻的白眼又凭什么要让他们来承受?
他们难道不想早点抓住那群不得好死的人贩子吗?
他们家里难道没有娘子儿女要养吗?
碰到这种油盐不进的老倔骨头,还一碰就是碰两个。
任凭他们好话说尽,道理讲遍,老叟夫妇俩全当癞蛤蟆放屁,一心要找知府大人还他们公道。
他们也不动脑子想想,自己这群人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到底听谁的命令做事?
要真有青天大老爷愿意见他们,愿意还他们个公道,自己又不是没进去禀报过,关键有人愿意吗?
他们俩不怕死,觉得大不了跑去临安府,一层一层往上告。
告到最后,天子门前告御状!
总有人愿意帮他们,愿意还他们个公道,还他们个白嫩丫头吧。
他们想找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可他们最后死了的尸体,总得自己找个合适地方埋进去吧,不能摆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街上影响活人。
更不能绑在自己一家老小赖以生计的饭碗上,绑在自己背上拖着,拦着不让走路吧。
做人讲点道理,讲点良心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