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儿走进来,恰好看到裴乐瑶在镜子面前摆弄自己的身姿。
在她眼中,太女殿下是这天底下最貌美,最有魅力的女子。
只是太女殿下智慧超穷,武艺超绝,完全掩盖了他的容貌,反而让人看不到她容貌的卓绝。
洛公子在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太女殿下开始关注自己的身材和容貌了。
太女殿下也开始思春了。
佩儿感觉到无比的愉悦。
看来洛公子深得太女殿下之心啊。
女为悦己者容。
只是,她该跟谁说起这件事情呢?该给太女殿下找一个驸马了。
是跟安妃娘娘说呢?还是跟谢先生说?
这两个人好像都压不住太女殿下。
要不还是找张启年吧?
佩儿打定主意,决定私底下跟张启年谈一谈太女殿下的私人问题。
裴乐瑶哪里知道佩儿看到她照镜子,就有了这么多千回百转的想法。
其实,她照镜子只是觉得自己穿越过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差点快要饿死的豆芽菜,这些年过去,竟然把自己养的这么好。
一个女人不论之前的生活环境有多难,都要学会把自己养好的能力。
因为先天的东西谁也无法左右,是每一个人都无法选择的。
可后天努力把自己养好,养的出色,有魅力,自信,这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强者从来不抱怨环境,强者只知道培养自己。
“佩儿,去喊一下张先生,就说我要见他。”裴乐瑶转头对佩儿吩咐道。
佩儿笑着连连点头。
裴乐瑶不知道佩儿为什么那么开心?
佩儿之所以开心,是觉得,她和太女殿下太有默契了,她刚想到张启年,太女殿下便吩咐她去喊张启年。
于是佩儿亲自去内阁的办公房去见张启年。
佩儿来到内阁办公房的时候,张启年正在有条不紊的吩咐手下做事。
“佩儿姑娘来了。”张启年抬头看了佩儿一眼,打了一声招呼。
“是太女殿下有什么事情吗?”
佩儿应了一声,“太女殿下让张先生去勤政殿见她。”
“嗯,好,我把这点事情处理完就去。”张启年应了一声,又开始稳如泰山一般处理手中的事务。
一刻钟之后,张启年随佩儿出了内阁的办公房,往勤政殿走。
“先生,我跟你说一件事情。”路上,佩儿饶有兴致的说道。
“佩儿姑娘有什么事情要讲给老夫听。”张启年也是一副兴趣盎然的模样。
张启年这般大年纪的人,还能对佩儿要讲的事情满是兴趣,可见把情绪价值拉满了。
“刚才我看到太女殿下在照镜子。”佩儿说道。
“太女殿下有多美,张先生应该也知道。”
张启年回想起裴乐瑶的容貌,点了点头,“确实很漂亮。”
因为裴乐瑶其他方面的才华太出众,掩盖了她容貌的美。
“太女殿下从来也不主动照镜子的。”
“今日却搬了一个大大的铜镜,不仅照脸,还照身段呢。”佩儿煞有介事地说道。
“哦……”张启年拉长音调,眉梢扬起,满有兴趣的模样。
“今年太女殿下可十八岁了。”
“奴婢想着,安妃娘娘和谢先生力度都不够,还是先生在太女殿下心中的位置更重要,所以这件私事我就想跟先生交代一二。”
张启年狡黠一笑,“佩儿姑娘不愧是跟在太女殿下身边的人。”
“忽悠人的本事也是如此高超。”
佩儿尴尬一笑,“我是发自内心的。”
“老夫记下了。”张启年说道。
如果裴乐瑶是个男子,十八岁了,选一个太子妃再正常不过。
可太女殿下是女子。
女子可以坐上太女之位。这件事情张启年倒是很容易就能接受,可是女子选妃这种事情,他还是有点难以跨越心中那道坎。
“这件事情急不得……”张启年对佩儿强调一句
“我明白!”佩儿默契的点头应下。
佩儿也知道,现在的太女殿下与以前的六公主可完全不同了,太女殿下将来是要做女帝的。
张启年步入勤政殿,裴乐瑶瑶没有让他行礼,拉着他坐下,然后将自己新写的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方案,这两本册子摆在张启年的面前。
“先生看一看,这样做行不行?”裴乐瑶满是期待的问道。
张启年满是好奇的打开裴乐瑶写的册子。
裴乐瑶写的一首漂亮的簪花小楷,而且力道十足,字中似乎还能感受到剑气。
他微微仰头看向裴乐瑶,想起佩儿刚才问他的话。
太女殿下确实是惊才绝艳的女子,就单拿出容貌来,放在整个大周也难有出其右者。
可太女殿下其他方面的才华太过于光芒四射,反倒让她的容貌显得黯淡无光。
“先生在想什么?快看呀!”裴乐瑶催促道。
张启年干咳两声,因为盯着裴乐瑶太久,而觉得尴尬。
然后他收回神思,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这两本册子上。
集体经济实施方案这本册子已经让张启年震惊不已。
他也曾经想过,如何让老百姓抵抗地主豪强兼并土地。
可思来想去终究没有好办法。
因为最终都会落到某一个人的头上。
如果这个人为国为民,那自然会极力抗拒地主豪强兼并百姓的土地。
如果这个人贪污受贿,被地方豪强收买,那便成为他们兼并土地的帮凶。
而裴乐瑶的这个实施方案似乎从制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当然,集体经济实施方案也有弊端,比如村长与县衙的官员联合起来吞并老百姓的土地。
可是,这么做他们所要经历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
土地归了一个村集体,那么这个集体内的村民就绑定在了一起,成为了一个利益集团。
而老百姓又有使用土地的权利,享有土地上所有的收益。
“先生具有居庙堂之高的眼界,也有地方治理的经验。”裴乐瑶虚心求教。
“你帮我看一看这两份实施方案是否可行?”
裴乐瑶把这两种制度搬过来,担心水土不服。
大周与现代还是有很大差别。
而张启年生活在这个时代,他既做过宰相,也治理过一个州府,更了解大周的情况。
他如果认为可行,那就有了可以实施的可能性。
“这是我临时想出来的,定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先生拿回去帮我再完善修改一下。”裴乐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