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勘尘路 > 第280章 道山绛阙知何处(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0章 道山绛阙知何处(十七)

第280章 道山绛阙知何处(十七)

韦宗是原枢密院副使,又是韦家家主。走过重重庭院,陈澈和白岭才得以见着韦宗。

“陈侍郎?”韦宗一袭白衣坐在水榭中间,他也已经快七十了,可保养适宜,身边环绕着几个年轻貌美的婢女。

他摆摆手,让婢女退下,指了指边上的椅子,“坐下说。”

韦宗坐直了身子,看着陈澈,“你说你要询问杨无敌的事情?”

陈澈没有回答,而是拿出了一份文书慢慢念道:“圣主垂鉴:臣韦宗昧死谨奏。窃查杨无敌陈家谷殉国一案,兵部所呈战报多有抵牾。今冒斧钺之诛,沥血剖陈三异。”

韦宗眼神一变,“你怎么能拿到这份折子?它不是应该被销毁了吗?”

“销毁?”陈澈停了一下,“你为什么认为它应该被销毁了?”

“杨波说了,这事儿是圣上亲自下指示,让我别上折子了,免得招惹圣上不快。我还以为他会把折子毁了。你从哪里找来来的?”

白岭回道:“您这份折子和杨大人其他的折子一起放在他封存的军机要事的账册里。”

韦宗皱了皱眉,“杨波到底什么意思?”

陈澈翻了翻他的折子,继续道:“我读了你的折子,你对杨无敌战死一事存有三处疑问。”

“对。一是粮草的问题。三司存档载,雁门仓七月存粟九万石,但奇怪的是,粮官施峻没有在杨无敌迁百姓之前拨发粮草。。我验算过,陈家谷至金州路程,若循原定官道,杨无敌军队存粮足支五日,没有辽军的伏击,他们也会有粮食短缺的情况。我认为西路军粮官施峻安排有问题,哪怕没有害人之心,他也得判个渎职之罪。”

“其二,是杨无敌的线路问题。我总觉得杨无敌不走蓝家湾改走陈家谷定有其他的原因。带着千余百姓,自然是路程越短越好,再加上他粮草不足,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几乎不可能风险绕走那么一大圈,一定有其他迫使杨无敌不得不走陈家谷的原因。”

“其三,北辽南院大王奚翰霆为什么会出现在陈家谷?我觉得不像是意外。”

陈澈默默地说道:“路线不对是不是?”

韦宗眉头一动,“你也看出来了?”

陈澈摇摇头,“不是我看出来的,是同样在战场的将士觉察出其中的问题。看来,大家的眼睛都不是瞎的。”

他又看看韦宗折子最后写的话语,“昔年唐河店妪犹能毙契丹,况杨无敌乎?今辽人饮马桑干河,而枢府案牍间鬼影幢幢。臣恐陈家谷折戟非战之罪,实乃有人欲借北辽刀锯,断我大启脊梁!”

韦宗自己也看了一眼,“杨枢密使看折子将我叫去,他说先帝亲自下的指令,让施峻缓了五日送粮。”

“我哪能信这话,非要让他给我说清楚。他给我看了施俊递交上来的文书,白纸黑字写着送粮的日期和地点都是二十日后的金州。说明什么?说明先帝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提前把粮草给杨将军,而是要在他们忍饥挨饿抵达金州以后再把粮草给他们!”

“朝堂上的那点心眼儿用到了战场上。我,能怎么办?”韦宗气得将手里的金酒杯一下扔到了湖中,看的白岭好不心疼。

“坏事做绝,自然有天收!”韦宗咬牙道:“先帝........”

显然他不敢往下说先帝的事情,一下又道:“你看嘛,杨波早早就病死了。我去他家吊唁的时候,他长子还告诉我杨波是自己寻思,他什么药也不吃,就这么躺着等死。哎,你看看。所以我后头也早早致仕,不如在家待着多活几年。”

韦宗忍了忍还是继续道:“杨家世代从军,脾气的确冲了点。但我自认识他起,他对先帝极为恭敬,很少有顶撞的时候,偶尔出言稍稍出界,他定然事后递上请罪的折子。他不似其他武将那般鲁莽,为人处世已经很谨慎了,还招来这般对待。心寒,令人心寒。”

从韦家出来,白岭忍不住道:“韦家真富贵。以前只听说过,今日见着才真正开了眼。”

陈澈牵着马慢慢走着,“韦宗的供词证实了彭飞的说法,还有,也证实了杨波和薛千的说法。”

“杨波和薛千的说法?”

“先帝对杨无敌的嫉恨。先帝不仅仅修改了舆图,还故意延迟了粮草。如果没有辽军的突然袭击,杨无敌应该是带着千余百姓忍饥挨饿抵达金州,先帝派来的粮草官正好送来食物。一张一弛拿捏地恰到好处。不得不说,先帝惯会玩弄人心。”

白岭跟着陈澈走着,“那是不是我们现在就要从曹一然,杨波还有薛千三人找出泄露舆图给北辽的人?杨波和薛千已死,那现在能查的就只有曹一然?”

“他可不好下手,虽然已经致仕,但朝中遍布他门下学生,加之他长子曹伯玉,还有他次子曹伯思以及三子曹伯霄都在朝中,我们要是没有确定的证据,最好连问都不要上门去问。”

陈澈依旧低着头往前走着,忽然停了下来,“为什么曹一然要对李明漳下死手?真的就因为政见不合吗?”

白岭上前道:“你怎么又突然绕到这问题上了?这都多少年的案子了,再说和现在我们查的案子也没什么关系。”

陈澈没有言语,继续走着,他脑子里一遍一遍想着李明漳的案子,他总觉得曹一然,李明漳,杨无敌,三起案子之间有种联系。

杨无敌去世后,他的子嗣和族人都受到了朝廷的优待。

杨家的大宅就在京城南边的一处巷子里,因为住了太多杨家的人,所以巷子名也改为了杨家巷。

杨无敌的夫人肖氏接待了他们两人。

“朝廷过了二十来年再来问这事到底想做什么?”肖雪莲端着茶碗说着。

陈澈心里过了一圈,不能说先帝的事情,只道:“刑部旧案牵扯了一些往事,我们只是走访一圈。”

“旧案?什么旧案?牵扯到了什么事情?”肖雪莲双眼盯着陈澈,仿佛要在他身上盯出个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