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钱本来已经放松了,端着碗美滋滋享用果茶。

乍听顾喜喜说还不能高枕无忧,他一怔,赶紧追问:

“为何?不是说没什么事儿,能照常过日子吗?”

顾喜喜笑了笑,说,“咱们自然是照常过日子,但该有的防备不能少。”

“去年村里着火的时候,附近村子一帮闲汉闯进来作乱,钱叔可还记得?”

老钱拧眉,“我记得。”

“你是想说……这次还会有人趁火打劫?”

顾喜喜道,“不排除这个可能。”

“任何时候,只要遇到乱事,民间的治安多少都会出点问题,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闹毛病。”

“更别说咱们面对的是这么大的一场乱子。”

“过去西北有西北军坐镇,鲜少听说贼匪作乱之事,可接下来西北军自有大事要做,凡事就怕百密一疏。”

老钱连连点头,“对,还是你考虑的周全,提前做些准备总是没错的。”

顾喜喜又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其实也不用太紧张。”

“只要西北整体稳定,局面就还掌握在西北军手中,那些作乱之人便只敢小打小闹,行些鬼祟之举。”

“我们这些老百姓守着村子,要想自保,还是没问题的。”

张婶从刚才起心里就慌得很,这会儿已经渐渐安定下来。

“有道理,只要西北军还在,咱们就不用怕,咱们靠自己!”

她已经彻底想通,反正事已至此,再害怕、再担心又有啥用?

何不相信喜喜的,该怎么过日子继续怎么过就是了!

何景兰一直安静的听着,至此才托腮道,“我虽然不是你们村的人,但我在这儿,就是跟大家一体的。”

“咱们共进退,需要我出力的地放,我义不容辞!”

老钱感激道,“不愧是大侄女结交的好友,花池渡村也是你的家!”

几人又商量了该如何给村里布防。

花池渡村有先天地形优势,背靠大山,却只有大槐树那边一条入口。

容易着人盯守,且后山还能提供村民所需的一些食材、药材。

最终决定采取排班轮岗巡逻制。

两人一组,分五组,覆盖全村五个区域。

另外每天分成六个时段,每四个时辰一次换岗。

一旦发生什么,巡逻的人便能及时发现,向全村示警。

之后又分为两种情形。

若来的只是些小偷小摸,闲人坏蛋,那就全村集结,打的他满地找牙。

若来的是贼匪,携带兵刃且人数众多,全村人就尽快躲入后山。

所以各家的存粮、值钱的东西,能藏起来的,都提前藏一藏。

到时候撤退方便呀。

办法有了,老钱感动不已,“果然是要集思广益啊,多亏了你们。”

“孟大娘子、何小姐,你们能为本村如此着想,我这个村长代替全村老小谢过你们二位。”

事不宜迟,老钱立刻站起来就要去做安排。

走到堂屋门外,又想到一件事,提醒顾喜喜道。“暂时不能进城卖东西,还不知到何时解禁。”

“我们几家果园,鸡蛋鸭蛋、药材这些倒是能放的住。”

“可周家种菜的,自家摘了也吃不完,恐怕要烂在地里呀。”

顾喜喜会意,老钱这是一片好心,怕她种果树的事在周家栽了,惹周家人埋怨,闹不好最后连果树都白搭进去。

她微笑说,“钱叔放心,当初弄出这些套种法子供你们自选,我就有应对麻烦的办法。等您开完村民大会,我就找周家两口子说去。”

老钱松了口气,笑道,“你心里有数就好。”

村民大会,老钱并没提及西北军可能要反叛朝廷,只说时局不稳,青田县城封锁,唯恐外人趁火打劫,村里也该早做准备云云。

如同一滴水掉进了沸腾的油锅。

整个村子都炸了锅。

有人恐慌,有人不信,还有人不同意老钱让村民自卫的构想。

老钱本来就不是柔善可欺之人,更何况在这个关头,他还狠狠压着暴躁呢,哪会惯着这些人。

“不想干是吧?”

“那行啊,咱都别干,村口就这么敞着谁别管,等哪天你们家里被人抢了,孩子在村里玩被人抢了,或者睡在炕上黑灯瞎火的不知被谁抹了脖子。”

“到那个时候别来怪我这个村长不知事!”

“给你们想出活路你们不愿意,老子还懒得管呢!”

老钱说着,甩手就走。

众村民交换视线,见老钱真没打算回头,都急了,纷纷叫唤挽留:

有个自以为聪明的笑道,“村长!咱这不是还在商量么,您怎么就急了呢。”

老钱暴怒回头,“商量你娘个屁,”

“你那狗肚子里有什么主意,大可说出来,他们要是服你,你就带着他们弄去。”

那人缩着脖子,不敢吭声了。

村民们动摇了片刻,议论纷纷。

“也没别的法子了,不然,就听村长的吧。”

“村长总归是自己人,不可能坑咱们吧。”

“村长不是说了吗,巡逻只是以防万一,不一定真的有贼匪。”

“虽说快要收麦子了,农活多,但要是每家轮岗的话,我能接受。”

……

几个上年纪的老人家拉住老钱,让他别跟大家一般见识,该做什么,全村听他的就是了。

事情至此算是平息。

说到头,还是谁都不想被洗劫一空,小命玩完。

既然不敢赌,只能配合村长的调度。

大会散场,顾喜喜还没挪动脚步,周家两口子已经主动找过来了。

老周一直是个闷葫芦,沉着脸唉声叹气的不说话。

周大嫂虽然看得出也很着急,但态度还好。

她赔笑问,“喜喜啊,最近都不能进城卖菜了,我家这些菜,你看……”

顾喜喜道,“我记得嫂子家里种了长豆角、还有芫荽、小青菜三种。”

周大嫂见顾喜喜都记得,有些感激,“正是呢。”

“芫荽、青菜倒罢了,豆角我种的最多,偏到了夏天,一茬接一茬的长,每天早上都能割下来好几大把,可怎么才好呢。”

她边说,眼角瞅着顾喜喜的反应。

顾喜喜不假思索道,“嫂子别急,我有个办法。”

“天气热了,很多人苦夏没胃口,腌菜酸爽清脆,在这个时候卖的是最好的。”

“反而是新鲜豆角处在旺季,县城里多得是菜农再卖。”

“最近不怎么能卖上价钱吧?”

提起这个,周大嫂有些羞愧,之前顾喜喜建议她不要种太多豆角。

可她听说顾大爷家去年卖豆角赚了好些钱,贪心的多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