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四年九月,刘备北伐襄阳,以张飞为先锋,关羽为大将,本来自己打算作为合后的,但是在点兵的当天,甘夫人去世了。
因为要忙着处理自己夫人的丧事,所以刘备暂时坐镇公安,令诸葛亮统领后兵,与徐庶、甘宁一起增援襄阳。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理由,真实的理由是刘备需要坐镇荆州,因为刘巴已经搞定了交州四郡的新政。
然后将郁林、交趾二郡交接给马良,按照刘备的指示,还是以吴巨作为苍梧太守,然后以邓范为合浦太守,总督两郡的军事。
刘巴则是带着蒋琬、霍峻、邢道荣以及一众蛮夷酋长首领前往公安觐见刘备,一方面是为了述职。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在荆州其他各郡推行新政,刘巴人到公安的时候,甘夫人的丧事已经已经完事。
刘备于是令刘巴与霍峻坐镇长沙,自己和邢道荣坐镇江陵,张允在长江和众水系上巡视,随时增援。
便在此时,太史慈也找到了刘备,备言想要回去江东,刘备道:“吴侯在江东已经为君举办了丰厚的葬礼,且君家眷都在荆州,
现在君再回去又当立于何地?不如随吾一起征讨曹操,以报孔文举厚待之恩如何?”
太史慈苦笑一声:“我前日身受重伤,现在虽能下地,却也无法再像之前那样驰骋疆场了,还望使君恕罪。”
“无妨,纵然君不能上阵杀敌,也能坐镇军帐,参赞军机,为备征讨曹操立下功劳,日后匡扶汉室,亦可荫萌子孙。”
太史慈还想再拒绝,却被刘备止住:“若君不愿意,日前备欲在荆州三郡施行新政,此新政乃是专利黎庶。
备依稀记得,君在东莱担任本郡奏曹史之时,可曾知晓本郡黎庶生民之艰难也?”
太史慈闻言大为心动,他一直听说刘备在搞什么新政,但是一直不知道新政的具体内容,只是隐约知道是从世家手中夺回土地。
将之作为屯田分给黎庶,至此,黎庶纷纷称赞,参军之人愈发多了起来,他倒真想见识一下新政到底能给荆州的黎庶带去了什么。
所以太史慈鬼使神差地回答了一句:“好!”
“既如此,那君就与备在江陵坐镇如何?备令道荣往公安一行,与刘子初在长沙相为呼应。”
本来刘备是想让太史慈在公安坐镇的,但想到自己的家眷和一众将士的家眷都在公安,万一太史慈突然发难,
劫持了一众家眷径归江东又当如何?所以还是让他和自己坐镇江陵,自己监视着他,让邢道荣去公安,自己人更为放心。
而太史慈也是晕晕乎乎的,怎么回事,今天来不是向刘皇叔辞行的吗?怎么变成为与他一起坐镇江陵了?
自己这到底算不算已经加入了刘备的阵营为刘备效力了?
而同在北行的黄权、王累、张任三人也有同样的想法,刚开始的时候,刘备和诸葛亮对自己三人还当成客军来对待,很客气。
但后来,刘备因为要处理甘夫人的丧事所以留在了公安,而诸葛亮因为要考核关羽,所以提前出发了。
现在的队伍是徐庶在带领着往襄阳行军。
但是很快,在行军的途中,徐庶发号施令的时候竟然开始一视同仁,连自己三人和麾下千余将士都囊括进去了。
张任当然抗议,我们只是友军,还是客军,你怎么能拿操演自己麾下士卒的方法来操演我们?
但是每到诸葛亮发号施令的时候,荆州军都能按照徐庶的指示完美地完成各项指令。
完不成指令的当然是张任等人以及他们带来的士卒们。
每到这个时候,行军的队列都会被打乱,徐庶就会下令重新整理队伍,但他们绝对不会骂张任等人,而是骂荆州军。
“不是让你们教教这些来自益州的友军吗?主公和军师是不是都说了,他们现在对于你们来说都是我荆州军的袍泽,
日后很长一段时间,你们都要在一起作战,现在不把他们当成袍泽,督促他们操演,难道非要等到在战阵之上眼睁睁地看着他们送死吗?
出错了的队伍,今天的晚饭减半,重新整队,继续出发。”
然后那些人都看着那些来自益州的客军,客军心里也不好意思啊,都怪自己,竟然让这些荆州兵们晚饭减半了。
在刘备军中待了几天,大家已经深刻了解到了刘备的荆州军伙食到底有多好,一日三餐都能吃饱,而且还有肉吃,这才真的是乐不思蜀。
待了几天之后,那些来自益州的士卒真的都不想在回去了,在这里吃的简直是太好了。
所以在经历了刚开始的一段不适应之后,这些来自益州的士卒很快在荆州军的帮助下掌握了战阵行军操演的要领,跟上了节奏。
于是乎,最特殊的就变成了张任、黄权、王累三人,因为发号施令之后,除了徐庶之外,其他的将士都会按照施令来执行命令。
跟诸葛亮学习了这么久,现在的徐庶多坏啊,总是在三人不经意间突然地发号施令,三人一时之间竟没有反应过来。
然后他们就看到来自将士那怪异的眼光,但徐庶并没有趁机批评荆州的士卒们,而是令大军全军静止不动,而他自己也跟着一动不动。
只有三人鹤立鸡群,在队列之中显得格格不入,弄的三人是浑身都不自在,最后竟然潜移默化,慢慢地也加入了队列的操演之中。
徐庶见此,微微一笑,心中暗道,孔明说的真对,这潜移默化的威力果然是恐怖如斯。
能让黎庶觉得自己从出生下来就只能耕田种地,也能让头铁如益州将士都能按着荆州军的节奏来。
反正孔明给自己的时间足够,自己在路上可以慢慢地熬,这黄公衡是个大才,张任在统兵和武艺上也是不凡。
自己也答应过孔明,一定将刘璋送给主公的贤才收到麾下,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主公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