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也处理着今年芝麻的收获问题,亩产提高了一倍达到72斤。
随后,他又给鹤岗市打电话求助运输这些农产品:“周伯您好,我是小李。
今年我收获了不少农作物,请问您可以帮我联系收购的事情吗?”
周伯答应下来并表示亲自过来处理。
得知确切数量(菜籽近斤,芝麻超两千斤及数万斤西瓜)后,周伯承诺全力协助。
隔天清晨,他们带着几辆大车到达老陈的农场进行装货,顺利完成了所有物资搬运。
周伯与几位随行者抵达时,老陈迎接并提供茶水招待。
对于周伯一行人的到来,村民们纷纷停止手头的工作前来看热闹。
最后大家帮忙把农产品搬上了等待已久的卡车上。
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了这一天的任务,也为即将到来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3章 搬迁消息
张大叔说,兵团年底可能会搬到江城来,以后就离得近了。
刘志强当然是满口欢迎张大叔多来走动。
张大叔带着队伍迅速离开了,只留下刘志强望着远去的车辆,手里还紧紧抓着厚厚一沓钞票和一些文件。
………………
外面办事耽误了时间,没想到这么晚才回来,赶忙码了一章上传,嘿嘿……
第121章 神圣的日子
7月28日。
这天清晨,一如往常,李威早早起了床,洗漱后换上整洁的衣服。
这不是一般的日子,而是李威为728连成立纪念的日子。
从那一天起,排、连、营、团都沿用这个名字。
直到今天,李威仍扛着728团的大旗,不倒下,这个传统就不会中断。
李威不知道的是,在崇山峻岭中,有许多战士仍然在保卫重要设施;还有些在敌后潜伏或驻守其他军中。
今天他们不约而同地早早收拾妥当,穿上整齐的军装,不管身处何方,他们曾经都是728团的人。
能升起团旗的升旗致敬,无法公开的人也将旗帜放在心里。
7月28日早晨7点28分一到,大家都笔直站立,向团旗致敬。
李威也在大旗下庄重地再次升起728团的旗帜。
“汪……”
礼毕后,小狗阿乐拦住了李威。
“阿乐有什么事?哦…明白了,等你满周岁再加入吧。”
李威拍拍它的头说。
阿乐呜咽了几声,显出不开心的样子。
这时,黄狗小八走过来轻轻推了一下阿乐,它便乖巧地跟着走了。
李威看着它们暗笑,骂了一声真没用。
天气干旱导致小麦早熟,往年通常8月中旬收割,今年提前到了8月初。
李威准备好了所有工具,特别是对拖拉机进行了全面保养。
麦收当天凌晨3点半,李威就已经在地里忙碌。
吃过简单的一餐,喂了三只小狗一顿鱼汤后,全部东西收纳进储存空间。
处理好一切,他驱车赶到东门检查编好的栅栏,保证鸡不会飞出去乱跑。
李威为了这次收割精心准备,尤其是种植了400亩的小麦,使用改进后功率更大、割幅更宽的新式拖拉机作业。
根据计划,每天工作20小时,争取在明天下午5点前完成所有收割任务。
李威计算出每次收割需要约40分钟一趟,全部收割大约耗时33个小时。
午休时,李威给自己掰了一个大馒头,配上了西瓜酱和其他卤肉、酸菜等美食。
他在拖拉机引擎盖上铺了草垫坐着吃了两个馒头,感到体力得到充分补充。
整个下午一直工作到夜晚,然后打着车灯继续干到凌晨12点才返回休息。
安排狗在田里轮班看守后,他设置闹钟凌晨3点起床。
只睡了三个小时,就在客房内简陋却舒适的乌拉草垫上安寝。
李威几乎是躺下便立即进入了梦乡。
第122章 新希望
闹铃一响,李威立刻爬了起来。
他来到门口摸摸中秋狗的脑袋,打了一些井水洗净脸,喂了鸡食,收回昨天的鸡蛋。
再次检查了栅栏后发现没有损坏的地方,只是发现河边的水量比之前明显减少,可能是上游水源被拦截了。
李威决定稍后再解决这事,继续投入麦收的战斗中去。
这片区域有一口深坑水库,灌溉三千亩土地绰绰有余,再多就不行了。
对岸的村民们开垦的土地估计最多只有两千亩,再多也难以承受。
赵长河喂了几只狗一个大馒头和几大片鱼肉,自己也是吃的馒头和卤肉,没什么可挑剔的。
阳光升起,气温迅速攀升至30度。
一早忙到中午, ** 的太阳直接炙烤着大地,气温接近三十七度,麦子晒了一上午,基本上已经可以脱粒。
为了省事,决定晒一整下午再说。
来到鸡圈,砍开几个大西瓜丢进盆里给鸡降暑,顺便也给家里的三只狗各塞了一块。
随后他回到了田地里。
拖拉机驾驶室里有密封玻璃,加上几个放满冰块的大桶,里面凉飕飕的,简直是天堂。
赵长河抱着西瓜,一边用勺子挖着吃,享受冷饮与凉爽。
如果不是要继续收割麦子,他简直可以在里面一直待着。
一天下来,麦收已经顺利完成,看着晒场上堆积如山的麦秆,心中满是收获的喜悦。
对岸的农户也开始收割麦子,但他们的情况不如预期。
由于水分问题,产出质量较差,能评定为五等粮的还算勉强,但很多地方连五等都达不到。
看到对面的人忙着收成,赵长河故意让他们看见十几车粮食被运走的样子,其实剩下的大部分都在空间中储存。
午后,赵长河回到田里,给庄稼浇最后一次水,接着处理晒了两天的麦秆,把直径50厘米的松木从空中掷下砸麦秸,翻来覆去直到没有麦粒残留。
整个过程赵长河悠闲地戴着草帽,拿着西瓜在一旁观看。
到了傍晚,赵长河又将成熟的西瓜堆到院里等待分发。
此时,郝文广和程胜利找上门,问他需不需要帮忙。
赵长河回答说:“不用麻烦大家了,我已经收完了。
对了,你们那里有没有种西瓜?我这里摘了不少,送你们一点。”
“真不好意思空手而归,还带走这么多西瓜。
如果非要付费的话,我们按两毛一个给你钱吧。”
赵长河最终给了他们100个瓜,足够一人两个,对方感激万分。
这不仅帮人解暑还拉近了彼此距离。
于是,几个人用拖拉机将这些西瓜顺利运回村里,分享这份清凉。
当其他人得知后都非常高兴,觉得比绿豆汤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