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村长和村支书遇到了与李抗日一样的困难。
所以去年十二月份李抗日进县城和县长县委书记汇报工作的时候提了这些事。
“要不然县长、书记,你们还是把我这村支书撤了吧。这支书真的太不好当了,我情愿就安稳种地。”
汇报完工作后李抗日忍不住说道。
县长和县委书记对视一眼,县委书记摇摇头道:“李抗日啊,我们县一共一百一五个村子。你李家村不算最大的,也不算最小的。一个村子男女老少四百多号人交到你手里,你这就撂挑子不干了?”
“你身为党员的自觉性在哪里?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吗?”县委书记盯着李抗日。
“我知道你难,李家村是我们县里最困难的一个村。从前民国时,每年都饿死人。你三年前上任,村里饿死人了吗?”
提到这个问题,李抗日就神气了:“没有!全村没有一个人饿死,也没有人因为今年的大雪冻死!1963年全年,只有一个倒霉蛋自己从山下摔下来摔死的意外。
其他都是老人到了年纪了。”
县委书记也笑了:“那证明你工作干的还不错。其实你的困难和我的困难是一样的。”
书记站起来在房间里踱步:“我们县是豫省最穷的县。你们李家村是我们县里最穷的村。”
“再告诉你一件事,自己知道就可以,不要往外说,就这还是看在你曾经是我的兵才告诉你的,四九城的轧钢厂往全国各省建立分厂,咱们豫省得到了养殖厂和机械加工厂、三轮厂,最重要的是轧钢厂在省会建了一个万亩农场,里面有开荒、犁地的机械多达百辆,只要弄来一套机器犁地,你们村的地可以在三天内干完你们村一个月的农活,”
“还有就是现在豫省许多的县市都在赶往万亩农场,求得机器开荒”
李抗日坐在哪里想了想,四九城轧钢厂,突然站了起来,兴奋的说到“有关系,我的一个战友好像就是被被分到了轧钢厂保卫科,现在是保卫科的一个小组长”
“前两年我还向他求救过,他还派人送来了1000斤粮食,听说轧钢厂的保卫科在哪里有非常大的权利”
三人都陷入了沉思,这时书记接住了话“我从四九城听到消息,轧钢厂的保卫处处长陈金生是张天浩张厂长的绝对心腹,只要轧钢厂的会议和决策都有这位保卫处处长的身影,保卫处、财务部、廉政处、培训学校、研究所是轧钢厂五大部门,掌管轧钢厂总厂和分厂”
办公室突然静悄悄的,三人各自在自己的脑里盘算着各自的小九九。
李抗日也知道如果自己去找人绝对能争取,可是机器进来容易,可要是出去就不好说了。
不要因为老百姓没文化,就不知道用机器的好处。
国家又从新和苏联人签订了很多外贸订单了,糖浆我们换回来很多外汇和生产线。
国家的工业化又要重新崛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要高起来。”
“我们的农民很穷很穷,很多人连裤子都穿不起。李抗日,你是党员,你能在这个时候退缩吗?当年打鬼子打伪军的劲头呢?”
县委书记说的话让李抗日鼓起了劲,但是他转头又泄气了:“书记,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我这人笨啊,您能不能给我支招啊。就李二蛋这种人我村子里好几个。”
“你说他们坏,他们也是被逼的。乡里乡亲的,我也不能真看他们饿死啊!”
李抗日说着说着就拐弯说道:“要不然县里有没有进厂工作的名额……”
“打住。”县委书记半笑半怒的看着李抗日:“李二蛋这种人连字都不认识,进工厂能干嘛?叫他切一根十厘米长的钢管怕是都能搞错了。
李抗日,我实话和你说。县里几个工厂开了年就要扩招。但是最低标准也是要识字超过一千个。字都不认识,怎么搞生产?”
“你也别用这种眼神看着我。”书记从抽屉里拿出一份轧钢厂工厂建设计划书,交给李抗日:「好好看看这个,里面兴许有能帮你的东西。」
李抗日武回村的时候是顺脚搭了个老乡的牛车,让人捎带自己一段。
坐在牛车上彭学武看着文件发愣,这文件真厚啊,自己没见过啊。
上面写着「轧钢厂五年计划」,时间1963年11月10日。
李抗日坐在牛车上看起了文件,这一看眼睛就拔不出来了。
里面的计划安排太引人入胜了。
而那些工厂帮扶农村的计划看完后李抗日只拍大腿!
“好主意!好主意啊!”这个文件以故事的形式讲述,里面的例子,一个农村的村长面对着和彭学武一样的困境。
但是他却想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解决了村中这种矛盾。
而这个故事中村长提出来的解决方案就是「互助帮扶小组」。
看完这则小故事,李抗日感觉自己脑海豁然开朗,很多自己想不到解决的事情,现在自己好像都能解决了。
李抗日看的故事就是后世的一些村里发展的计划,写的就是一名退伍转业的战士回到家乡后带领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故事。
名字叫马向阳回乡记。
不过里面的内容全是张天浩根据当代的农村知识和掺了一些后世七八十年代的农村发展过程。
这故事里内容就是就是讲述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后帮着村民们分地的故事,故事里发生的那些分地时候的烂事,李抗日看着太有感触了。
因为和自己分地的时候几乎一模一样。
大家都想要水浇地,可是水浇地就那么点,怎么够分呢?
谁都想要肥田,不想要肥地。
所以文件里面的村长以抽肥补瘦的方式完成分地,让村民们心悦诚服。
这也是李抗日用的方式,这个方式还是自己在军队搞生产的时候从教导员身上学来的。
而分了地之后后世村干部又面临新的问题。
那就是如何将土地更好的利用起来。
遇到的问题几乎与李抗日一模一样,那就是村子里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穷的连开垦土地的基本资金都没有了。
这怎么办?马向阳注意到村子里有一些劳动力衰退的老人。
因为新中国分地是均分,按人头算的。
老弱妇孺都有。
尤其是因为连年的战争,村子里有很多失去孩子的老人。
这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
不仅有失去孩子的老人,还有因为战争和灾祸失去劳动力,或者断手断脚的人。
这些人就算是分地给他们,他们又能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