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己之力,击退了美军40多次进攻,歼敌280余人,被美军称为“生死判官”!
这听起来有点像神剧里的桥段,但却出现在现实中,而且发生在朝鲜战场上。
就连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在后来的回忆中都透露着震惊,他说,这个中国士兵简直不是人,实在太可怕了。这个范弗利特口中“可怕”的人,正是19岁的胡修道。
胡修道,1931 年出生于四川金堂(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当时的环境极其恶劣,家里穷得连饭都快吃不上了。
更残酷的是,他6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留下母亲带着他的兄妹6个度日。家里唯一的一点地,面积小得连粪桶都放不稳。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没念几天书就扛起扁担,给地主家干活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跟随乡亲们一起到广汉机场干活。本来说是帮忙修工事,结果却成了被迫劳动,动作稍微慢点就要挨打,当时工地上的监工是美国人,下手特别狠辣,甚至当场就打死了两个工人。
当时胡修道才十几岁,亲眼看着这些事发生。
1951 年,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征召刚刚开始,胡修道第一个就报了名。他的想法很简单:“不就打美国人吗?我去!”临走前,他只跟母亲打了个招呼,老人家抹着泪叮嘱:“幺儿,听话,平安回来!”
胡修道被分配到12军31师91团5连。刚到部队没多久,12军就被拉到了朝鲜战场。
在朝鲜1986年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连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都无迹可寻,而一座海拔不过597.9米的小高地却被特意标出,因为那里,叫做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就在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的普通得再普通不过的小高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之间发生过一场举世闻名的战斗——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阵地对敌我双方来说,是必须争夺的战略要地,当时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利特亲自上阵指挥。
为了改善金化以北防线的情况,美军司令范弗利特采用了摊牌行动,决定以炮火压制的方式,夺取上甘岭及其附近高地。
从一开始的“联合国军”冲锋猛攻,志愿军顽强坚守,到双方不断向战场上叠加兵力和重武器,上甘岭战役的激烈程度变得前所罕见,炮兵火力密集程度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高水平。
1952年10月14日,300门火炮对准了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两座高地,同时美军还出动了27辆强劲的坦克和40架轰炸机。
随着一声令下,美军开始了近乎疯狂的炮击,铺天盖地的炮火把整个山头都削低了两米,尽管志愿军们躲在坑道内,还是免不了被强烈的冲击波震伤。
炮火密度达到每秒6发,远超二战时期的最高水平,整座山成了尸山火海、人间地狱。
到了11月,美军仍然没有停止进攻,5日,美军对着597.9高地发动了整场战役中最猛烈的一次进攻。
战斗正式开始后,得益于高地天然的地理优势,597.9高地由两条“V”字形山脉组成,所以志愿军提前在东北和西北两边的山梁上布置了12个阵地,用0~11分别署名。
1952年11月1日,作为预备队的志愿军第12军第91团投入上甘岭597.9高地的战斗。
11月5日,胡修道和藤士生在班长李峰的带领下共同坚守其中的3号阵地。
当时作战的主要方针是这样的:因为美军拥有空中火力支援,能够集结大规模力量进行无差别打击,所以我军就采取分散作战的方式,减少单位战场士兵数量,依靠阵地轮番作战。
正因如此,面对敌军派遣而来的15个营的兵力,579.9高地志愿军,也只驻守了一个连。
时年胡修道只有19岁,参军不到一年就奔赴了战场,这是他第一次真枪实弹地作战,既紧张又激动。
胡修道后来回忆起那次作战,总会第一时间想起自己所在战斗班班长李峰的脸庞,当时班长问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小胡,你怕不怕”。在完成传奇一般的作战之前,胡修道也只是个普通的年轻新兵,所以他总会说“我很怕,但是跟大家在一起,又不怕了。”
此时的3号阵地,经历了敌人无数次轰炸后,坑道已被填平,只剩下一块大石头。
面对美军无差别炮火轰炸,胡修道三人上来就差点殒命当场,美军第一波轰炸直接把3号阵地足足削低了2米,惊魂未定之后紧接着就是美军的冲锋。
面对潮水般袭来的敌人,李峰作为班长迅速稳定心神,呼喊着胡修道和滕士生两人,借着防御工事掩护,拿起手榴弹就朝敌人身上招呼。
胡修道心跳加速浑身冒汗,他集中精力等待着班长李峰下达命令,只听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拉响手中的炸弹,一个接着一个地疯狂丢向敌人的冲锋阵队里。
一阵阵的爆炸声过后,敌人死伤无数躺倒一片被消灭殆尽,此时的胡修道没有察觉到继续向敌人堆里丢炸弹,第一次作战的他太紧张了,闭着眼只管攻击都没来得及观察敌情,后来还是班长拉住了他的手腕,胡修道才停下来,那时他才知道敌人早已经被他们击退了。
当时火器弹药在战场上是极其珍贵的,在敌人地毯式的炮火攻击下,志愿军往前线运送弹药,是一件非常危险又艰难的事情,负责运输的战士都是躲在地道里靠着艰难地爬行,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接力才把战备物资送到前线,在运送过程中牺牲的战士更是不计其数。
这也导致了多年后,胡修道仍旧对当初自己浪费了那么多炮弹而懊悔不已。
没过多久,敌人再次发动两个排的兵力,在炮火的掩护下对三号阵地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用刚才的作战方法已经不好用了,志愿军只有三个人,要面对将近100人的进攻,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紧急情况,班长李峰采取“包饺子”的作战方法,让胡修道和滕士生负责把分散在两边的敌人往中间赶,随后三个人再采取之前的办法,把手榴弹全部丢进敌人中间,在李峰的带领下,三个人共同击退了敌人的第二次进攻。
抗美援朝时期,许多志愿军都是新兵蛋子,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必须飞速成长,于是,志愿军采取了“一看、二带、三打”的方式,让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边实战边教学。
第一次战争,老兵打,新兵看;
第二次战争,新兵打,老兵带;
第三次战争,老兵新兵一起上。
这种训练法最大程度缩短了训练出一个“老兵”所需的时间。
这个方法十分管用,一开始连拿手榴弹都紧张得出手汗的胡修道,经过两次作战,胡修道和滕士生就算是老兵了,已经能和班长配合作战了。
连续打退两轮进攻后,胡修道和滕土生不再紧张,他们已经算是老兵了。
还没等到第三轮,连部突然传来指示:“李峰,你去9号阵地,那里快顶不住了!”
班长李峰一压帽子,嘱咐道:“小胡!你和士生省着用弹药,切记一定要分配好弹药,注意前后来敌。”
短短告诫两句后,李峰奔赴9号阵地,而胡修道和滕士生也立马摆放好手榴弹和手雷,等待着敌军的新一轮冲锋。
3号阵地就只剩下了胡修道和滕土生两个新人,他们要独自完成坚守阵地消灭敌人的任务。
敌人却久攻不下,恼羞成怒,接连多次对3号阵地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炮火攻击和猛烈冲锋。
不消片刻,一队清一色的美国兵端着机枪就冲了上来。这时候胡修道进入了状态,已经格外镇定,他瞄准领头指挥官就扔出去了一枚手榴弹,随着一声爆炸响起,连带指挥官在内好几个美国大兵当场身亡。
这一下相当鼓舞二人士气,于是胡修道趁着敌军慌乱,用步枪仔细瞄准那些向后逃跑的敌军,一枪一个又击杀多人。就这样,滕士生负责在后边摆放弹药,胡修道负责正面杀敌,一次与一次的敌军冲锋都被化险为夷。
两个人在3号阵地抵御了敌人将近10次的冲锋,敌人这才暂时熄了火。
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备战状态,让胡修道精疲力尽。
打着打着,胡修道突然发觉眼前变得空旷了,敌人好像少了很多。就在他想要喘口气的时候,前沿指挥阵地发来了紧急消息,连长的指示又到了:“你们两个,去10号阵地!”
胡修道往10号阵地的方向一看,这才注意到那边不知何时已经没了动静,大批敌人正在转向那边!两人赶忙向10号阵地狂奔,越是靠近就越能看清那里的大片焦土,还有不远处同样焦黑一片的0号阵地。
0号阵地……前几天,黄继光就是在那里堵枪眼牺牲的。
胡修道两眼一红,硬是从敌军射击间隙中连滚带爬冲上了10号阵地的制高点。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已经壮烈牺牲了。胡修道端起冲锋枪对敌军扫射一通,滕土生也顶着敌军的炮火不断给胡修道送上弹药。
排长郭三旦从9号阵地过去支援他们,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落在他的身边爆炸,排长牺牲了。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嘱咐胡修道:“死也要守住阵地!”这时,阵地上只剩下了胡修道一人,看着排长倒在血泊之中,他怒吼着“还我排长”,向敌军疯狂的投掷炸弹。
胡修道奇迹般地守下了10号阵地。战斗中,滕土生的手被炸得血肉模糊,他就咬牙用头把弹药箱顶到胡修道身边,直到因为伤势过重不得不被送去后方。
此时的10号阵地,只剩胡修道一人,他面前是源源不断冲来的韩军和美军。他狠命扔着手榴弹,这时身后突然有了动静,他回头看到几位战友跑过来,其中一个对他说:“连长让你去3号阵地,这里有我们!”
胡修道又向3号阵地的方向发足狂奔。
敌军的火力变得更加强大,甚至出动了20多辆坦克,但胡修道已经感觉不到恐惧。他在阵地上的不同位置、不同掩体后来回穿梭,不停地扔手榴弹,最后右手都扔得浮肿了,抬都抬不起来,他就换左手继续扔。
敌军竟真的被他一个人阻挡在十多米之外,胡修道喘了口气,他已经做好了在这里守一整天的准备。
可就在这时,连长的指示再次传了过来:
“10号阵地也得你去守了,那边的同志都牺牲了!”
胡修道咬牙站起来,又冲向10号阵地。
志愿军战士顽强的意志力,让敌人也彻底失去了耐心,他们派出了更多的兵力和飞机大炮,对着阵地上就是一番狂轰滥炸,在这样猛烈的攻势下,我方多处阵地的情况都已经告急。
胡修道就这样在3号阵地和10号阵地之间奔走作战。接下来的一整天,他都在两个阵地间来回换防,凭手榴弹和手雷击退了不知多少次进攻。
胡修道后来被询问起当时的情况,他说道:“我死了就死一个,反正打了那么多敌人,也不算亏,但是阵地丢了,后边几百上千名同志都要陷入危险,我就是死也不能后退。”
敌军的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步兵到后来的坦克、火炮甚至轰炸机。经过几次作战,胡修道已经摸清了两处阵地上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掩体,在枪林弹雨间闪转腾挪,坚守退敌。
这场一个人的战斗从白天打到黑夜,只见胡修道发疯似地朝着敌人进行机枪扫射,子弹没了就用手榴弹抵御敌人的进攻。
此时胡修道的弹药已经见了底,身体也已经进入了极度虚弱的状态,已经快到极限了,他基本上是在靠着信念在支撑了。
\"你好,我叫刘兴文!\"
每每内心焦灼的时候,胡修道总是会想到刘兴文。
他总以为那个在朴达峰上,打退敌人11次,歼灭敌人100多人的苗族英雄刘兴文,是一个八尺的巨汉。没想到他不仅跟自己一样瘦小,还一脸的孩子气!
\"说不定,我也能成为刘兴文呢!\"
想起不久前,他自己立下的志向,胡修道觉得自己好像又充满了力量,又端起来一挺机枪。
\"死就死吧!死之前,再干掉几个美国鬼子!\"
黄昏时,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杀声。
这时,已经过去了一天一夜,干粮和水早已消耗殆尽,弹药也全用在了敌人身上,可敌潮还是不知疲乏似的不断涌来。
胡修道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在和敌人进行最后的斗争,拿起最后一颗手榴弹,用干燥的喉咙大吼:“坚持到底,为战友争光!”
突然,他身后传来大片脚步声,还有人的喊声:
“同志,我们来了!”
支援部队终于到了!一时间周围所有的阵地杀声震天撼地。
胡修道继续面对敌人,还想把手榴弹扔出去,但他毕竟不是什么钢铁之躯,经过这一整天的高强度作战,他的体力已经所剩无几。胡修道几乎要就这么倒下去,一旁的战友把他架住,送去了后方。
在营地里,胡修道整整睡了三天三夜。
胡修道一人顶住了2个阵地的压力,打退了敌人41次冲锋,一天之间超度283名敌军,光荣完成坚守阵地的任务,自己却毫发未损。
堪称陆战之王。
上甘岭战役结束后不久,连里就向军里打报告,为胡修道请功。
政治部主任看到报告,根本就不相信,说道:“不可能,请重新核实。”不久,联合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回来了,上书4个字,“情况属实。”
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胡修道创造了人民军队战史上单兵作战的最高歼敌纪录,书写了孤胆作战的光辉典范,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阻击奇迹。
惊为天人的战绩,在战斗结束后传遍全军,如此奇迹,也受到了中朝两国的褒奖。
为了表彰胡修道的英雄事迹,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金星奖章”。
胡修道回国后,长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担任军事指挥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集团军副参谋长。
他曾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退休后,他经常深入基层连队为官兵作传统教育报告,还担任多所中小学的名誉校长或校外辅导员,被聘为徐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2002年3月13日,胡修道病逝于南京,享年71岁。
上甘岭上建奇功,英名垂青史;
一生奉献忠于党,风范成千古。
这是胡修道同志的挽联,也是英雄一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