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高考恢复的时候,何家的几个孩子因为学习都没落下太多,倒是都考上了大学和大专。
何念在仓库上班本身就很闲,平时在仓库没事的时候就爱看点书打发时间,虽然生了孩子,但复习的时候,她把孩子们往何雨柱这一送,倒成了何家众人中考的最好的一个,直接考上了北大的文学系。
何胜利,何盼是在部队直接考的军事学院,何想参加工作后对刑侦非常感兴趣,虽然上过工农兵大学,但当时学的东西比较少,所以他还是考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习侦查知识。
何援朝因为在运输队天南地北的跑,心都跑野了,有点不想再去上学,被何雨柱教训了一顿,倒不是说不上学就没出息,而是这年代的开车,你会了以后又不需要啥技术了,想开车以后机会多的是,但考大学的机会就这么两次,家里又不缺钱,干嘛不多学点东西。
何大清和王燕也同意何雨柱的观念,所以,反抗不了的何援朝只能一起复习,可能是心里不情愿的原因,最后就他考上了一所大专,专业选的是他还算感兴趣的经济学。
至于王大河家的王阳,这孩子填志愿的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估的分,第一志愿没有录取上,好在他志愿上写的是服从调剂,被调剂到了师范学院。
王晨则是考的医学院,学的临床,这是家里人都没想到的,问了以后才知道,他小时候生病去医院打针,从那时候就觉得医生是非常厉害的人,以前不能考大学,现在能考了,自然就要圆了小时候的梦想。
在孩子们去上大学的时候,何雨柱就停薪留职了,反正后厨其他人的手艺都被他教出来了,不说比得上大酒楼,但应付单位里的吃喝还是可以的,他停薪留职对所里是一点影响都没有的。
他开始四处买房,很多平反回来的人家,都想卖了房子去海外和自己的亲人团聚,何雨柱现金不多,但他黄金多啊,那些人更喜欢黄金,毕竟黄金换美元更合算一些。
这一波房子买完,能出租的就出租,选了一座临街的三进四合院,请了“样式雷”家的人来,按原来的风格重新装修了一下,开了一家何氏私房菜馆。
给何大清激动坏了,一把年纪了还想着到后厨掌勺,何雨柱倒是没有拒绝,反正后厨都是人,老爷子在后厨也不会有啥事,要是累了就休息呗。
后厨的厨师都是通过何大清和师父吴大海的人脉找的,把八大菜系给凑了个全。服务员是一水的身高168以上的漂亮妹子,工作服就是旗袍。
一开始生意一般,毕竟看着就贵,后来随着饭馆名声越来越响,改革开放后有钱人也越来越多,慢慢的,来何氏私房菜馆吃饭就得提前预约了。
孩子们毕业以后该工作就工作,想做生意何雨柱也不拦着,还能提点意见,何念毕业后就开了间服装店,有何雨柱从旁提点,后来做出了自己的连锁品牌。
而何援朝,哪怕上了大学,还是对开车情有独钟,何雨柱就建议他开了家物流公司,其他的孩子们都在部队和体制内。
等饭店经营进入正轨,何雨柱就请了人来管理,他自己就在家带带孩子,陪陪院里的老一辈,顺带收收租。
院里其他人家,有心思活络的,如许大茂,看到何雨柱做生意,他也停薪留职下了海,可能是因为家里有儿子孙子,这一世他倒是稳扎稳打的做生意,没再想着投机倒把。虽说还是做的电器生意,可从一个小门面,硬是干到了家电城。
他这个人嘴甜会说话,在生意场上那是如鱼得水,他的家电城能开起来那么快,还多亏了他什么时候招待供应商,都能在何氏私房菜馆有包厢,这在何氏生意好起来以后,那可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他后面一直和何家走的比较近。
有的邻居就被以前的事搞怕了,依旧愿意过着有工作就行的生活,比如易中海家,虽然易磊也想出来闯闯,但易中海不同意,觉得现在的生活安稳,没必要瞎折腾,还是到了96年,大批工人下岗的时候,易磊才开始做些小生意。
家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何家在四合院实在住不下了,可是何大清又不想孩子们出去住,毕竟他都七十多了,还不知道能活几年,何雨柱就找了名下不远的一座二进四合院,重新装修以后,全家一起搬了过去。
四合院的房子就暂时给王大河一家过渡用,毕竟他们家两个儿子上班后,迟早也是要买房的,那房子又不是什么祖宅,等回头没人住了,他就准备让何大清把那房子卖了,毕竟他们家又不缺房子。
何雨柱买的房子第一波拆迁后,他就给了家里孩子一人两套,包括何雨水和何念,至于他们怎么安排,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苟到中年,明面上已经财富自由了,何雨柱就开始了他养鸟遛狗的“退休生活”,没事就带着家里有空的人去满中国晃荡。
这一世何大清更加长寿,可能是因为后面几十年过得比较顺心,一直活过了“千禧年”,王燕在何大清离世三年后也走了。
老两口离世后,何援朝也就不跟他大哥住,搬去他大儿子那带孙子去了,主要是他大哥又开始不着家了,也不知道那么大年纪,怎么精力还能那么好的。
虽然何雨柱天天都和家人通电话,可家里人还是不太放心,毕竟现在的手机还是只能通电话,不能视频。
后来何雨柱接电话接烦了,就老老实实的在北京待着了,每天在院子里喂喂鸡,种种菜,养养鱼,无聊的时候就去街上溜达溜达,看看电影,等孩子们休息的时候就过来看他。
这一世何雨柱也就活到了82岁,走之前他把自己的家产都按人头分了,生的多就占点便宜,生的少,那就算你倒霉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