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想到要出海的话,万一遇到强敌怎么办?

她就想到多次参观过的古代炮台,她还很认真地听导游讲了其工作原理,然后她就画了一个草图,又讲了它的威力,交给老王爷去研究。

没想到这才两年不到的时间,真做出来了。

“当然见过,他比本王还感兴趣。只是那东西对铁的消耗太大。”老王爷有些遗憾。

直到现在也才做出两门,而且那东西对火药的消耗也很大。

但那东西确实是好东西,一个大炮发出去,顶一个炸弹,而且还能抛出去那么远。

非常适合在海上远距离迎敌,直接把敌人的船打烂,击沉。

“父王,我们可以考虑出海了。”余元筝感觉时机已经成熟。

她的梦想也能实现了。

“对,父王,我们可以准备起来了。”上官子棋答应过夫人,要赚尽天下财。

现在他们有了海船,有了武器,完全有底气远航。

“嗯,太上皇早就等着这一天呢。他说要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艾斯特利亚国走走。”

“夫君,我们多准备些我们大魏特有的货物带上,我想想,洋人最喜欢我们的什么东西,陶瓷,刺绣,丝绸,茶叶,药品,酒......”余元筝列举了十几种商品。

次日,老王爷父子就进宫找皇上商量此事。

现在的皇帝也就是当年的大皇子,已经登基三年,这三年来励精图治,把大魏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给自己起了个年号叫开元帝。

现在皇后又怀上了,这是第三胎了。

但毕竟是皇帝,皇宫不可能只有皇后一人,皇上还是选了几个女子入宫,但对皇后一如当初,并没有薄待半分。

大皇子二皇子都是皇后所出,地位无人能撼动。

“荣王叔,昨日朕就听父皇说了你们此次的行动,很顺利,真是可喜可贺。”

“皇上说笑了,几个小毛贼而已,用来磨磨刀。”老王爷根本没把这次的行动当回事。

“哈哈,这几年荣王叔把水师训练得不错。父皇已经按耐不住,想出海了。此事你怎么看?”

“皇上,我们父子今日进宫就是与您商量此事的。

现在条件已经具备,臣想与太上皇一起出去探探,长长见识。

当然,第一次,我们不会走太远,等多出去几次,再慢慢走更远。

皇上意下如何?”

“嗯,朕也是如此想的。去吧,朕等着你们带回他国的好东西,还有他们的生产技术。”开元帝也受余元筝影响很大。

他现在还年轻,他也想在自己有生之年看到大魏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富强。

此事就此定下。

然后就开始大势准备起来。

上官子棋开始采买想要带上船的东西。

老王爷开始挑选要带上船的人手。

因为有启明帝跟着一起去,安全第一。人手的安排就很重要。

余元筝又提了几点要求。

在船上多放些葫芦,万一落水,作为救生用。或者让每个船员身上都绑两个葫芦。

每艘海船上要放几艘救生小船。万一遇到大风大浪,没顶住,还能用小船逃得一命。

余元筝把能想到都写下来,让上官子棋准备。

而这次出海,启明帝指名要她跟着一起去。

现在问题是三个孩子怎么办。

她怎么舍得把孩子丢在府里,一年半载见不到。

这日,上官子棋办完事回府。

余元筝愁眉不展的样子让他疑惑。

“夫人,什么事不开心?”

“夫君,咱们这次计划出海,一出去也许一年也回不来。孩子们要如何安排?”余元筝苦恼又纠结。

“夫人,我们把孩子带上吧。他们也可以跟着我们出去长长见识。”

“可是他们太小了,万一我们没照顾好,出了什么意外,我心里可承受不起。”

余元筝对海上的风险当然清楚,要是遇到超强大风大浪,很有可能他们一个都回不来。

虽然机率不大,但总有个万一。

“夫人,我们之前出海试航,来回航行了一个多月,经历过大风大浪,我们的船员都没事。

而且我们又不是只有一艘船。

就算万一遇到无法抵抗的大风浪,总不可能所有船只都翻。

到时我们把所有船只都连到一起,形成一个很大的船体,再大的风浪也扛得住。”

上官子棋对自己监督制造的船很有信心。

他自信大魏的船比当年洋人的船还要结实,抗风浪。

洋人的船都能航行这么远,他们的肯定行。

余元筝见他说得很肯定,提着的心稍放下一些。

她从没去看过大魏这几年制造的海船,心里才没底。

她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根本没时间去过问夫君负责造船的事,况且她根本不懂。

“真没问题?”

“我们准备了这么多年,不会有事的。

而且三个孩子别看还不到十岁,他们的本事你又不是不知道。武功学得很扎实。

闺女的身姿灵活得有时都能躲过我的攻击。”上官子棋保证道。

他也舍不得把孩子们留下。

“那就把母妃和小妹留在府里?”余元筝感觉不厚道。

“母妃和小妹的性子和我们的三个宝性子不同,她们比较文静,还是留在府里比较好。

再说了,府里不能没有主子,以后等我们把出海的路线探好了,再带她们出去也不迟。

这是第一次,我们也不熟,恐会照顾不了那么多。”

“你说的也是。”余元筝的心踏实了下来。

孩子一起带上,再好不过。

几个孩子随金老大人学习也好几年了,暂停一段时间也没关系,他们又不用考科举。

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说不定出去一趟,更能学到东西。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老王爷挑选的人手也选好。

此次出海准备出动十艘船,每艘船上配船员四十人。

全是这几年他培养的水师里的将士。

这些将士既是水手,又是士兵。

带着他们出海,如果遇到强敌,还能随时准备战斗。

时间很快到了预定出发的时间。

余元筝的医学课暂停,而她教的十几个学洋语的学生都带上。

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余元筝和上官子棋坐上了去洪昌县的马车。

就是当年遇到洋人的地方。

造船司就设在那里。

这几年,上官子棋来回不知跑了多少趟。

三个孩子特意兴奋。

一听说父母要带他们一起出海,早就等着了。

洋人,他们就见过当年来大魏的那十几个,后来再没有洋人来过。

而那时他们太小,已经记不清他们长什么样,只知道长得非常奇怪。

“母妃,海那边真的有人吗?”大宝上官长煜好奇不已。

九岁多的他,已经不愿意和余元筝一起坐马车,而是自己骑了一匹小马跟在马车旁。

尽管现在是七月天,他也不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