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官子棋和余元筝的人生圆满后,又开始各忙各的。

上官子棋开始组织在国内选拔造船师傅。

现在国库有了钱,皇上的各项计划就能实施了。

曹瑾瑜被皇上派来帮他。

但要做这事,就意味着他们经常要在外面跑。

不过刘云舒也是个闲不住的,她要跟着一起去。

靖王妃当然乐意儿媳妇跟着儿子。

不然怎么怀孙子。

上次她手术过后,余元筝特意交代,在半年内不能再怀孕。

现在半年早已经过去,靖王妃就开始着急了。

王爷等上官茹三日回门后,也带着护卫离开了王府。

去海边建立水师。

余元筝告诉他,如果以后大魏能出海了,在沿海就会有很多外来的商人,一旦海边繁华起来,一些不法之徒也会应运而生。

所以水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除了要保沿海百姓的安危之外,还要护来往商船不被海匪抢劫。

王爷深信余元筝的话。

所以他把此事当头等大事来办。

同时与他一起去的还有靖王。

而余元筝也开始挑学生开始教洋语。

同时给大夫们的课也没停。

她现在成了全职授课先生。

时光匆匆。

转眼四年过去。

余元筝前后培养了两百多位年轻的大夫。

京城太医们送来的那批弟子毕业后,此事就传开了。

接着京城周边的很多年轻大夫都来找镇国公主学习医术。

只要人品不错的,她都收下。

她已经整理了一套由浅入深的教程。

那些毕业的弟子也能授课。

女大夫她也照样教。

一开始没有女子报名,她就买识字的女子来培养。

而第一批女大夫上岗后,赢得百姓们称赞。

那二十几个姑娘就成了好些百姓之家求娶的对象。

自从她们开始上岗,岳正兴就按每月五两银子的月利给她们开工钱。

岳正兴明确告诉她们,只需一年后,她们的工钱就涨到十两。

一些医馆的大夫一月也才这些工钱。

姑娘们更积极了。

当年上官子棋买她们时,每人才二十两左右一人。

余元筝根本不计较那点钱。

求娶的人家也不嫌她们是镇国公主的奴婢。

公主早就说了,等她们做满三年就放她们自由身。

如今二十几个姑娘全都嫁了人,也并没有因为嫁了人而在家伺候公婆。

还如以前一样在医院里上职。

看到这些女大夫们的能力后,愿意学医的女子也渐渐多了起来。

只是还是受识字的限制,数量还是不如余元筝的想像。

后来又花钱买一些大户人家伺候过的丫鬟。

如此这般,她才有足够的女弟子。

四年来,她培养的大夫全都放到医院里上职。

岳正兴这几年,已经在京城和周边几个城建了五个医院,做得如火如荼。

他手里也培养了一批人,被他放到各医院做大管事。

现在的岳正兴走出去也是一方人物。

尤其家里有重病的,为了能得到更好的治疗,时常会求到他面前,帮忙安排。

官员最怕的就是家里的父母突然去世,那就要丁忧。

三年后再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要是哪个大夫能保住他家长辈的命,就等于保住了他的前程。

所以医院就成了他们最需要的地方。

余元筝对自己的弟子都是倾嚢相受。

她教出来的弟子,医术虽不及她,但相比只会开方的大夫来讲已经很优秀。

余元筝在镇国公主府教的学洋语的学生也都会基本的交流。

当时礼部尚书把各家的小辈送来给余元筝做学生,结果最后只留下十几个人能坚持的,而且还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

太难了,中途不断有人打退堂鼓。

余元筝也不强求。

这日,她从镇国公主府回到王府。

看到下人们个个都喜气洋洋。

来到主院,就看到出门在外的王爷和世子都回来了。

原来是家里的男主子回府了。

“见过父王,见过母妃。这才刚收到你们说要回来的信没几天,你们就到家了,是不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余元筝笑着上前见礼。

“再过三天就是中秋了,我们当然要赶回来和你们一起过节。”上官子棋起身,牵了余元筝的手,引到下手坐下。

“父王,事情进展可还顺利?”余元筝关心问起他们此次去办的事。

“很顺,一举歼灭了一个岛上的海匪,一共一百八十六人。对我们的水师来讲,只是小试牛刀。”老王爷微笑着说道。

一年前,王爷刚满五十岁,就把王位传给了上官子棋,现在他已经被称为老荣王爷了。

“夫人,你不知道,我们的海船前进的速度有多快。

有二十几个海匪见势不妙,驾船逃走了,而当时我们是从另一面上的岛,没看到,那时天太黑。

我们发现没抓到领头的,才审问抓到的海匪。然后我们再驾船去追。

只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就追到了逃走的海匪头子。”上官子棋说得滔滔不绝,一脸的自豪。

“那真是太好了。”余元筝听得眼睛放光。

这几年上官子棋和曹瑾瑜两人专职管理海船设计和制造。更新换代,不断研究改进。首先就用在水师里。

没想到第一次出任务就这么轻松完成。

“你们出动了几艘船?”王妃好奇问道。

“两艘。其实只上去了一船将士就打得他们毫无反抗之力。”上官子棋说得很轻松。

他们纯粹是为了锻炼一下他们训练了这么久的水师。

现在没有战争,陆师都没有用武之地,更别说水师。

但现在大魏不差钱,养得起这些军队,他们是国家的保障。

这几年都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早就缓过来了。

“夫君,现在造出了多少艘海船?”余元筝估计启明帝已经等不及了。

启明帝当真说到做到,五十大寿过后,他就把帝位传给了太子。

现在没事做,就跟着王爷东奔西跑。

此次出海,他也跟着去凑了回热闹。

“这几年我们不断改进,已经做出十八艘大船。每艘能载货品相当于三百辆马车。”

“真不错。”余元筝惊讶。

她没去看过,但她知道此时的技术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棒了。

当年来的那批洋人带来的那艘船,给了他们最大的启发。

“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争取能做出更大,载货更多的海船。”上官子棋兴奋不已。

他们这几年试航了多次,最远的一次航行了半个月,期间遇到过大风,大浪,但都顶住了。

“还有,你提供思路的大炮,我们也做了两门出来,试了一下,效果真不错。”老王爷放下茶杯,也高兴地说起他的研究进度。

“哦?太好了。太上皇有没有见过?”余元筝更加惊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