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就这么跑了?!”赵匡胤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他承认,没有提前预料到这种可能,是他的失误——皇帝跑路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先例,唐朝这种例子一抓一大把,完全不能用“没有先例所以没有想到”来糊弄过去。

但是他也认为,这不能完全算是自己的失误,谁能想到赵佶退位是为了这么个事儿?!

他要是不退位,赵匡胤都会猜一猜赵佶是不是想要直接带着官员们跑路,离开京城,逃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但是他退位了啊!

赵匡胤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偏移到了赵佶是不是想要避免背上亡国之君的名头。

结果,他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逃跑……

这可真是个天才!

他赵匡胤建立的大宋何德何能,他赵匡胤何德何能,能够遇上这样一个天才皇帝!

事到临头了,选择更好地跑路——他真的就这么跑了!

他这种做法,让朝堂百官怎么看?让军中将领和士卒怎么看?让知道金国来攻的百姓们又怎么看?

更不要说,他选择的那个继承人,所谓的宋钦宗,竟然也和他一样,完全是一路货色!

走了一个宋徽宗,来了一个宋钦宗,大宋有这样无能反复又自视甚高的皇帝,能有什么样的好结果?即便那金国如今又一路被太原府阻断,另一路也不一定能够打下来京城,可这样的皇帝父子一定能够把大宋主动推向深渊!

-

赵光义在震惊愤怒于赵佶的做法和赵桓这个继承人的德行的同时,还有些感慨。

太原府啊,那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虽然大宋的太原府已经不是原本的太原府……

但是那个地方,也同样是大宋花费了精力去建设的——现在,也发挥了它的作用,成功地拦住了一路金军,基本上是拦下了金人的一半兵力,这样的价值不可谓不大。

只要后续大宋支援及时,那太原府就还能撑下去。

只要太原府还能继续撑下去,那日后大宋再和金人交战的时候……不对,赵光义叹口气,从畅享中抽离出来。

这些也都只是他的美好幻想罢了,大宋显然没有做到这些,不然也不会直接变成南宋了。

大宋难道没有一个可以领兵支援太原府的将领了吗?

还是说,全拜宋钦宗赵桓这个皇帝所赐?

-

而百姓们,一边为当时宋朝的百姓感到担忧,一边对金人感到愤怒,一边对宋徽宗父子极为仇恨,一边震惊——花石纲和应奉局这些玩意儿竟然还依旧存在?!

哪怕这些东西已经导致了方腊起义,让北宋东南动荡,影响了北宋的统治,哪怕后续江南地区的百姓依旧起义频频……但是宋徽宗竟然还在不少地方继续维持了这些东西的存在?

“北宋为什么不能直接换个皇帝!”有人愤怒道,虽然他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有这样的皇帝,其实北宋朝廷完蛋也不奇怪……就是最终最倒霉的还是当时的百姓,他们才是最可怜的。”还有人已经毫不在乎北宋的存亡,只关注当时的百姓。

北宋这种皇帝,死了也活该,只是可怜了摊上这么两个皇帝的百姓啊……

【靖康元年正月,金军东路军渡过黄河,并在第二天就打下了滑州(河南滑县),距离北宋京城汴京近在咫尺——事实上,还没出正月,东路金军就包围了北宋的京城汴京。】

【金军这么一逼近乃至包围京城,宋钦宗当下就慌了,数次想要出逃,后鉴于主战派李纲等大臣的坚决阻止以及金军极快的进军速度,未能出逃,但宋钦宗转而就想要不惜一切代价来求和。】

【金军当然其实是想要攻打京城的,但因为当时城中军民团结一致,又有李纲等大臣指挥得当,加之京城城墙高而厚重,以及各地勤王兵马都已经纷纷动身……再算上金军只有东路军抵达了京城附近,主力并未全部集结,因此,东路军在一段时间的攻城无果后暂且放弃了进攻。】

【当然,不进攻归不进攻,可敲竹杠这种事情还是要做一做大的——宋朝坚决不答应,捞不到什么好处也无妨,反正金朝这边又没有什么损失;但要是宋朝真的答应了,那他们就能获得巨大的利益。】

【而宋钦宗确实完美满足了金军的期望:他当然是一心求和啦!】

“他着什么急?”赵匡胤不能理解宋钦宗这么急于求和的心态,为什么要这么急于求和?

如今这样的局势,要说不危急,那肯定不对,敌军都已经兵临城下了,任谁看了都得说一句危急,要不然朝中大臣也不会如此急切。但要说已经到了走投无路,只能不惜一切来求和的地步,那绝对不至于。

要知道,大宋的兵力又不只是在前线,有相当一部分精兵其实处于内部。只要京城能够撑到这些援军赶来,京城之围顷刻可解——别看这金军来势汹汹,但是论及包围京城,他们其实是孤军深入!

大宋的疆域只是被金军打下了一小部分,用来支撑他们一路深入大宋腹地,但更多的城池,包括他们行军路线周围的不少城池,还并没有陷落敌手!

这样的金军,只是一时间看上去可怖罢了,但只要他们的西路军不能突破太原府并赶到京城,时间线一拉长,京城就不可能真正陷落。

所以,宋钦宗何须如此急切求和?

京城的城墙无论是高度还是厚度都足以支撑不短的时间,城中同样有一定存粮可以维持城中的运转——不能说很多,但也足够等到援军赶到。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派人和金军和谈,那在赵匡胤看来,也应当完全是一种拖延时间的方法:通过和谈,拖延金军的进攻动作,这样既可以拖延时间,还可以避免交战造成的城墙和人员等损耗。

所以,不是不能和谈,但宋钦宗显然不是这种想法。

他没有把和谈当做权宜之计,而是真心实意想要和金军谈下来一个能够让他们愿意退兵的条件。

脑子呢?

赵匡胤想要抓着赵佶的肩膀咆哮:这岂止是对政治问题缺乏正确判断?!这明明是连常规逻辑和判断能力都不足!你本人是这个德行也就算了,到底是怎么把太子也教育成这样的啊!

太子的教育,又不只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情——朝中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臣也会充当太子的老师,以此来保证太子能够接受到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虽然,作为储君的一些能力,也不是大臣能够教导的,还是需要皇帝的言传身教,但是……

等等,朝中有名望有能力的大臣……宋徽宗该不会是让蔡京这样的人来教导宋钦宗的吧?

那就真的是完犊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