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面这些情况,刘邦还能想到另一个方面。
如果宋朝真的从上到下绝对强硬,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和士卒,都是一副态度坚决、死战不退的表现,敢打敢拼,敢于血战到底——那金国也未必真的敢如何。
从来都是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金国人又不是天底下已经没有他们在乎的东西,也不是没有什么多重考量只需要打仗,他们也是有顾虑的,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如果宋朝真的表示出了这样的一副态度,让金国意识到,自己很可能拼尽全力也不能真的把宋朝全部压制,同时还会遭受到巨大的无法承受的损失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始衡量,开始考虑,开始放弃。
金国又不是什么内部没有一丝问题的国家,也不是外部没有任何其他敌人的国家。
如果他们意识到打宋朝完全不合算,态度也是会发生转变的——宋朝即便孱弱,但是和金国之间的战斗力差距也没有到了一方能够随便碾压另一方的地步。
毕竟,宋朝还没有虚弱到那种地步,还是有条件做出这种强硬的选择的:宋朝的人口和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而且宋朝虽然没有完全统一天下,可疆域也不算很小,也有一定的辗转腾挪的空间。
因此,如果宋朝坚决死战,选择后退的很可能就是金国。
但是赵佶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啊。
他不仅没有展现出坚决的态度,让金国意识到宋朝不是什么好打的对象;反而将所有的软弱和胆怯暴露无遗,只会让金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合算的进攻选择。
摊上这么一个皇帝,是宋朝那些普通官员百姓士卒的不幸。
【可虽然已经造成了这么大且长远的负面影响,宋徽宗却依旧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他还是想着燕云地区剩下的几座州城,并试图获得这些地方。】
【宣和五年后半年,朔州、应州、蔚州三个地方的守将向宋朝归降,而金朝由于刚刚经历了皇位更替,所以统同意了把武州和朔州交给宋朝;随后,因为金朝核心将领完颜宗翰坚决反对继续交给宋朝这些州城,宋朝也不敢——是的,不敢再进行要求。】
【这时候是宣和五年十一月左右。】
【但没过多久,宣和六年三月,金朝大体上内部稳定下来了,就立刻向宋朝索要二十万石军粮,并宣称这是宋朝之前答应过的,宋朝当时拒绝,因此,八月,金朝直接动兵,打下了宋朝控制的蔚州。】
【战争,即将来临,但宋徽宗还全然不觉。】
赵匡胤紧紧盯着画面,他倒要看看,大宋的这个皇帝,赵佶,在大宋灭亡这件事情上,还能搞出来什么新花样!
盲目出兵,只想好处而不考虑后果,随意接受归降但又出尔反尔;想要的挺多,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心性,连胆子都不够……
想来,在发现金军攻城的时候,他选择了禅位成为太上皇,以此摆脱可能的亡国之君的名号——但是除此之外呢?他还能干出来什么事情?
金军确实正处于巅峰时期,也确实野心勃勃,但是大宋也没有那么差劲啊!
赵匡胤不觉得大宋差到了要被金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的地步,大宋还是很有底蕴和力量的,虽然对外进攻不行,但是自我防守应当还是没有大问题。
不然,大宋为什么没有彻底被灭亡,而是建立了南宋?
总不能是金国突然受到什么感召,开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爱好和平良心发现了吧?
大宋日后能够稳定地作为南宋存在,就说明大宋确实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来保证自己的存续——所以现如今的大宋,也绝没有完全无法对抗金国的地步。
所以,必然是赵佶在后来又做了些什么不可思议且影响深远的事情!
【宣和七年八月,金国兵分两路,开始了对宋朝的攻势。】
【十月,金军东路就打下了易州(河北保定),大败宋军,十二月又招降了郭药师,燕山府被攻破;随后又连续攻下了宋朝的真定府(河北正定)和信德府(河北邢台);西路军则是走山西一带,十二月打下了朔州,随后打下了代州和中山,然后开始包围太原——一直包围到东路军和宋朝讲和后,直接罢兵归朝。】
【所以,金军这边,堪称一路畅通的应当是东路军。】
【而就在金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宋朝在干什么呢?一方面,确实是要组织兵力阻挡金军;但另一方面,朝中重臣们都不得不关注宋徽宗赵佶。】
【在听到金军兵分两路来攻的消息的那一刻,赵佶就惊恐万分,直接昏了过去——昏迷之前,只来得及对蔡京长子、领枢密院事的蔡攸无比恐惧地来了一句“金军竟然真的敢这样长驱直入”。】
【等到宋徽宗醒过来之后,就是那一整套流程,下罪己诏,做出各种补救,比如罢免浙江路的花石纲以及许多地方的应奉局——是的,这两个玩意儿还存在呢,并且罢免道官等等,又调动兵马抗击金军,招募天下有识之士,要求众人直言进谏……】
【但除此之外,宋徽宗又干了一件事情:他要退位!】
【当时是宣和七年十二月,宋徽宗表示,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于是,就在十二月,太子赵桓继位登基,时年二十六岁,是为宋钦宗,在第二年改元靖康,而宋徽宗就成为了太上皇。】
【不过,宋徽宗选择退位当太上皇的原因,可不只是为了扔掉可能的亡国之君的帽子,他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靖康元年,太上皇赵佶就直接带着一群人离开了京城,先是到了亳州(安徽亳州),又一路到了镇江(江苏镇江)。】
【没错,他选择退位的另一个关键原因是,他要跑路!京城太危险,赵佶选择提前脱身,这样就可以极大程度避免可能被抓的结果;同时,为了面上好看,让太子继位,那天下大事就有人处理了,他这个太上皇想离开就能离开。】、
【至于宋钦宗赵桓,其实他和他父亲一样,也不是什么合格的皇帝,同样优柔寡断,同样反复无常,同样胆怯畏惧金国,同样缺乏对政治的正确判断。】
【所以,可想而知,在知道宋徽宗跑了之后,宋钦宗其实也很想跑,他也没有半分想要坐镇京城、组织兵力防守的意思,哪怕宋朝当时的情况还不至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