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业十一年八月,杨广离京北巡。】

【这是杨广登基以来的第三次北巡,之前两次北巡,分别是在大业三年、大业五年;而当时杨广北巡期间,突厥可汗乃是启民可汗。】

【启民可汗对隋朝颇为忠心,在杨坚在位期间就归附隋朝,与隋朝的关系一直颇为和睦,即便杨坚驾崩,杨广即位,也没有改变启民可汗率领的这一部突厥与隋朝的关系。】

【而在大业五年,启民可汗病逝。其子继承可汗之位,也就是始毕可汗。】

【始毕可汗即位之后,也维持着对隋朝的一贯政策与态度,并没有如何改变。只不过,始毕可汗在执行一贯政策的同时,还努力发展突厥自身。】

【同在大业五年,对突厥问题深有研究、对突厥情况深有了解、与突厥内部多方人员都有结交且关系不错、多次分化瓦解突厥势力的官员长孙晟过世。】

【长孙晟这一死,隋朝就丧失了一个对突厥有着大量掌握的人才,同时也没有下一个同等水平的人才顶上;加之启民可汗也在这一年离世,因此,隋朝内部开始逐渐丧失对突厥的深度了解与掌握。】

【同时,杨广本人的注意力也从突厥身上开始转移。此时已经是大业五年,没两年,杨广就要专心致志打高句丽了。】

“岳父着实可惜了。”李世民叹息道,长孙晟过世的时候还不到六十岁,虽然这个年岁也算不上英年早逝;但如果长孙晟能够拥有更长的寿数,那想必能够做出更多更辉煌的成就。

隋朝能够有对突厥那样的成就,离不开长孙晟的谋划和努力。

打从北周时期,就有嫁公主于突厥的政策,长孙晟在北周时期就曾经护送公主出嫁突厥,还得到了当时的沙钵略可汗的青睐,得以四处游猎,还结交到了与沙钵略可汗不和的弟弟,也就是日后被扶植的莫何可汗。

这一次护送公主出嫁,让长孙晟深度了解了突厥各处的地理情况,人员情况,结交到了多方贵族,对突厥内部的种种矛盾做到了心中有数——杨坚登基之后,分化突厥,就是依靠着长孙晟对突厥的深度了解。

而在此之后,长孙晟又两次护送公主出嫁,继续加深了对突厥内部情况的了解,做到了长期掌握突厥情报;更为关键的是,在掌握突厥情报的同时,长孙晟还做到了不让突厥人忌惮,反而对他非常友好和信任。

长孙晟做到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扶持了启民可汗。

——没错,对隋朝非常友好和忠诚,从没有反叛隋朝的启民可汗,是长孙晟挖出来并决定扶持的。

启民可汗当年只不过是一个小可汗,并非突厥内部掌握大权的可汗。

长孙晟察觉到了他的情况,搞明白了他的性格和人品,随后扶植启民可汗,并上书请求杨坚将公主嫁给启民可汗;还亲自陪伴启民可汗进入隋朝,接受册封,并对启民可汗进行了深度保护……

启民可汗日后数年如一日地忠心隋朝,和长孙晟关系密切。

此外,长孙晟各种离间突厥内部的大小贵族们,同样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这样的人才,若是他能够多活上一些年岁,又能取得怎样的成就?

别的不说,至少李世民相信,若是长孙晟活着,那始毕可汗未必能够获得那样大的权力和势力。

而且,长孙晟若是还活着,那观音婢和辅机也就不用小小年纪被迫离家。

虽然高士廉对他们二人非常好,但幼年被迫离家始终是一件让人悲伤难过的事情。

舅舅再好,和父亲也是不一样的;舅舅家再好,和原本的自己家也是不一样的啊。

而且,这也是观音婢和辅机运气好,遇到了高士廉这样的一个舅舅。若是遇到一个态度冷淡,并不想接手这样子的烫手山芋的舅舅呢?

-

刘邦再次感慨:“所以说,隋朝的国力着实强盛啊!”

杨广在修宫室、修长城、修大运河的同时,还能组织人手两次北巡;随后,还能拉出来数百万人远征高句丽三次,而隋朝还没有彻底完蛋,还能让杨广组织兵力人手进行第三次北巡……

这样的国力,谁能说不强盛?这样的根基,谁能说不厚实?

可惜了。

这样扎实的根基,多年的底蕴,强盛的国力,就要消失不见了。

【就在不知不觉中,突厥的力量逐渐发展。】

【大业十一年,杨广又注意到了突厥,发现突厥的力量好像有所发展,同时,始毕可汗也与启民可汗不太一样。】

【于是,杨广决定着手处理突厥的事情,而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老办法:分化分裂突厥。】

【杨广颇为信任的大臣裴矩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觉得可以把分化的人选定为始毕可汗的弟弟,杨广认同了这一建议,但结果,始毕可汗的弟弟并不敢接受隋朝的拉拢,他不敢反抗兄长。】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直接削弱始毕可汗的力量了——裴矩想了个办法,在马邑杀掉了始毕可汗的宠臣史蜀胡悉。】

【因为这件事情,始毕可汗大为不满,自此不再入朝朝见,隋朝和突厥双方算是撕破了脸。】

--------

长孙无忌,字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