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百年讨债了尘缘 > 第365章 国宝之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悟真从摆放明青玉寿字人物执壶的地方,走到放置明青玉八仙执壶之处,他观察片刻后已看出,这尊青玉八仙执壶也是赝品。因为雕琢这尊玉器所用的玉石,还是水白玉,而非青玉。

真正的明青玉八仙执壶,是由新疆青玉打制,体扁圆形,细颈,阔腹,圈足,盖钮镂刻寿星骑鹿,盖缘刻一周山字纹。

明青玉八仙执壶,两面凸雕八仙,花草及山石等图案,口沿和圈足亦刻山字纹一周,夔形柄上有一镂雕兽,颈部有两首剔地阳文草书五言诗,其一为“玉斝千巡献,蟠桃无色匀。年来登鹤算,海屋彩云生”。末署“长春”。

其二为“芳宴瑶池熙,祥光紫极缠。仙翁齐庆祝,愿寿万千年”。末署“永年”。

明青玉八仙执壶颈部雕刻的两首五言诗,运笔流畅,使此壶在铭文不多的明代玉器中更显珍贵。

这两尊明青玉执壶都较大,却被替换为赝品,李悟真心中痛楚万分,他走路时瘸得更厉害。

李悟真跛着腿来到清代乾隆年间的白玉嵌宝石碗前面。

李悟真只扫视一眼,就看出来,这只碗由京白玉打制。

李悟真再不需要观看,就知道这只白玉嵌宝石碗为赝品。

清代乾隆年间的白玉嵌宝石碗,是由新疆和田玉打制的玉碗,碗高4.8厘米,口径14.1厘米,足径7厘米,玉质莹白,器壁薄,横截面为圆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双耳,花瓣式圈足。腹外饰花叶纹,与众不同的是,枝叶由嵌饰的金片构成,花朵则以108颗精琢的红宝石组成,腹内壁用楷书阴刻乾隆御制诗一首:

酪浆煮牛乳,玉碗拟羊脂。

御殿威仪赞,赐荣恩惠施。

子雍曾有誉,鸿渐未容知。

论彼虽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实艰致,良匠命精追。

读史浮大白,戒甘我弗为。

内底正中有隶书“乾隆御用”四字。

白玉嵌宝石碗为乾隆御用奶茶碗。乾隆举行大典,在御殿用此碗赐茶。

皇帝御用的白玉嵌宝石碗,被替换成一只用京白玉打制,镶嵌着108颗红色玻璃珠的普通碗。

这真是元容安的罪过啊!

李悟真痛心疾首的走到那尊清代中期的黄玉佛手花插跟前。他从货架上取下来这尊不大的玉器,随手一掂量,就看出这尊花插是用价格低廉的黄口料打制的,里面有明显的内裂缝,感觉比真正的清黄玉佛手花插要重一些。

李悟真再不需要甄别,他断定这件花插是仿制品。

李悟真把玩过那尊清代中期打制的黄玉佛手花插,那是用新疆和田玉中的黄玉打制的。

黄玉在和田玉中历来被看作是极为珍贵的品种,莹润如脂,质地极佳,局部略有褐斑。

清黄玉佛手花插,圆雕一立形佛手瓜,中空,可作花插,器身外侧凸雕枝叶盘绕,并形成底足。下配镂空雕梅花纹木座。

清黄玉佛手花插选材精良,造型丰润鲜活,黄玉与佛手的本色颇为契合,花插雕琢精美,是清代中期玉器的代表作。

可惜了这样一尊珍贵玉器,从此香消玉殒。

李悟真跛脚走着,眼里不知不觉流出泪水,当他走到摆放在货架上的一件明青玉合卺杯跟前时,早已泪流满面。

产自于明朝晚期的那件青玉合卺杯,李悟真的上一世再熟悉不过了,因为那是明代玉器名匠陆子刚的作品。

陆子刚雕琢的玉器,元容安一眼就能认出。

这件青玉合卺杯的大小,形状,造型等外部特征,与明晚期青玉合卺杯非常相似,诗人祝允明的题诗和陆子刚的名款都有,但做工粗拙,绝对不是陆子刚的作品。所用玉石亦不是新疆和田青玉,而是廉价的罗甸玉。

明晚期的青玉合卺杯为双联圆筒状,由绳纹连接而成,底有兽足,一面镂雕凤纹,另一面浮雕双螭,双螭之间绳纹系结处,琢一方牌,上有“万寿”二字。

杯身分别琢刻题铭“温温楚璞,既雕既琢,玉液琼浆,钧天广乐”,末署“祝允明”三字;“九陌祥烟合,千春瑞日明。愿君万年寿,长醉凤凰城。”铭文之上口沿边分别刻有“合卺杯”及“子刚制”款识。

诗文表达了对君王大婚的美好祝愿。

这么一件罕见的君王婚礼用品,在李悟真上一世手里丢失了,罪莫大焉。

李悟真觉得,他上一世的元容安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件明青玉合卺杯,而是失去了一代君王,丧失了对前朝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