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悟真的记忆中,明沈周辛夷墨菜图卷,系明朝“吴门四家”之首的沈周所作,这是一幅墨笔写意画。菜叶以淡淡墨晕染,不仅显现出“墨分五彩”的水墨交融韵味,而且表现出菜叶饱含水分的鲜活物性。菜帮及根部以墨笔线条勾勒,富于粗细变化的线条极具感染力。
在沈周笔下,一颗普普通通的白菜,表现得如此富有艺术性,堪称其小品画中的精品之作。
现在的这幅辛夷墨菜局部图卷,也画了一颗完整的白菜,菜叶、菜帮、菜根齐全,生动的表现了这颗白菜的盎然生机,但用墨较淡较细,线条不清。与明沈周辛夷墨菜图卷的笔墨酣畅,趣味横生,真实洗练特点,差别明显。
只要一见沈周的水墨菜图卷,其粗墨菜茎和浓墨菜叶,给人的印象非常深,李悟真记忆犹深。
这幅明沈周辛夷墨菜图卷,毫无疑问是赝品。
清吴昌硕花卉蔬果图册之白菜页,是吴昌硕74岁时,为友人所绘《花卉蔬果图》册中的第十开。图中所绘,是一颗以奔放纵姿的大写意刻画的白菜。
吴昌硕花卉蔬果图册之白菜页,以浓淡墨渲染的叶片,具有墨汁淋漓,烟岚纸满的视觉效果,令画面层次丰富而多变化。在画页右方,吴昌硕自题:“花猪肉瘦,每登盘不耐餐,可惜芜园残雪里,一洼肥菜野风干”。他豪放的书法墨迹,巧妙地填补了画作的空白。
吴昌硕所画白菜,用笔率性,涂抹洒脱,透着一股勃勃生机。笔画淡墨渲染,以水破墨,白菜叶片是肥硕的,根部是浓墨的,很好辨析。
存放在货架上的这幅花卉蔬果图册之白菜页,在白菜叶,白菜根,白菜茎的用墨上,比较均匀,浓淡不明显,很好分辨。
这幅清吴昌硕花卉蔬果图册之白菜页,同样是赝品。
李悟真观察遍货架上的所有字画,他发现,这些字画所用宣纸均为汪六吉宣纸和桃记宣纸。这两种宣纸多在清朝以后使用。
就李悟真所知,清朝及以前的字画,多用安徽泾县宣纸和安徽曹氏宣纸。货架上的东西,不乏清朝以前的字画,却难见泾县宣纸和曹氏宣纸。
李悟真由此判断,货架上的所有字画作品均为赝品。
李悟真越看越痛心,他又走到玉器古董区域,一探究竟。
李悟真的上一世最喜欢玉器,元容安宠爱10房妻妾时,就给她们买珍贵玉佩玉饰,所以,元容安对玉器颇有研究。
正因为元容安喜欢玉器,给他送玉的人多,他收到的各种玉器也多。
在元容安收藏的所有玉器中,有6件大件玉器特别珍贵,元容安曾嘱咐弟弟元王明妥善保管。
这6件玉器是:汉代的玉卮,明代的青玉八仙执壶,明代的青玉寿字人物执壶,明晚期青玉合卺杯,清代乾隆年间的白玉嵌宝石碗,清代中期的黄玉佛手花插。
这6件大件玉器都是玉中珍品。
汉代玉卮由白玉打制,有褐色沁斑。外壁饰带状夔凤纹及谷纹,一侧有环形柄,柄端有云形鋬,下承三蹄形足,配盖,盖面饰涡纹及云纹,盖中心凸起一圆钮外围有三个浮雕装饰。
元容安知道,卮是汉代常见的饮器,多以漆木制成,用白玉制者极为珍罕,主要作为陈设品出现,不会轻易作为日用品来使用。
元容安收藏的那尊西汉玉卮,高11.6厘米,盖径7.1厘米,由白色泛青的和田美玉打制,雕工精绝,抛光特优,实为世间难得佳品。
面前的这尊玉卮,李悟真已一眼看出来,是由京城西山常见的京白玉打制。这是一种白色软玉,比重较大,具有性脆,断口粒状的特点,微透明,带有半油脂光泽。
这尊由京白玉打制的玉卮,大小,形状,造型,盖子,云纹,涡纹,谷纹等外表形态,与李悟真上一世见到的汉代玉卮完全一样,却由两种玉石打制,这两尊玉器就有天壤之别。
这尊京白玉卮显然是仿制品。
李悟真走到那尊明代的青玉寿字人物执壶跟前,细细打量这尊玉器。
李悟真看到,这尊青玉寿字人物执壶是由水白玉打制的。
水白玉是产自河南的南阳玉的一种透明度高,呈玻璃光泽,硬度不高,易于雕琢的玉石,价格低廉。
而在李悟真的印象中,那尊明代的青玉寿字人物执壶,是由新疆青玉打制。壶体扁圆,口呈委角长方形,高颈,宽腹,高圈足,颈部两侧分别琢出一长方形牌,其上刻阳文“寿”字,旁边为万字符,合起来为“万寿”之意。
万字符下刻有诗句,分别为“诸仙庆万寿,方朔献蟠桃”。“湛霞擎供奉,仙酒贺长春”。主体纹饰与诗句相关,均为含有吉祥祝寿意蕴的人物故事题材。
执壶足部为二龙戏珠纹,有趣的是,在宝珠上特别镌刻了双钩“珠”字。盖钮圆雕为坐于洞石上的寿星。身旁有一鹿,腹部两面隐起人物纹,一面饰老翁手持仙桃,身后一童子夹琴,旁有灵芝,桃树和小鹿等。另一面饰老翁跪于地,,手捧葫芦献仙酒,身后童子肩负拐杖,旁有松、竹、兰及鹤。
青玉寿字人物执壶是明代后期的典型作品,器文图皆以长寿为主题。
明青玉寿字人物执壶,据说是当时着名琢玉大师陆子刚的遗作,雕琢绝美,与面前的这尊水白玉打制的青玉寿字人物执壶,差别明显,不可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