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第185章 科幻作家江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中午,阳光洒在燕京大学的校门口,张启那辆面包车静静地停在那里,车身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晕。不一会儿,谢郁文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了过来。

“张启,这车不错啊,被你拾掇得有模有样。”谢郁文眼中满是赞许。

张启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你过奖了,就怕路上出状况,提前检查了一下。”

两人上了车,车子缓缓启动,朝着清华大学的方向驶去。张启双手紧握着方向盘,看谢郁文的眼神中带着一丝紧张与期待,毕竟这是她第一次去清华。

“张启哥哥,我这第一次去清华,你可得多给我讲讲。我只知道清华很厉害,但咱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到底有啥不一样呢?”谢郁文忍不住问道。

张启笑了笑,开始耐心讲解:“咱们燕京大学啊,人文气息特别浓厚,就拿校园来说,建筑风格古色古香,一草一木都透着股子文化底蕴。在学科上,文科专业那是相当出彩,像文学、哲学这些领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情怀的学者。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鼓励大家多元发展,自由探索知识。”

“那清华呢?”谢郁文追问道。

“清华那可是以理工科闻名于世。校园建筑多了些理工科的简洁与大气,你看那些教学楼和实验室的布局,就很讲究实用性和功能性。这里的学生对数理化等学科有着极高的热情和天赋,他们专注于科研创新,在工科技术、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数不清的成果,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谢郁文听得入神,不住地点头:“原来如此,真是各有千秋啊。”

说话间,面包车已驶进了清华大学。张启按照指示牌,顺利地将车停在了一个停车场。

“就快到了,我看看具体位置。”谢郁文低头看着手机上的地址说道,然后带着张启往校园里走去。校园里绿树成荫,道路两旁的建筑风格各异,他们在楼栋间穿梭了半个多小时,期间张启被这偌大的校园弄得晕头转向,差点走错路,好在有谢郁文及时指引。

“这清华校园也太大了,跟个迷宫似的。”张启忍不住感叹道。

“哈哈,这也是清华的魅力所在,深厚的文化底蕴都藏在这些建筑和一草一木里了,咱们马上就到目的地了。”谢郁文嘻嘻一笑。

终于,他们找到了举办科幻文学座谈会的大礼堂。礼堂外观庄严肃穆,学术气息扑面而来,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陆续进场。张启和谢郁文整理了一下衣衫,怀揣着期待,大步迈向大礼堂大门。

二人走进大礼堂,只见大礼堂内部宽敞明亮,穹顶高高在上,巨大的吊灯洒下柔和的光芒,一排排座椅整齐有序地排列着,此时已经坐了三四百人,或低声交谈,或翻阅着手中的资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学术与文化交融的气息。

张启好奇地四处张望,眼神中满是新奇与兴奋。

这时,谢郁文激动地拉了拉张启的胳膊,声音压得极低:“张启哥哥,你看主席台上喝茶的那些人,可都是科幻界的大咖。”说着,便依次指给张启看,“那位头发花白,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眼神深邃而睿智,脸上带着和蔼笑容的是王晋康老师;旁边那位面容清瘦,目光冷峻犀利,留着利落短发的是韩松老师;还有那位穿着儒雅长衫,气质温润,眼神中透着学者的沉静与深邃的是江晓原老师。”

张启顺着谢郁文所指的方向望去,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崇敬之情。他仔细地打量着这些平时只在书本上见过名字的科幻大家们,他们的形象在张启眼中仿佛被一层光环所笼罩,每一个细微的表情和动作都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对科幻世界独特的感悟。

一位女主持人款步走上讲台,她身着一袭简约而得体的职业装,面带微笑,声音清脆悦耳:“各位来宾,今天会议讨论的主题是,科幻是否具有对科学技术的普及作用。”话语刚落,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了主席台。

韩松老师微微坐直了身子,率先开口,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场:“在国际科幻界,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科幻仅仅是科幻,它是一种基于想象的文学或影视创作形式,没有必要非得具有科学普及的功能。科幻更多的是探索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变迁以及人性在科技冲击下的种种可能,而不是承担科学教育的任务。”

韩松老师的发言刚结束,一个年轻而略显瘦削的身影站了起来,他目光坚定,语气激昂:“韩松老师,我并不这么认为。就拿凡尔纳来说,他的作品里包含了大量当时先进的科学知识,像潜水艇、航天飞行等概念,在那个科技尚未如此发达的时代,无数读者通过他的科幻小说了解到了这些新奇的知识,从而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这难道不是科幻传播知识的有力证明吗?”

此时,会场里响起了一阵轻微的嗡嗡声,周围的人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张启好奇地向旁边的人打听,一位热心的参会者小声告诉他:“这个年轻人啊,是新锐科幻作家江波,他的作品很有特色,想法也很新颖,在科幻界已经崭露头角了。”

张启听闻,不禁对江波多了几分敬意,同时也对这场讨论更加充满期待,他专注地看着主席台,想听听接下来各位大咖又会有怎样精彩的见解。

只见江晓原不慌不忙地拿起话筒,清了清嗓子说道:“在我看来,科幻文学的核心目的应当是反思科学。我们必须明确,科学并非等同于真理,然而在大众认知里,许多人却错误地将科学神化,认为其无所不能、永远正确。而科幻文学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打破这种盲目的科学崇拜,引导人们从更多元的视角去审视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影响,去思考那些隐藏在科技进步背后的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

张启听到这里,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心中暗自不悦。

江波则迅速接过话头,眼神中带着一丝犀利:“江晓原老师,您说的反思科学,这听起来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反科学呢?”

江晓原坦然地点点头,反问道:“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江波挺直了腰杆,情绪略显激动地反驳道:“科幻文学自诞生之初,其初衷明明是歌颂科学。是科学的神奇与伟大激发了创作者们无尽的想象,从而构建出那些绚丽多彩的科幻世界。可如今,正是由于西方科幻界的部分堕落思想,再加上好莱坞商业利益的驱使,大量充斥着反科学题材的作品涌现,这才让科幻文学的发展走向出现了偏差。但这绝不是科幻文学应有的模样,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否定科幻文学对科学积极宣扬与推动的一面。科学虽然不是绝对真理,但它是人类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有力工具,科幻文学应当在科学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反思甚至走向反科学的极端。”

江波的话让会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人都在思考着双方截然不同的观点。

江波慷慨激昂地继续说道:“就拿好莱坞的诸多大片来说,像《终结者》系列,把人工智能描绘成了足以毁灭人类的恶魔,仿佛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导致人类的末日,这无疑是在渲染科学技术的邪恶。还有《侏罗纪公园》,基因技术复活恐龙却引发了灾难性的后果,影片着重刻画了科学失控后的恐怖景象,让观众潜意识里对科学创新产生恐惧。再看《异形》系列,科学家们为了追求未知的探索,却释放出了恐怖的外星生物,将科学家塑造成为了一群不顾后果、自私自利的怪物形象,似乎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就是一切灾祸的源头。

在西方科幻界近几十年来的作品里,几乎找不到一部能够正面、客观地展现科学魅力与价值的影片,这种片面的创作导向,正在扭曲大众对科学的认知,也让科幻文学与影视逐渐偏离了其应有的多元与包容的轨道。”

江波的话语掷地有声,在礼堂内回荡,一些参会者纷纷点头,似乎被他的观点所触动,而另一些人则陷入沉思,思考着科幻作品中科学形象的塑造究竟该何去何从。

江波稍微停顿了一下,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接着说道:“然而,并非所有的西方科幻作品都是如此。像阿西莫夫的作品,那才堪称科幻文学的至高典范,真正做到了对人类社会深刻且正面的反思。

例如他的《基地》系列,以宏大的宇宙视角,探讨了人类文明在面临危机时如何运用智慧、社会学知识以及科技手段去规划未来,引导人们思考文明发展的规律与可能遇到的挑战,而不是一味地抹黑科学。

还有《永恒的终结》,通过对时空穿越的精彩构想,深入剖析了人类在掌握强大科技力量后的责任与抉择,在展现科技神奇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性、伦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这部作品通过对时空穿越的精彩构想,深入剖析了人类在掌握强大科技力量后的责任与抉择。在小说中,未来人类若掌握了时空技术,便相当于有了一个安全的温床。在这个温床里,人类可以轻易地修正过去的错误,规避未来的风险,看似处于完美的掌控之中。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类渐渐丧失了探索宇宙的热情与勇气。没有了对未知的渴望,文明的发展失去了内在驱动力,人类最终走向了自我消亡。

而阿西莫夫给出的破解之道便是勇敢的脱离这个温床,勇敢地迈向星辰大海,开启宇宙远航之旅。这让我们看到,科幻作品能够在展现科技魅力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人类社会的潜在问题,并引导我们去思考如何避免陷入发展的困境,而不是将科学作为替罪羊,去渲染其负面性。”

此刻,大礼堂内,落针可闻,回荡着江波的宏亮声音。

江波继续说道:“阿西莫夫的《神们自己》,更是从跨种族的视角,审视了不同文明对待科学发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复杂纠葛,启发读者去思考科学对不同生命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冲击与重塑。这些作品在反思科学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同时,并没有否定科学的积极意义,而是倡导人类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秉持理性、道德与远见,这才是科幻文学应有的价值导向。”

江波的这一番阐述,让会场内不少人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随即整个会场响彻起一片掌声。

连王晋康也一个劲的给他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