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装不需要引入太多新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定型生产和装备部队。
让航空兵先拥有实际装备,以便熟悉相关战术和技术。
毕竟,没有实物进行训练,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学习方向。
尽管许宁希望了解这个项目的进展,但他与机电二局接触不多,不足以直接获取信息,于是他委托已经回到金陵的朋友郭林科去打听情况。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被寄予厚望的电战飞豹——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用于电子战的歼轰-7飞机——逐渐展现出其最终形态。
飞机的大部分改装工作在许宁加入前就已经完成,后续工作量不大,很快就准备就绪,等待重返蓝天。
试飞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数据记录和飞行安全保障,必须由试飞院的专业团队协助。
试飞排期有时会因为需求众多而延迟。
当许宁申请试飞时,得知当天下午有一架新型号飞机要转场至阎良进行测试;
并有外国代表团参观,因此他们的电战飞豹最快也要三天后才能安排试飞。
虽然等待时间不长,但许宁还是好奇哪款机型即将出口。
90年代,华夏的军用飞机出口主要集中在歼-7m和K8教练机上,后者根据客户国的需求进行了定制化改进,适合作为低成本的对地攻击平台。
此外,还有运-12和直-9等小型飞机,但这些型号通常不需要专门的转场飞行前往阎良。
离开时,许宁向调度室主任询问了关于即将转场的神秘机型的信息。
“你知道具体是哪个型号吗?今天下午到的那架飞机。”
许宁直接问道,因为对于周围的人来说,飞机的型号在降落之后很快就会传开,这对他来说并不是秘密。
“这是611所研发的歼7改进型,暂时命名为歼7F。”对方回答。
听到这里,许宁愣了一下。歼7F对他来说并不陌生。
虽然他没有参与整体研发,但下颌式进气道的研发——这个改进的核心部分,正是他重生后职业生涯的起点。
而且,他亲自完成了进气道与涡喷14b发动机的匹配工作。
令他惊讶的是,132厂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四月初就造出了原型机。
尽管这架飞机并未采用太多新技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架新机的制造,速度仍然令人印象深刻。
对方似乎误解了他的意图,补充说:“不过,随行的外国代表团规模不小,想要插队可能不太容易。
况且你们的项目恐怕也不希望在外国人面前过多曝光,他们可是能进入停机区的,万一被看到细节就麻烦了。”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许宁连忙解释:“我只是想看看能不能遇到熟人。”
“那可能有点难,我记得你……”
调度室主任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等等,你不应该是601所的吗?怎么现在也参与到172厂的歼轰7项目中来了?”
在此之前,许宁只来过阎良一次,那是为了处理歼8c首架原型机因喘振而紧急降落的事宜。
因此,调度室的人自然认为他是601所的一员。
“嗯,我跟601所有些关联,但也不能完全算作是那里的人,如果非要定义的话,我更像是一个外援吧。”
面对自己略显复杂的现状,许宁选择了含糊其辞,并找了个去吃午饭的理由离开了现场。
当天下午,一架波音737降落在机场,从中走出一群穿着蓝色毛衣并配以军衔标识的外国军人,这种着装风格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巴国的军队。
这位外国客户的身份显而易见,因为根据历史记录,他们在这个时期确实购买了57架歼-7pG战斗机。
现在,歼-7F的成本仅略有增加,但其战斗力却有了显着的提升。
对于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来说,它几乎可以替代F-16这样的先进战机,因此受到青睐也是情理之中。
在波音737降落不久后,一架许宁只在图纸上见过的飞机优雅地降落在阎良机场的跑道上。
这架编号为02的原型机,可能是为了第二天的飞行表演做准备,没有采用常见的金属原色,而是涂装了一层少见的黄绿色迷彩。
更特别的是,它的翼下挂载了两枚霹雳-8和两枚霹雳-11空对空导弹;
以实战配置展示在众人面前——通常情况下,原型机在早期试飞时不会急于测试武器系统,这显然是为潜在客户特意安排的展示。
特别是那两枚霹雳-11中程空对空导弹,除夕夜两架歼-8c击落米格-25的战绩已经证明了它们的实力,性能至少不逊于AIm-7和R-27等国际主流型号。
目睹了那次拦截行动的巴铁空军,想必对这种导弹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毕竟他们当时还没有能够发射中距弹的战机。
歼-7F可以根据客户需求配备以色列的EL\/m-2032小型脉冲多普勒雷达或华夏电科14所开发的KLJ-7雷达;
这两种雷达都能在30到40公里的距离上锁定敌机,并引导霹雳-11导弹进行攻击。对于90年代的许多小国而言,这样的能力极具吸引力。
当这架飞机缓缓滑过停机坪时,周围的外国军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欢呼声,显然这次展示的效果非常成功。
鉴于有外国客户到场,航技集团和611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当晚必定会举办一场晚宴来款待来宾。
趁着下午的时间,许宁前往临时机棚找到了正在为明天试飞做准备的卢文峰。
作为歼-7F的总研发师,卢文峰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重要的时刻。
“小许同志?”
看到突然出现的许宁,卢文峰显得有些惊讶。
“没想到你也在这儿,之前不是说去金陵支援项目了吗?”
“是啊,我在14所待了一段时间。不过那边的产品需要在阎良的试飞院进行测试,所以就过来了。”
许宁越过对方的肩膀,目光落在不远处刚刚完成地面展示、停稳的歼7F上。
“卢总,你们的速度真快啊,不到三个月就把第二架原型机造出来了。”
“这小飞机结构相对简单,再说还得感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