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杨再兴:拜刘备为义父收义子孙绍 > 第359章 下蔡城头降意扬,先锋领命奔前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59章 下蔡城头降意扬,先锋领命奔前路

列位看官,上回书说到负责运送夏侯尚等人尸首的队伍先行前往下蔡。一路上历经波折,终于抵达下蔡城下。随即,蜀军校尉与下蔡守将柳乾展开了一番接触,而这一接触,也为下蔡的局势带来了新的变化。

待柳乾等人返回城中,副将心急如焚,赶忙迎了上来。他神色焦虑,眼神中满是关切,开口便问:“将军,此番出城,可看出什么端倪?那蜀军究竟是何意图?”柳乾心中其实早已存了投蜀的念头,可当下局势不明,他也不好贸然明言,只得先想着试探试探副将的态度。于是,柳乾神色凝重,缓缓开口说道:“如今这局势,怕是不太乐观呐!夏侯将军等人的尸首已被蜀军送来,下蔡处境愈发艰难了。依汝之见,我等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是继续坚守,还是另谋出路啊?”

副将原本满心想着坚守下蔡,指望着后方魏军的支援,能扭转这不利的局面。可当他亲眼目睹夏侯尚等人那冰冷的尸首时,心中顿时一凉,他心里很清楚,连夏侯尚这般重要的将领都已命丧敌手,下蔡的局势恐怕是回天乏术了。再联想到如今魏国朝堂动荡,局势风雨飘摇,前途一片黯淡,他心中的坚守瞬间动摇了。

犹豫片刻后,副将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柳乾,说道:“将军,依我看,如今大势已去,再坚守下去,不过是白白牺牲将士们的性命。魏国如今风雨飘摇,援军怕是指望不上了。我等倒不如顺应局势,投了蜀军,或许还能为弟兄们寻条活路。”

柳乾闻言,心中暗自欣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反而故意皱起眉头,佯装为难地说道:“投蜀?这可是叛国之举,日后恐遭人唾弃啊!我等食君之禄,怎能轻易做出这等不忠不义之事?”

副将见状,赶忙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说道:“将军,如今魏国大厦将倾,我等空有一腔热血,却无力回天。为了这城中的将士与百姓,这也是无奈之举啊。还望将军三思!”周围的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着柳乾。

柳乾见众人态度坚决,在做足了姿态后,便装作被逼无奈的样子,长叹一声说道:“罢了罢了,既然诸位皆这般认为,那我也只好顺应大势了。只是这投蜀之事,事关重大,容不得半点马虎。”众人见柳乾松了口,都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随即,柳乾忙令人准备好降书,他自己则整理了一番衣冠,神情庄重严肃,郑重其事地亲自出城,来到蜀军校尉面前。柳乾双手捧着降书,微微弯腰,在递到蜀军校尉手中后,说道:“将军,我等愿献下蔡归降,还望贵军能善待城中百姓与将士。”蜀军校尉接过降书,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竟能如此顺利。

为避免夜长梦多,柳乾又命副将挑选了百余匹快马供蜀军一行驱使。他对蜀军校尉说道:“将军,这些快马脚力极佳,有了这些快马相助,将军便能尽早将消息传回寿春。还望将军能在大将军面前多多美言几句。”

蜀军校尉骑着战马,对柳乾略一拱手,以示感谢,道:“柳将军深明大义,我定会如实向大将军禀报。”随后,他便领着一众人马,扬鞭策马,朝着寿春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很快便消失在了远方的地平线上。

回城的路上,没了夏侯尚等人尸首的拖累,加之如今又有了柳乾赠予的快马相助,行进的速度顿时快了许多。

众人一路快马疾驰,路边的景色如幻影般迅速向后退去。烈日高悬,直至渐渐西斜,在马背上颠簸了许久后,天边已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到了黄昏时分,蜀军校尉远远地便望见了寿春那熟悉的城墙轮廓。他心中一喜,扬了扬马鞭,大声喊道:“兄弟们,再加把劲,咱们就要到寿春了!”众人闻言,精神一振,纷纷加快了速度。

不多时,一行人马便来到了寿春城下。城墙上的守军看到是自家队伍归来,连忙打开城门。蜀军校尉领着众人鱼贯而入,在吩咐完麾下士卒回营休息后,便独自一人径直朝着府衙赶去。此刻,他心中满是兴奋与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将下蔡归降的好消息告知杨再兴。

待校尉快马加鞭赶到府衙门前时,他迅速翻身下马,脚步匆匆地便欲向府内奔去。守门的士卒见是他归来,也不阻拦,任由他径直入内。

一进府门,校尉便朝着大堂的方向疾走,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大将军!大将军!我有要事禀报!”此时,杨再兴正在大堂内与众将商议着寿春的战后事宜,听到喊声,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目光齐刷刷地看向门口。

只见校尉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冲进大堂,他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珠,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地说道:“启禀大将军,下蔡守将柳乾已献城归降,此乃降书!还请大将军过目!”说着,他双手将降书高高举起。杨再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连忙起身,快步走下台阶,从校尉手中接过降书,展开仔细阅读起来。

待看完降书,杨再兴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将降书递给身旁的徐晃,说道:“公明,你看看,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徐晃接过降书,快速浏览了一遍,也不禁面露喜色,说道:“恭喜大将军,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下蔡,此乃我军之大幸!”

大堂内的众将听闻,纷纷面露惊喜之色,互相交换着喜悦的眼神。太史慈兴奋地说道:“这下可好,我等原本还在为如何攻打下蔡发愁,没想到柳乾竟主动归降,真是天助我也!”

甘宁也大笑道:“这柳乾倒是个识时务的人,早早归降,也省了我等一番力气!”

杨再兴环顾众人,说道:“此次下蔡能顺利归降,全靠黄校尉与诸位将士辛苦奔波。来人,赏!”不多久,便有士卒捧着一盘金银走上前来,将金银递给了校尉。

赏赐完毕后,杨再兴再次对黄校尉说道:“此番任务尔等完成得十分出色,回去后好好休息。明日,你随我等一同前往下蔡,接收城池。”黄校尉闻言,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多谢大将军!末将定当不负所望!”

就在这时,陆抗站起身来,向杨再兴抱拳进言道:“大将军,虽说下蔡已然归降,但人心难测,为以防万一,不如先派一将,领一营士卒作为先锋即刻启程,赶往下蔡接手城池防务。如今天色渐晚,不久便要天黑,大军在夜间行进多有不便,容易出现各种状况,先锋队伍宜精不宜多,可将各营骑兵挑选出来,如此行动起来更为迅速灵活一些。我等可以待明日一早再率大军出发,如此安排,既能及时掌控下蔡的局势,又能确保大军的安全与稳定。还望大将军三思!”

徐晃等人听了陆抗的建议,都觉得十分在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徐晃率先开口说道:“幼节所言极是,先遣一支队伍提前赶到下蔡,能让我军在局势上占据主动,掌握先机。末将愿领军先行前往下蔡,为大军探路。”紧接着,其他将领也纷纷出言,表达了愿意领军先行的意愿。

杨再兴环顾一圈在场众将,心中权衡着各种因素,沉吟片刻后,最终下定决心,朗声说道:“既如此,便劳烦黄校尉辛苦些,再跑一趟,领着子义与幼节先行前往下蔡。此行尔等务必谨慎行事,与那柳乾妥善交接,确保下蔡的防务顺利过渡。”

太史慈等人听闻,立刻上前一步,齐声应道:“末将领命!”说罢,三人便迅速转身,快步走出大堂,各自返回营中准备出发事宜去了。随后,其余诸将为配合太史慈三人挑选人马,也纷纷告退返回了军营之中。

杨再兴望着众将离去的背影,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之色。而后,他与“剑影”二人也转身返回了房中。

一进房间,两人便开始忙碌起来,认真地整理起行囊。“剑影”一边整理着衣物,一边轻声说道:“振武,明日你这一去,可得多加小心啊!”

杨再兴停下手中的动作,走到“剑影”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说道:“影儿莫忧,那柳乾已然归降,待子义与幼节赶至城中,下蔡之事定能顺利解决。即便有所反复,待明日大军一到,晾他也翻不出什么风浪来!”言罢,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彼此的关心与牵挂。在温馨而又忙碌的氛围中,两人为明日的出发做足了充分准备,只待天明,便踏上新的征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正是:下蔡城头降意扬,寿春堂内喜声长。先锋领命奔前路,明日挥师意气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