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118章 窦妙(三)退隐归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8章 窦妙(三)退隐归权

前朝大臣窦武等人,多次建议窦妙彻底铲除后宫的宦官势力。可是,也许是出于自身权力平衡的考虑,窦妙却没有听进他们的劝言。

这个举措,间接的助长了宦官一党的气焰。同时,也为前朝和后宫的两股势力之间,埋下了恶相互的怨恨。

公元 168 年的八月,天象异常,太白金星竟侵犯了上将星。在那个对星象极为重视的时代,这一奇异的天文现象,引发了诸多猜测与忧虑。

侍中刘瑜,这位深通天文历法且对朝廷局势,有着敏锐洞察力的官员,上书窦妙,力劝其关闭宫门。他深知此星象预示着不祥,可能会给朝中大臣,带来灾祸。

刘瑜不仅独自上书,还与窦武、陈蕃频繁通信。在信中,他们以“星辰错缪,不利大臣”为由,言辞恳切地劝说二人,当机立断,迅速做出关乎国家命运的重大决策。

于是,窦武、陈蕃二人果断行动。他们私自任命朱寓为司隶校尉。朱寓为人刚正不阿,在以往的任职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执法能力,窦武与陈蕃,期望他能在这个关键职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他们任命刘佑,为河南尹。刘佑以其公正廉洁而闻名,在治理地方事务上经验丰富,被寄予厚望能够整顿河南地区的秩序。虞祁也被任命为雒阳令,他在地方治理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策略。

窦武又向窦妙上奏,坚决要求革除黄门令魏彪的官职。魏彪作为宦官的总管,长期以来凭借手中的权力,结党营私,扰乱宫廷秩序。

窦武认为他的存在,对朝廷的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取代魏彪,窦武启用了亲近自己的小黄门山冰,接任黄门令之职。

山冰为人机敏,且对窦武忠心耿耿。继而,窦武让山冰上奏,逮捕长乐尚书郑飒。郑飒在窦妙所居的长乐宫当差,平日里仗着自己的宦官身份,为非作歹。最终,郑飒被押送到北寺狱,等待进一步的审讯和裁决。

陈蕃神色凝重且急切地对窦武说道:“此曹(指郑飒)就该直接杀掉,何须拷问!”陈蕃那坚决的语气中,透露出对郑飒等宦官的深恶痛绝,他认为这些宦官作恶多端,罪不可赦,应当立即处决,以绝后患,丝毫没有留有余地的想法。

然而,窦武并未听从陈蕃这果断决绝的建议。窦武有着自己的考量,他或许希望通过拷问,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证据,从而更全面地打击宦官势力。

于是,窦武让黄门令山冰与尹勋、侍御史祝瑨一同对宦官郑飒,进行拷打盘问。在那昏暗压抑的审讯室中,郑飒遭受着身心的双重折磨。山冰目光犀利,不放过郑飒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变化。尹勋言辞严厉,句句紧逼。祝瑨则详细记录着,每一个问答细节。

最终,在这强大的审讯压力下,郑飒供出了曹节、王甫等宦官。这一供认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复杂。

黄门令山冰与尹勋当机立断,当即上奏请求逮捕曹节、王甫等人。他们深知此事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丝毫不敢耽搁。为了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他们还让刘瑜内奏,希望通过刘瑜在宫廷内部的影响力和人脉,推动此次逮捕行动,得以迅速批准和执行。

于是乎,手持证据的窦武开始了行动。他立马将这些证据以及自己的处理意见,写成了奏疏,向内宫递给皇太后窦妙。然而,此时却出现了纰漏。原来,按照皇宫的礼仪规制,窦武无法直接面见窦妙。所以,只能通过窦妙内宫中的宦官来传递文件。也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引发了接下来的变动。

公元 168 年九月辛亥日的夜里,窦妙之父窦武,在这一天离开了庄严巍峨的皇宫,返回到了大将军府。一系列相关人员,小心翼翼地把窦武的奏疏,送往窦妙所居的长乐宫。这份奏疏先是交到了,长乐五官史朱瑀的手上,而后经由朱瑀,转呈给太后窦妙。

然而,当朱瑀却偷偷翻看了窦武的奏疏。当他看到窦武的奏疏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极为愤怒,破口大骂道:“不守规矩的宦官自然可以诛杀,但我们这些无辜的宦官,有什么罪,竟然都要遭受灭族之灾!”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仿佛窦武的奏疏,是对他们极大的污蔑和不公。紧接着,朱瑀情绪愈发激动,振臂高呼道:“陈蕃与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他的话语在宫廷中回荡,引起了一片恐慌和混乱。

于是,在这个漆黑的夜里,朱瑀与王甫、曹节等十七个,平日里关系要好的宦官,秘密结盟。他们决定投靠汉灵帝,企图寻求庇护和支持。

他们深知,只有得到汉灵帝的支持,才能扭转当前对他们不利的局面。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他们还成功说服汉灵帝,改任王甫为黄门令。

但由于此时太后窦妙,尚未还政于汉灵帝,汉灵帝手中,并无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子玺绶,尚书台的官员们,出于对制度和规矩的遵守,不肯听命制作诏书。

宦官们见状,狗急跳墙,纷纷拔刀相胁迫。在那明晃晃的刀光之下,尚书台的官员们,心生恐惧,却又迫于无奈。

于是,宦官们终于如愿以偿地,迫使尚书台的官员制作出了诏书,正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王甫手持符节,气势汹汹地前往北寺狱。

在北寺狱,王甫企图逮捕窦武任命的黄门令山冰。山冰心生怀疑,不肯奉诏。王甫见状,毫不犹豫地拔刀,将山冰格杀。

随后,王甫放出了被囚禁的郑飒,并带领着一众士兵,劫持了太后窦妙,强行夺取了天子玺绶,送往汉灵帝的手中。

并且以汉灵帝的名义,颁布了诏书。诏书中言辞激烈地写道:“窦氏不道”。这简短而严厉的四个字,犹如一道惊雷,在宫廷内外炸响,宣告了窦氏家族,所面临的巨大危机。

汉灵帝的这一诏书,充满了对窦氏的愤怒与指责,仿佛窦氏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并且,汉灵帝特意让宦官郑飒等人,负责传旨逮捕窦武。

郑飒等人接到这一旨意后,趾高气扬,仗着皇帝的诏令,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架势。他们怀揣着诏书,匆匆忙忙地奔走在宫廷的廊道之间,那急促的脚步声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而此时的宫廷,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人人自危,都在揣测着窦武的命运,以及这场政治风波将会带来怎样的剧变。

郑飒等人,手持符节前去搜捕窦武等人。窦武听闻此令,义愤填膺,坚决不奉诏。他怒目圆睁,毫不犹豫地驰入步兵营。面对前来传达诏令的使者,窦武毫无惧色,果断地张弓搭箭,将使者射杀。

随后,窦武召集北军数千人,屯驻于都亭之下。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地对军士们下令:“黄门宦官反叛,祸乱朝纲,天理难容!今日,诸位将士当与我并肩作战,尽力诛杀这些奸佞之徒的,必封侯重赏。”他的话语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决绝与勇气,让在场的每一位军士,都感受到了他的坚定决心和无畏精神。

这些北军将士们,原本就对宦官的专权跋扈,心怀不满,此刻在窦武的激励下,更是群情激昂,士气大振,纷纷握紧手中的兵器,准备与宦官势力,展开一场生死较量。

陈蕃听闻此事后,顿时怒不可遏,一腔义愤在心中,熊熊燃烧。他毫不犹豫地率领着属官,人人手持锋利的钢刀,以雷霆万钧之势冲破了承明门。

他们步伐坚定,气势如虹,直奔尚书台而去。陈蕃一边疾行,一边振臂高呼:“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叛逆,何云窦氏不道!”他的声音响彻云霄,充满了悲愤与正义。

就在此时,王甫恰好从尚书台出来,与陈蕃不期而遇。王甫面露狰狞,阴阳怪气地说道:“先帝新弃天下,山陵未成,窦武有何功劳,兄弟父子并封三侯!再者,他设宴享乐,毫无节制地夺取掖廷宫人,短短数日之间,便能聚财巨万。这样的大臣难道不是不道吗?您身为宰辅,却与他结党,如今又何必贼喊捉贼!”王甫的话语,充满了污蔑与挑衅,妄图以此来打压陈蕃的气势。

说罢,王甫便恶狠狠地指使身边的剑士,下令道:“给我将这老儿逮捕起来!”那些剑士们得令后,如恶狼一般扑向陈蕃。陈蕃虽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被强行捉拿。随后,他被无情地押送北寺狱。在那阴森恐怖的狱中,陈蕃最终惨遭诛杀,一代忠臣就此陨落,令人扼腕叹息。

接着,王甫擅自矫诏,命令少府周靖,出任车骑将军一职,并授予他符节。就在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领军队回师,对朝中复杂的局势,尚不明了。王甫趁机加以利用,巧言令色,命其与周靖率领五营军士,前去讨伐窦武。

在一个深沉的深夜,王甫亲自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等,共计一千多人,悄然出屯朱雀掖门。他们行动隐秘,气氛紧张而压抑。不久之后,便与张奂等所率领的部队成功会合。

次日早晨,阳光洒在大地上,然而气氛却剑拔弩张。两军在宫阙之下,严阵以待,形成对峙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王甫的军士,逐渐增多,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气焰嚣张地对窦武之军大声喊道:“窦武反,你们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什么跟着反叛的人呢?先投降的有赏!”王甫一方的声音,此起彼伏,试图动摇窦武军队的军心。

要知道,营府军士向来对宦官,心怀畏惧且服从。在王甫一方的不断蛊惑之下,到了中午时分,窦武之兵,几乎散光了。

窦武孤立无援,最终被团团围住。走投无路之下,窦武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这一切,其首级被砍下,枭首于洛阳都亭,以儆效尤。

他的宗亲、宾客、姻属,也都未能幸免,惨遭杀害。其家属更是被无情地流放至遥远的日南郡比景县,路途艰辛,生死未卜。就连窦太后,也被软禁于云台,失去了自由和尊严,曾经的尊贵与权势,瞬间化为乌有。

窦武大将军府,曾有一位名为胡腾的掾属。胡腾此人,心怀正义与忠诚,在窦武遭遇不幸之后,他不顾自身可能面临的巨大风险,毅然决然地独自为窦武殡殓行丧。

要知道,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样的举动无疑是对权威的挑战,极易引发严重的后果。然而,胡腾凭借着内心坚定的信念和对窦武的深厚情谊,毫不犹豫地迈出了这勇敢的一步。

也正因为如此,胡腾受到了严厉的惩处,被禁锢起来,失去了自由和许多应有的权利。但他的义举,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那个时代坚守正义的典范。

窦武的孙子窦辅,在家族遭遇重大变故的艰难时刻,生命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幸运的是,胡腾并未因自身的困境而放弃对窦辅的救助。他与令史张敞携手合作,共同为保护窦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们精心谋划,巧妙周旋于复杂而危险的局势之中。比如,在躲避追捕时,他们选择了隐蔽的路线和安全的藏身之所。在应对外界的盘查时,他们凭借着机智和冷静成功化解了一次次的危机。最终,在胡腾和张敞的不懈努力下,窦辅得以生还,为窦武家族留下了,一线希望的火种。

至此,掌权不到一年时间的窦妙。就因为这一场变故,被幽禁了起来。而连带着她的整个外戚家族窦氏,基本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其实,回望这个事件。窦妙和窦武两父女,自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两人心不在一条线上,对于宦官的处置总是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窦武对于宦官一党,有着敏锐的嗅觉。可惜,大权在手的他没有决断的去解决这个隐患。而是选择步步为营,最终被反噬。

而作为最高权力人的皇太后窦妙,却为了那个患得患失的权力,而左右摇摆。最终,也落了被幽禁的下场。